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3期(初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393
      积分
1775
      回帖
1049
      主题
138
      发书数
137
      威望
1044
      铜币
3730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8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丶卜喜歡承诺 于 2025-3-27 21:05 编辑

A.此人为:宋太宗赵炅
线索匹配:
1.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2.他的兄长赵匡胤在后周世宗柴荣手下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3.高梁河之战赵炅御驾亲征,失败后乘驴车逃走。
4.宋太宗十分重视书的作用,平时读书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曾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宋真宗赵恒所作《励学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5.在太宗与别人商量,打算任用吕端为相时,遭到部分朝臣反对,他们认为吕端“糊涂”。太宗根据自己多年体察,立即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后引用这句话评价叶剑英元帅,“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1.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嫡长子,杨素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先后参加北周灭北齐战争、平定三方之乱、隋灭陈之战、平定江南叛乱、北击突厥等重大军事行动,屡立战功,威名远播。杨素是关陇作家群中文学成就出类拔萃、别具一格的人物,在由北周入隋的文人中诗名最盛。他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19首,皆为五言诗。杨素的文章今仅存7篇,他作为“文才”具有高度才华之所由,能合南北之长,形成以北方气质为主的文质彬彬之势。
2.杨玄感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只有父亲杨素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杨玄感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
3.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回来时到了大斗拔谷,当时随从官员都很狼狈,杨玄感想袭击隋炀帝。叔父杨慎对杨玄感说:“朝士的心还是一致的,皇上还没有垮台的迹象,不可胡来呀!”杨玄感这才作罢。
4.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让其弟杨积善杀他。
5.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坚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PS:第一题差点猜成孙权了,感觉1、2、3、5都符合,第4条有点勉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丶卜喜歡承诺 在公交车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囤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秀才

      UID
2199
      积分
806
      回帖
584
      主题
46
      发书数
0
      威望
491
      铜币
4809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6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 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符合“皇帝”身份。  
2. 兄长曾是高级将领: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
3. 御驾亲征敌国:赵光义曾两次亲征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4. 热衷读书与评价:  赵光义重视文治,主持编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典籍,并称“开卷有益”。  
     其子宋真宗赵恒继承其文治政策,写下《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名句),父子二人对读书的推崇流传千古。  
5. 评价大臣的典故:  
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后毛泽东引用此典故称赞叶剑英元帅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 家世背景: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战功显赫(如平陈之战、镇压汉王杨谅叛乱),文学造诣深厚,擅长诗文书法,完全符合“父亲文武双全”的描述。
2. 少时评价:杨玄感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只有父亲杨素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杨玄感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
3. 谋刺君主未遂: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时,曾密谋袭击炀帝,但被叔父杨慎劝阻。
4. 谋反结局: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后,穷途末路之际命其弟杨积善杀死自己,以免被俘受辱。
5. 君主身份:杨玄感反叛时的君主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次子,并非首任太子(原太子为杨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qawlo 身为一个火星人,到地球考察花了 1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542
      积分
252
      回帖
9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04
      铜币
254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4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赵光义
线索匹配:
1. 他是皇帝。  
2. 他的一位兄长(赵匡胤)曾是高级将领(后周殿前都点检)。  
3. 他曾御驾亲征北汉和辽国(高梁河之战)。  
4. 他推崇文治,组织编纂《太平御览》,留下开卷有益典故,其子宋真宗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劝学名句。  
5. 他对吕端评价“大事不糊涂”,后被毛泽东引用来评价叶剑英。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 杨玄感之父杨素为隋朝司徒,封楚国公,参与灭陈朝、平定汉王杨谅叛乱,文治武功显赫,且精于书法和诗文  

2. 杨玄感幼年被世人认为“痴呆”,但杨素坚信其才能;成年后“好读书,爱骑射”,展现出文武双全的特质  

3. 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返程至大斗拔谷时欲发动袭击,被叔父杨慎以“朝士心一”“未可图也”劝阻  

4. 杨玄感兵败后,命其弟杨积善杀死自己以保全尊严,杨积善随后自杀未遂被俘,杨玄感首级被送往隋炀帝处  

5.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次子,原太子为杨勇,后杨广通过权谋夺嫡上位,符合“非第一任储君”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tomcross 用“公主抱”送老爷爷过马路,得到奖励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爱心会员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

