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3期(初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2811
      积分
750
      回帖
509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495
      铜币
3616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
线索匹配:宋太祖赵匡胤之弟。本名“匡义”,宋朝开国后因避其兄赵匡胤名讳而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
1.宋太宗是宋朝皇帝。
2.兄长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前为后周禁军统帅。
3.宋太宗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随后乘胜攻辽,试图夺取燕云地区,却兵败高梁河,大腿中两箭,只身逃离战场。
4.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参与了“开卷有益”这个成语的演变,开卷有益流传千古;宋太宗之子宋真宗赵恒作《励学篇》,千百年来久传不衰。
5.对大臣的典故评价 → 宋太宗评吕端“大事不糊涂”,伟人毛主席引此口述赠叶剑英两句诗:“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杨素嫡长子杨玄感。
1.父亲是隋朝名臣杨素。杨素为隋朝开国功臣,杨素才具文武,于隋朝建立前后屡立大功;并且在文学上,杨素好诗词,且颇有功力。其诗劲健质朴,矫正六朝轻靡浮艳之风且工于诗文书法。杨素嫡长子就是杨玄感。
2.《隋书·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记载杨玄感:体貌雄伟,美须髯。少时晚成,人多谓之痴,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不痴也。”及长,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与其父俱为第二品,朝会则齐列。
3.《隋书·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提及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回来时到了大斗拔谷,当时随从官员都很狼狈,杨玄感想袭击隋炀帝。叔父杨慎对杨玄感说:“朝士的心还是一致的,皇上还没有垮台的迹象,不可胡来呀!”杨玄感这才作罢。
4.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二次出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趁机反叛,屯兵于黎阳,为大将军宇文述所败,杨玄感命其弟杨积善将其杀死,献首于朝廷。说明杨玄感确实死于亲弟之手。
5.杨玄感反叛时的君主为隋炀帝杨广,而杨广是隋文帝杨坚次子,原太子为杨勇,后遭废黜。杨广以非嫡长身份继位,符合“非前任第一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08
      积分
298
      回帖
44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75
      铜币
305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3-2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 他是皇帝: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
  • 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其兄赵匡胤在后周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 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赵光义亲征北汉并灭之,随后北伐辽国(但失败)。
  • 热衷读书且与继承人对读书有千古评价:赵光义组织编纂《太平御览》,提出“开卷有益”;其子宋真宗赵恒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
  • 对大臣的评价成为典故并被后世伟人引用: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用此典故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关键时刻的清醒与决断。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 他是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
    杨玄感的父亲是隋朝名将杨素,官至尚书令(宰相),文武双全,善诗文书法,是隋朝开国功臣。
  • 幼年“痴呆”,长大后善读书骑射
    杨玄感年少时曾被误认为资质平庸,但杨素看出其潜力。他成年后“好读书,善骑射”,与父亲评价一致。
  • 随君主出征时欲袭君,被叔劝阻
    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时,杨玄感督运粮草,趁机在黎阳起兵反隋。虽未明确记载“归途袭君”,但史载其叔父杨约(杨素之弟)曾劝阻其谋反,可能对应此情节。
  • 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杨玄感兵败后,命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以避被俘,符合“死于亲弟之手”的描述。
  • 谋反时的君主非前任第一任储君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次子,原太子为杨勇(后被废黜),符合“君主非前任第一任储君”的线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544
      积分
238
      回帖
2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25
      铜币
293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6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 赵光义(赵炅)
线索匹配:
1.宋太宗
2.兄长赵匡胤曾任殿前都指挥使
3.御驾亲征过北汉、辽。
4.他对读书曾评价有“开卷有益”,他儿子真宗对读书有著名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评价。
5.他曾评价过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也被伟人用于评价叶帅。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他是宰相杨素的嫡长子。
2.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只有父亲杨素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杨玄感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
3.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杨玄感想袭击隋炀帝。被叔父杨慎劝阻。
4.杨玄感谋反失败后被弟弟杨积善所杀。
5.隋炀帝杨广不是隋文帝的第一任储君,第一任储君是杨广的哥哥——杨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0200
      积分
227
      回帖
31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11
      铜币
268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2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A.

此人为: 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线索分析:

条件1:他是皇帝
康熙帝(1654-1722)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符合条件

条件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
康熙的亲哥哥爱新觉罗·福全是顺治帝次子,曾担任抚远大将军,率军平定噶尔丹叛乱,是清朝重要军事统帅

条件3: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
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深入漠北沙漠,以“日惟一餐,恒饮浊水”的毅力平定叛乱,巩固边疆

条件4:他热衷于读书,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对读书做了流传十古的评价
康熙帝推崇儒家文化,设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编纂《康熙字典》等典籍,但检索结果未明确提及他与继承人对读书的直接评价。李世民与魏征等文臣推动儒学发展,但当前检索结果未涉及相关内容

条件5:他对一位大臣的评价也成了典故,且这典故还被后世一位伟人引用来赞扬其麾下的一位元帅
康熙帝曾评价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但未形成广泛流传的典故。李世民评价魏征“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著名典故,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虽未直接引用,但其评点精神与李世民一脉相承



B.

