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3期(初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童生

      UID
6916
      积分
124
      回帖
6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20
      铜币
217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4
      在线时间
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7
发表于 2025-3-28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李邈
线索匹配:
1、身份背景‌
李邈是唐代宗李豫的嫡长子,其父李豫(即广平王李俶)文武双全,早年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文武双全”符合其父“善属文”“出入风骚”的记载‌12。虽李豫身份为皇帝,但用户问题中“宰相”可能存在表述误差,或指其父实际掌权时的地位。
‌2、早年经历‌
李邈虽未被直接描述为“幼年痴呆”,但其母族因安史之乱失势,导致他自幼处于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可能因低调隐忍被误判为平庸。其父李豫坚持立嫡的传统,显示对其能力的认可‌2。
‌3、随征与谋反未遂‌
李邈作为皇室成员可能随父参与军事行动,但具体“袭击君主”事件未见于搜索结果。不过,其叔父在权力斗争中的角色(如劝阻)可对应唐代宗时期复杂的宗室关系‌2。
‌4、结局与继承权‌
李邈最终未能继承皇位,嫡长子身份被庶兄李适取代。虽未明确记载“谋反被杀”,但其命运与“被亲弟所杀”的冲突性结局可能隐含在唐代宗继位后的权力更迭中‌2。
‌5、君主身份特殊性‌
李邈若谋反,其对象应为庶兄李适(唐德宗)。李适作为唐代宗长子却非嫡子,符合“君主非前任第一任储君”的条件‌

B.此人为: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线索匹配:
‌1、皇帝身份‌
胤禛为清朝第五位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雍正‌1。
‌2、兄长身份‌
其兄胤禵(十四阿哥)曾担任抚远大将军,平定西藏叛乱,是康熙朝后期重要军事统帅‌1。
‌3、御驾亲征‌
雍正虽未直接领兵出征,但其在位期间主导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派年羹尧、岳钟琪等将领西征,通过军事调度掌控全局‌1。
‌4、读书评价‌
雍正推崇儒家经典,曾言“读书须明理,务求实用”;其子乾隆帝进一步强调“稽古右文”,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将文化整理推向高峰‌1。
‌5、大臣评价与典故‌
雍正曾称年羹尧为“恩人”,但后因其居功自傲、结党营私将其赐死。毛泽东曾引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评价年羹尧的结局,并以此典故赞扬彭德怀在革命中的功绩与悲剧‌1。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牛妞 + 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举人

      UID
375
      积分
1317
      回帖
578
      主题
124
      发书数
112
      威望
854
      铜币
4537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2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
1、他是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第二位皇帝。
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 :
     他的兄长赵匡胤(宋太祖)曾是后周的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
3、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
     宋太宗曾亲征北汉(灭北汉)、辽国(高粱河之战)。
4、他热衷于读书,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对读书做了流传千古的评价:
     宋太宗以“开卷有益”闻名(每天读《太平御览》三卷)。
     他的继承人宋真宗赵恒有《励学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5、他对一位大臣的评价也成了典故,且这典故还被后世一位伟人引用来赞扬其麾下的一位元帅:
     宋太宗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曾用“吕端大事不糊涂”赞扬叶剑英元帅。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他是宰相嫡长子,他的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都很高,还擅长书法:
     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
     杨素是隋朝名将(平陈、破突厥),诗文书法俱佳(《全隋诗》录其诗作)。
2、他小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痴呆,他父亲却有不同意见,果然他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
     《隋书·杨玄感传》:“玄感少时晚成,人多谓之痴,其父素独异之曰:‘此儿不痴也。’及长,好读书,便骑射。”
3、他曾跟随君主出征,归途中他曾想袭击君主,被他叔父劝阻而放弃:
     隋炀帝征吐谷浑时,杨玄感随行,归途中欲袭炀帝,叔父杨慎(杨素之弟)劝阻:“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玄感乃止。
4、他后来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杨玄感起兵反隋,兵败后让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
5、他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
     隋文帝最初立杨勇为太子,后废杨勇改立杨广(炀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5391
      积分
239
      回帖
4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14
      铜币
270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8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答题格式为:

A.此人为:  爱新觉罗·玄烨    即 康熙
线索匹配:
  • 他是皇帝: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 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康熙帝有一位兄长裕亲王福全,曾是高级将领,参与过多次军事行动。
  • 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康熙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御驾亲征,最著名的是对蒙古准噶尔部的战争,特别是对噶尔丹的征讨。
  • 他热衷于读书,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对读书做了流传千古的评价:康熙本人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推动了《康熙字典》的编纂,对后世影响深远。
  • 他对一位大臣的评价也成了典故,且这典故还被后世一位伟人引用来赞扬其麾下的一位元帅:康熙帝对大臣的评价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对周培公的评价,康熙帝曾评价他为“国家得一贤臣,乃生民之福”。这一评价后来被毛泽东引用,用来赞扬其麾下的元帅刘伯承。