      UID
728
      积分
483
      回帖
26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69
      铜币
2435
      贡献
30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
发表于 2025-3-27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为:李世民

线索匹配:
  • 李世民是唐朝皇帝 。
  • 他的兄长李建成曾是唐朝的高级将领,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统兵征战 。
  • 李世民曾亲征高句丽 。
  • 李世民热爱读书,他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等关于读书、借鉴历史的名言,他的继承人唐高宗李治也重视文化典籍。
  • 李世民评价大臣李靖 “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后世毛泽东曾引用此典故赞扬麾下的元帅林彪。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牛妞 + 1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秀才

66式反步兵定向破片地雷

重建论坛勋章

      UID
2365
      积分
969
      回帖
70
      主题
110
      发书数
104
      威望
775
      铜币
48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6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李世民

线索匹配:1. 身份与御驾亲征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符合“皇帝”身份。他曾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御驾亲征高句丽,虽未彻底灭国,但此战是唐朝对东北边疆的重要军事行动,完全满足“御驾亲征敌国”的条件。
2. 兄长与高级将领背景
李世民的兄长李建成为唐高祖李渊的太子,在唐朝开国过程中长期参与军事指挥,例如镇压刘黑闼叛乱、防御突厥等,实际承担“高级将领”职责。而李元吉(李世民另一兄长)亦曾率军征战,但李建成的军事地位更为显著。
3. 对读书的推崇与继承人评价
李世民本人酷爱读书,设立弘文馆聚书二十余万卷,并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其子唐高宗李治延续崇文政策,命孔颖达编纂《五经正义》统一儒学经典,李治本人更留下“读书须识义,不可徒务虚名”的训诫。两代帝王对读书的推崇深刻影响了唐代文治传统。
4. 典故“以人为镜”及其后世引用
李世民评价魏征的名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成为“以人为镜”的典故。毛泽东曾引用此典赞扬彭德怀,在抗美援朝初期致电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并多次以“魏征直谏”类比彭德怀的直言敢谏。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1. 身份与家族背景
杨玄感是隋朝权臣杨素的嫡长子。隋朝开国以后,高颎当了近二十年丞相,他下台后由杨素接替。(其实隋朝并无丞相这个职位,有“三省”长官共同组成丞相这个机构,我所说的“丞相”是指当时的百官之首。)其父杨素文武双全,既是隋朝开国名将(平陈战役、击破突厥等战绩卓著),又具备极高文学造诣,史载其“善属文,工草隶”(擅长诗文与书法),完全符合“父亲文武双会,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都很高,还擅长书法”的描述。
2. 早年经历与性格转变
杨玄感幼年时因“不成器”被世人普遍认为“痴呆”,唯独其父杨素坚持认为他非平庸之辈,断言“此儿不痴也”。这一反差印证了题干“他小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痴呆,他父亲却有不同意见”。成年后,杨玄感展现出与幼年截然不同的特质,“好读书,爱骑射”,尤其擅长兵法与武艺,与其父的军事才能一脉相承。
3. 随征谋反未遂事件
杨玄感曾随隋炀帝杨广出征高句丽,担任黎阳督运粮草的要职。在远征归途中,杨玄感因对炀帝暴政不满,曾密谋趁军队疲惫之际发动袭击,但被其叔父杨约(杨素之弟)劝阻。杨约以“时机未至,不可轻动”为由,暂时压制了其反意。这一事件对应题干“他曾跟随君主出征,归途中他曾想袭击君主,被他叔父劝阻而放弃”。
4. 起兵谋反与结局
隋炀帝对杨素家族功高震主早有猜忌,杨玄感为自保,于 大业九年(613年) 趁炀帝二次征高句丽时,在黎阳举兵谋反,打出“为天下解倒悬之急”的旗号。然而因战略失误(如未采纳李密“速取关中”之策),最终兵败溃退。穷途末路之际,杨玄感命其弟杨积善将自己杀死,以免受辱于隋军,此即“他后来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的史实依据。
5. 君主继承背景的特殊性
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为隋炀帝杨广,而杨广并非其父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任储君。隋文帝最初册立的太子是长子杨勇,后因独孤皇后与杨广的构陷,杨勇被废,杨广才得以继位。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由此得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523
      积分
415
      回帖
260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84
      铜币
2776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8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李世民
线索匹配:
身份为皇帝‌:李世民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兄长是高级将领‌:其兄李建成在唐朝开国过程中担任左领军大都督,参与平定河北、河东等战役,是李渊集团核心军事将领。
御驾亲征敌国‌:李世民曾三次亲征高句丽(645-648年),并多次击败突厥等北方强敌‌。
‌重视读书与评书‌:
李世民本人酷爱读书,曾命魏徵编纂《群书治要》作为治国参考,并留下“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经典评价。
其子唐高宗李治延续崇文政策,命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成为科举考试标准教材‌。
评价大臣的典故被后世引用‌:
李世民评价魏徵“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典故被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引用,称“魏徵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并以此赞扬彭德怀在抗日战争中的直言敢谏。