此人为:  曹植

线索分析:
条件1:他是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都很高,还擅长书法
曹植的父亲曹操是东汉末年丞相,兼具军事才能(统一北方、官渡之战等)与文学造诣(《观沧海》《短歌行》),书法亦有“骨气奇高”之誉

条件2:他小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痴呆,他父亲却有不同意见,果然他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
据《三国志》记载,曹植幼年“性简易,不治威仪”,常被质疑资质平庸,但其父曹操慧眼识才,曾感叹:“此儿最可定大事。”成年后曹植博览群书,精通兵法,且擅骑射,曾随军出征

条件3:他曾跟随君主出征,归途中他曾想袭击君主,被他叔父劝阻而放弃
《世说新语》载,曹操晚年南征班师途中,曹植因醉酒私开王宫大门司马门,纵马狂奔于驰道(帝王专用道路)。此事虽非直接谋刺,但严重触犯礼法,险些危及曹操权威。幸得其叔父曹仁(一说曹洪)及时劝谏,方免祸端

条件4:他后来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曹植虽未公开起兵,但在曹操晚年继承权的争夺中,与兄长曹丕(后来的魏文帝)展开激烈竞争。曹丕继位后,曹植被屡次贬迁,最终郁郁而终。严格而言,其结局并非直接死于亲弟之手,但题目可能借喻曹丕对其打压致死的隐晦关联

条件5:他谋反时的君主非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
曹操生前未正式称帝,其子曹丕废汉自立为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若以曹丕为继任君主,则他并非曹操最初指定的继承人(曹操曾犹豫于曹植与曹丕之间),故符合“谋反时的君主非第一任储君”这一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牛妞 + 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475
      积分
341
      回帖
120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80
      铜币
3354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这种一般是开国皇帝那一类的,赵光义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光义多次北伐辽国,他组织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著,其子宋真宗赵恒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名句,他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引用此典故赞扬叶剑英元帅“吕端大事不糊涂”。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其父杨素文武双全,战功显赫,且擅长诗文书法。杨玄感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只有父亲杨素说:“此儿不痴也。”杨玄感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土谷浑,回来时到了大斗拔谷,当时随从官员都很狼狈,杨玄感想袭击隋炀帝。叔父杨慎对杨玄感说:“朝士的心还是一致的,皇上还没有垮台的迹象,不可胡来呀!”杨玄感这才作罢。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逃亡时命亲弟杨积善杀死自己,最终被弟弟所杀。隋炀帝杨广并非隋文帝最初册立的太子,原太子为杨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猫鱼 认真洗了个脸,竟获得“女儿国十大美男”称号,奖励 3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10959
      积分
173
      回帖
7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69
      铜币
255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16
      在线时间
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
1是皇帝
2赵匡胤曾是柴荣手下禁军统领
3即位后亲征太原,灭北汉
4开卷有益的典故来源于他
5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只此线索即可锁定是赵光义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父亲杨素文武双全
2他幼时不成器世人认为他痴呆
3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时想袭击隋炀帝,被其叔父杨慎阻止
4兵变失败死于其弟杨积善之手
5隋炀帝杨广陷害太子杨勇上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5834
      积分
191
      回帖
27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77
      铜币
23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4
发表于 2025-3-2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1、皇帝身份: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

2、兄长身份:其兄赵匡胤曾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御驾亲征:赵光义曾亲征北汉灭其国,并多次对辽国发动北伐(如高梁河之战、雍熙北伐)。

4、读书评价:赵光义推崇文治,主持编修《太平御览》等典籍,其子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流传千古。

5、典故引用: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典被毛泽东引用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历史关键时期的清醒与果断。

B.此人为:高澄
线索匹配:1、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
高澄是东魏权臣高欢的嫡长子。高欢作为东魏实际统治者,文武兼备,战功显赫,且文采出众,擅长书法,符合“宰相”身份(实为权臣)及父亲的描述。

2、幼时被认为痴呆,后成才
《北史》记载高澄幼时“机悟过人”,但可能因性格早熟被误解,后展现才华,好读书骑射,符合父亲高欢的期待。

3、随君主出征欲袭君,被叔父劝阻
高澄曾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出征,因不满傀儡皇帝,可能萌生废立之念。其叔父高岳(高欢堂弟)或高隆之(高欢族弟)劝阻,避免过早激化矛盾。

4、谋反失败被亲弟所杀
高澄实际掌控东魏大权,正筹备篡位时被膳奴兰京刺杀。其弟高洋随后掌权并建立北齐。虽非直接死于高洋之手,但题目或简化描述为“谋反失败后被弟取代”。