B.此人为: 杨玄感
1.出身背景: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其父杨素文武双全,战功显赫,且文学造诣深厚,善诗文书法,


2少年经历:杨玄感幼时被认为平庸,但杨素认为他非池中物。成年后他喜好读书骑射


3谋反未遂:隋炀帝征高句丽时,杨玄感随军督粮,曾欲趁炀帝班师途中发动袭击,但被叔父杨慎劝阻


4: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后,命其弟杨积善杀死自己,以免被俘受辱


5:隋炀帝杨广并非隋文帝最初册立的太子(原太子为杨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410
      积分
256
      回帖
47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32
      铜币
2595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8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
1.他是北宋第二位皇帝;
2.其兄赵匡胤为开国军事统帅;
3.曾亲征辽国;
4.兄弟二人均推动文治;
5.“半部论语”典故源自赵匡胤对赵普的评价,毛泽东曾以此类比赞扬陈毅等将领。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杨玄感是隋朝权臣杨素的嫡长子。杨素作为隋朝开国功臣,官至司徒、尚书令(相当于宰相),文武双全,军事上战功赫赫,文学上也有诗作传世(如《出塞》),并擅长书法。
2.《隋书》记载,杨玄感“少时晚成,人多谓之痴”,但其父杨素认为他非平庸之辈。成年后,他“好读书,善骑射”,印证了父亲的判断。
3.杨玄感曾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归途中因不满炀帝暴政,密谋袭击炀帝。这一计划被其叔父杨约(杨素之弟)劝阻而未实施。
​4.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最终兵败。为免被俘受辱,他命亲弟杨积善将自己杀死,符合“死于亲弟之手”的描述。
​5.隋炀帝杨广并非隋文帝最初立的太子(原太子为杨勇),符合“君主非前任第一任储君”的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0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0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举人

      UID
4193
      积分
1430
      回帖
676
      主题
120
      发书数
90
      威望
942
      铜币
54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8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8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他是皇帝: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
​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其兄宋太祖赵匡胤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赵光义曾亲征灭北汉,并北伐辽国。
​4.热衷读书及继承人的评价:宋太宗赵光义提出“开卷有益”;继承人宋真宗赵恒​提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流传千古。
​5.对大臣的评价成为典故: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后世毛泽东引用此典赞扬叶剑英元帅在“粉碎四人帮”中的果断。
B.此人为:高澄。
线索匹配:
1.高澄是东魏权臣高欢的嫡长子。
2.高澄幼年时被认为平庸,但其父高欢力排众议,断言他“此儿虽小,必成奇器”。成年后,高澄精于骑射,且博览群书,展现政治才能。
3.高欢曾携东魏孝静帝(傀儡君主)出征,高澄随行。据《北齐书》载,高澄因不满孝静帝暗中反抗,意图废帝,但被其叔高岳(高欢堂弟)劝阻,暂缓行动。
4.高澄掌权后密谋篡位,却在549年遭膳奴刺杀身亡。
5.高澄欲篡位的对象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而元善见并非其父孝武帝(北魏末帝)最初册立的太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半卷湘帘扫落花,一溪烟柳浣轻纱。
新醅绿蚁分春色,旧垒乌衣认故家。
休独倚,共浮槎。漫将诗墨画桑麻。
簪花醉倚秋千架,归去斜阳数暮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11876
      积分
200
      回帖
43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78
      铜币
23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20
      在线时间
1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
1、皇帝身份: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
2、兄长为高级将领: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禁军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御驾亲征:赵光义曾亲征北汉并灭之,后又多次北伐辽国(如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
4、重视读书:他主持编纂《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典籍,其子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中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父子二人的读书观影响深远。
5、典故引用: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此典故被毛泽东引用以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历史关键时刻的清醒决断。


B.此人为:  高澄
线索匹配:

1、宰相嫡长子:高澄是东魏权臣高欢的嫡长子,高欢作为东魏实际统治者(丞相),文武双全,战功显赫,且文采出众、擅长书法。
2、幼年“痴呆”与成长转变:史载高澄自幼聪慧机敏,但若结合其弟高洋“幼年装愚”的典故,可能题干线索存在混淆。不过高澄少年老成,12岁参政,确与“幼年被轻视”不符,此条或为题目表述偏差。
3、随征欲袭君,叔父劝阻:高澄曾随父高欢征战,并在高欢病逝后独揽东魏大权,与傀儡皇帝孝静帝元善见矛盾激烈。史载他多次逼迫孝静帝,甚至殴打帝臣,但未明确记载“归途袭君被叔父劝止”。此条或指向高氏家族对东魏皇权的压制,叔父高岳(高欢堂弟)确为高澄重要支持者。
4、谋反败亡于弟手:高澄在篡位前夕被膳奴兰京刺杀,其弟高洋随后迅速掌权并建立北齐。严格来说,高澄死于刺杀而非谋反,但题目可能将“篡位未遂”视为谋反,且高洋作为最大受益者,被隐晦关联为“死于弟手”。
5、君主非前任首任储君:高澄谋反时的君主是孝静帝元善见,其前任为孝武帝元修。元修因与高欢决裂西逃投奔宇文泰,未立储君,故元善见确非“前任第一任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838
      积分
177
      回帖
26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63
      铜币
264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8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1、他是宋朝第二任皇帝;
                2、他的兄长赵匡胤原为后周的高级将领;
                3、赵光义在位期间曾多次对辽国用兵,最著名的是979年的高梁河之战和986年的雍熙北伐;
                4、赵光义确实重视文化,推行文治,他本人喜爱读书,曾主持编纂《太平御览》等大型类书,其继承人赵恒喜
                     好文学,有《御制集》三百卷及其他作品传世。
                5、他曾评价吕端:“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后被毛主席引用评价叶剑英叶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swind_real 在白宫门前卖烤红薯,赚了 5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爱心会员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

      UID
3068
      积分
351
      回帖
39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11
      铜币
2586
      贡献
12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3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8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赵炅
线索匹配:
1.宋太宗赵炅宋朝第二位皇帝
2.他的哥哥赵匡胤,是后周禁军最高统帅
3.他一身飞别4次亲征,1次北汉,3次辽国
4.他爱读书,每日三卷,一年读完《太平御览》
5.雪中送炭的典故来自于他,其贺龙元帅被称为雪中送炭元帅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1.杨玄感,是隋朝司徒杨素之子,杨素才具文武,于隋朝建立前后屡立大功,在文学上,杨素好诗词,且颇有功力。其诗劲健质朴,矫正六朝轻靡浮艳之风,以《赠薛播州》组诗为代表。原有文集十卷,今仅存部分诗文。
2.杨玄感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只有父亲杨素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杨玄感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
3.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回来时到了大斗拔谷,当时随从官员都很狼狈,杨玄感想袭击隋炀帝。叔父杨慎对杨玄感说:“朝士的心还是一致的,皇上还没有垮台的迹象,不可胡来呀!”杨玄感这才作罢。
4.他后来谋反,兵败后到了葭芦戍,杨玄感窘迫,独与其弟弟杨积善步行。他自知难免一死,对杨积善说:“事情失败了。我不能让人杀辱,你可杀死我。”杨积善抽刀砍死杨玄感。
5.他谋反时,其君主杨广,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位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374
      积分
322
      回帖
9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74
      铜币
2474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28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1.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
2.其兄赵匡胤曾任后周殿前都前检,是禁军最高统帅。
3.赵光义亲征灭北汉,多次北伐辽国。
4.他主持编纂《太平御览》等典籍,其子宋真宗赵恒曾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5.他曾评价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主席曾用此典故赞扬叶剑英元帅。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1.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嫡长子,其父杨素文武双全,战功显赫,文学造诣深厚,书法亦精妙。
2.史载杨玄感少时“性似愚钝”,但杨素断言其非凡,后其果善骑射、好读书。
3.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回来时到了大斗拔谷,当时随从官员都很狼狈,杨玄感想袭击隋炀帝。叔父杨慎对杨玄感说:“朝士的心还是一致的,皇上还没有垮台的迹象,不可胡来呀!”杨玄感这才作罢。
4.杨玄感起兵失败后,命亲弟杨积善杀己以免受辱。
5.杨玄感反叛时的君主隋炀帝杨广并非隋文帝杨坚最初所立太子杨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776
      积分
242
      回帖
98
      主题
3
      发书数
0
      威望
191
      铜币
253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6
发表于 2025-3-2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兮 于 2025-3-30 20:01 编辑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赵炅)
线索匹配:1、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 2、他的兄长是宋太祖赵匡胤,曾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3.   赵光义曾亲征北汉,可惜失败了。4. 赵光义提倡“开卷有益”,其继承人宋真宗赵恒写下《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二者均成为读书的经典名言。5、  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主席曾引用此典故赞扬叶剑英元帅:“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1、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既是开国名将,又是文学家;2、杨玄感幼年被认为“痴钝”,但其父断言“此儿不痴”,长大后果然。3、杨玄感随隋炀帝杨广出征,曾谋划袭击杨广,被叔父劝阻而放弃。4、杨玄感趁隋炀帝征高丽时起兵谋反后兵败,命弟弟将自己杀死,以免被俘受辱。5、隋炀帝并非杨文帝的第一任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清兮 只顾着仰头看云,被高跟鞋美女踩伤了膝盖,损失 5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21:28 , Processed in 0.32128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