B.此人为:李建成
线索匹配:
宰相嫡长子‌: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李渊虽为开国皇帝,但在隋朝时期曾任太原留守等要职,其政治地位相当于权臣,符合“宰相”身份的引申描述。李渊文武双全,既有军事成就(如晋阳起兵),又擅长诗文书法‌。
‌幼年“痴呆”与成年文武双全‌:李建成幼年时被误认为资质平庸,但李渊坚持培养他。成年后,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如辅佐李渊平定关中)和文化修养,符合“读书骑射”的描述。
‌随父出征与谋刺未遂‌:李建成曾随李渊出征,玄武门之变前,他在与李世民的权力斗争中曾策划行动,但被叔父李神通等劝阻。
‌谋反失败被亲弟所杀‌: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被李世民亲手射杀,符合“死于亲弟之手”的结局。
君主非原定储君‌:李渊最初未明确储君人选,李建成虽为嫡长子,但李世民通过政变上位,成为实际君主,符合“谋反时君主非第一储君”的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牛妞 + 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举人

重建论坛勋章

      UID
2071
      积分
1563
      回帖
70
      主题
246
      发书数
200
      威望
1205
      铜币
7024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9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康熙
线索匹配:
1、康熙皇帝,名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2、康熙有一个兄长福全,曾担任安北大将军
3、康熙曾亲征噶尔丹
4、康熙和乾隆都对读书有很高的评价
5、康熙对大臣于成龙的“天下第一廉吏”的评价成为了典故,毛泽东曾引用这个典故来赞扬刘少奇。

B.此人为:  李承乾
线索匹配: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长子,
他曾因腿疾而落下残疾,导致心理失衡,进而产生了谋反之心。
他的谋反最终失败,被他的弟弟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所平定,并被流放到黔州。
在黔州期间,李承乾因忧愤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牛妞 + 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举人

      UID
4960
      积分
1312
      回帖
1463
      主题
43
      发书数
17
      威望
542
      铜币
3179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9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
1. 身份与家族背景
皇帝: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
兄长身份:其兄赵匡胤(宋太祖)原为后周禁军高级将领,后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 军事行动
御驾亲征:他亲征灭北汉(979年),结束五代十国割据;随后北伐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兵败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身中箭伤,乘驴车逃亡。
3. 文化贡献
推崇读书:
赵光义组织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大型类书,留下“开卷有益”的典故(出自《渑水燕谈录》)。
其子宋真宗赵恒延续崇文政策,写下《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流传千古。
4. 对大臣的评价与后世引用
典故来源: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认为他看似不拘小节,但关键决策清醒。
后世引用:毛泽东曾用此典赞扬叶剑英元帅在“粉碎四人帮”中的果断表现,称“吕端大事不糊涂”。
B.此人为:  北齐文襄帝高澄
关键点解析:


高澄是东魏权臣高欢(追尊北齐神武帝)的嫡长子。高欢虽未称帝,但实际掌控东魏朝政,文武双全,擅长诗文书法,符合“宰相”身份(实际为丞相)。

早年经历;高澄幼年时因性格深沉被误认为愚钝,但其父高欢断言:“此儿意识过吾”(《北齐书》),后展现出文武才能,好读书骑射。

谋刺君主未遂

534年随父征讨叛将侯景时,高澄曾欲趁夜袭杀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被叔父高岳劝阻(见《魏书·孝静帝纪》)。

谋反与结局

549年高澄筹备篡位时,遭膳奴兰京刺杀身亡。其弟高洋迅速接管权力,次年建立北齐,并可能暗中推动刺杀(《北齐书·文襄纪》)。

君主身份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是权臣高欢所立,前任孝武帝元修的第一任储君为元钦,元善见并非正统继承人,符合“非第一任储君”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852
      积分
293
      回帖
129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28
      铜币
3093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7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臣 于 2025-3-28 17:01 编辑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
2.赵光义的兄长赵匡胤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将领),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赵光义在位期间多次亲征,如灭北汉之战(979年),随后对辽国发动雍熙北伐(986年)。
4.赵光义酷爱读书,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典籍,提倡“开卷有益”。其子宋真宗赵恒写下著名《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流传后世。
5.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引用此典故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决断力。

B.此人为:  北齐文襄帝高澄
线索匹配:
1.高澄是东魏权臣高欢的嫡长子。高欢实际掌控东魏朝政(相当于宰相),且以军事才能著称(邺城之战、沙苑之战等),同时精通汉文化,善诗文书。
2.高澄幼年因沉默寡言被误认为愚钝,但高欢断言:“此儿意识过吾。”他成年后博览群书,善骑射。
3.高澄曾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出征,途中因不满皇帝权威,密谋设宴弑君。其叔父高岳极力劝阻,高澄方罢手。
4.高澄未正式谋反,但在篡位前夕(549年),因虐待膳奴兰京,被兰京刺杀。其弟高洋随后接管权力,建立北齐。
5.高澄掌权时的君主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而元善见是权臣高欢所立,并非前任孝武帝元修的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青臣 花了 3 铜币 买了一张彩票……过期的.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418
      积分
325
      回帖
155
      主题
3
      发书数
2
      威望
244
      铜币
23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赵炅)
线索匹配:
  • 皇帝身份:宋太宗赵光义(赵炅)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符合“皇帝”身份。
  • 兄长身份:其兄赵匡胤(宋太祖)在后周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高级将领),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符合“兄长曾是高级将领”。
  • 御驾亲征:赵光义在位期间亲征北汉,灭亡北汉政权,并多次北伐辽国(如高梁河之战),符合“御驾亲征敌国”。
  • 读书评价:赵光义提倡“开卷有益”,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其继承人宋真宗赵恒写下《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二人对读书的评价均流传千古。
  • 典故引用: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引用此典赞扬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如“吕端大事不糊涂”),符合题中描述。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 隋朝名臣杨素是宰相(尚书令),文武双全,功绩显赫(平陈、击突厥),文学造诣深厚(《出塞》《山斋独坐》等诗作传世),且擅长书法(史载其“善草隶”)。其嫡长子杨玄感符合这一身份。
  • 史载杨玄感“少时晚成”,被误以为愚钝,但杨素坚信其才华。成年后,杨玄感“骁勇善射,好读书”,与题干描述一致。
  • 杨玄感曾随隋炀帝远征高句丽,负责督运粮草。炀帝二次征高句丽时,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叛,欲截击炀帝归途。其叔父杨慎(杨素之弟)曾劝其慎重,但未明确记载劝阻袭击细节。不过,“截击归途”与“被劝阻”的关联在历史语境中可成立。
  • 杨玄感起兵后迅速失败,逃亡至葭芦戍时,命弟杨积善杀死自己(“玄感知必败,谓积善曰:‘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抽刀斫杀之”),符合“死于亲弟之手”。
  • 杨玄感反叛时的君主隋炀帝杨广,其父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任储君是杨勇(后被废),杨广以次子身份夺嫡继位,符合“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邪恶银渐层 走路玩手机,不小心撞歪电线杆,赔偿 5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15:36 , Processed in 0.12950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