5、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是高欢拥立的傀儡,前任孝武帝元修因与高欢决裂西逃,元善见并非元修指定的继承人,符合“非第一任储君”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zjl8269 乱扔果皮,被红袖标大妈罚款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091
      积分
449
      回帖
175
      主题
13
      发书数
12
      威望
343
      铜币
4211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3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
​皇帝身份:赵光义是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
​兄长身份:其兄长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曾担任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并通过军事政变建立宋朝。
​御驾亲征:他继承兄长赵匡胤的遗志,曾亲自率军北伐契丹(辽国),但最终在高梁河之战中惨败,史称“高梁河之耻”。
​读书评价:赵光义推崇文治,曾组织编纂《太平御览》等大型类书,并留下“开卷有益”的典故;其子宋真宗赵恒延续这一政策,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名句,均成为古代读书劝学的经典表述。
​典故引用:他对宰相吕端评价“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后世毛泽东曾引用此典故赞扬叶剑英元帅在西安事变等历史关键时刻的清醒决策。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
杨玄感是隋朝权臣杨素的嫡长子。其父杨素为隋朝开国元勋,以军功封越国公,官至司徒(相当于宰相),文武双全:
​武功:平定北齐、突厥,参与灭陈之战,是隋朝统一战争的核心将领;
​文才:善诗文书法,北周武帝曾命其起草诏书,史称“词义兼美”。
​幼年“痴呆”,长大后善读书骑射:
杨玄感幼年时性格木讷,常被误认为“痴愚”,但杨素坚持认为“此儿不痴”。成年后“姿容雄伟,美须髯”,精通骑射,熟读兵书,兼具文韬武略
​随主出征欲袭君,被叔父劝阻:
隋炀帝征讨吐谷浑时,杨玄感随行。归途中因不满隋炀帝暴政,曾密谋袭击皇帝,但被叔父杨慎劝阻:“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
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613年,杨玄感趁隋炀帝二次东征高句丽时,在黎阳起兵反隋。兵败后与弟弟杨积善逃亡至葭芦戍,因不愿被俘受辱,命杨积善杀死自己。杨积善砍下其头颅后自杀未遂,后被隋军擒获处死
谋反的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
杨玄感谋反的对象是隋炀帝杨广。杨广并非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任储君(原太子为杨勇),而是通过夺嫡上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3373
      积分
240
      回帖
29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25
      铜币
296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符合皇帝身份。
        2.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前,曾是后周的高级将领,后通过“陈桥兵变”登基。兄长符合“高级将领”身份。
        3.宋太宗在位期间多次亲征,
        4.宋太宗重视文治,组织编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著。其子宋真宗赵恒继承其文化政策,并写下著名的劝学诗
        5.宋太宗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称赞其在大事上果决。毛泽东曾引用此典故评价叶剑英元帅,称其“吕端大事不糊涂”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杨玄感的父亲是隋朝杨素,官至尚书令(宰相级),平陈之战、北击突厥均立下赫赫战功,同时文学造诣极高,擅长诗文和书法。
        2.史载杨玄感少时“体貌雄伟,美须髯”,但性格内向寡言,被旁人误认为愚钝。杨素却看出其潜力,断言:“此儿不痴,后必成            器。”杨玄感成年后“好读书,善骑射”,文武兼备,印证了父亲的判断。
        3.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时,杨玄感奉命在黎阳督运粮草。他趁炀帝远征在外,密谋起兵反隋,计划截断炀帝归路,袭杀其于途
        4.杨玄感起兵后迅速围攻洛阳,但因战略失误未能速胜。隋炀帝急派大军回援,杨玄感兵败西逃。穷途末路时,他命亲弟杨积善杀死           自己,以免被俘受辱。
        5.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是隋炀帝杨广,而杨广并非隋文帝杨坚最初指定的太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8185
      积分
238
      回帖
41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17
      铜币
2717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6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李世民
线索匹配:兄长李建成可以算高级将领,他本人亲征高句丽,他和继承人李治评价过读书人,他评价魏征被毛泽东引用评价徐向前。

B. 此人为:曹植
线索匹配:曹植是曹操(文武双全,善诗文、书法 )的嫡长子(曹操嫡妻卞夫人所生)。
曹植小时候,一些人觉得他木讷,曹操却对他很赏识,曹植长大后喜爱读书、擅长骑射。
曹植曾随曹操出征,在曹操晚年,曹植曾有机会争夺世子之位,有一次在曹操出征时,曹植想要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类似袭击君主(争夺储位的一种表现 ),被其叔父劝阻。
曹植在与曹丕的储位之争中失败,曹丕称帝后,曹植一直受到猜忌和打压,最终在忧郁中病逝。
曹操之后的君主曹丕,不是曹操的第一任储君,曹操最早中意的继承人是曹昂,曹昂战死后才重新考虑继承人选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牛妞 + 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15:08 , Processed in 1.42111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