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6|回复: 0

我们如何建立自我就是如何建立世界——《他者的起源》

[复制链接]

用户组:分区版主

我,秦始皇,打钱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版主勋章分区版主勋章

      UID
51
      积分
8534
      回帖
615
      主题
945
      发书数
410
      威望
6144
      铜币
16187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2-27
      在线时间
149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5
发表于 2025-4-2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言一方面是一个系统,另一方面是种可以人为控制的、有生命的东西,但主要是一种效应——一种会产生某些后果的行为。——《他者的起源》托尼·莫里森

  “他者”,是西方后殖民理论催生的一个概念,与西方人对自身的定位——“自我”相对,被用来指称殖民地或是非西方文明世界里的人。然而,托尼·莫里森指出,这种看似针对“外部”的区分,表面上看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表现,但实际上潜含着西方价值体系的本质。她在这本《他者的起源》中,以美国种族歧视为出发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赞同她的观点,即,美国认为自己是区别于“旧世界”的存在,认为自己是建立在民主、平等与自由之上的国度,却忽略了在建立身份认同这条道路,使用的依然是“旧世界”的途径。而在“旧世界”,身份认同又是通过什么来建立的呢?阶级——同样是利用“自我”与“他者”的区分来实现的。

  不同的只是,在“旧世界”,有可供觊觎的贵族阶层和可供鄙夷的下等人,“他者”通过阶级被确立,提供了身份的坐标,而“新世界”是“人人平等”的,那么谁来扮演“他者”呢?答案就是奴隶制。奴隶制成为那个既能维护“民主与自由”的共识面貌,同时又提供了可供攫取的身份认同材料。

  莫里森同时指出,由于利用种族形成的阶级划分更具有视觉效果,这就更大程度地干扰了认知。我记得《重塑爱情》里也写道,那些想要和黑人女孩约会的白男,大多也是想体验异国风情,他们并不在乎眼前这个具体的人。而如此的忽视,与性别歧视一样,污染的不仅仅是被歧视的人,也使歧视者的认知、道德堕落。

  作家的莫里森顺其自然地呼吁要鼓励“活的”语言去重新构建文化认知。与之相对,她写道:“一种死去的语言并不只是那些不再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的语言,它还可以是一种僵化的语言,满足于欣赏自身的停滞不前……它无视他人的质问,无法生成也不愿包容新的思想……它就在那里:愚笨、掠夺成性、情感用事。”

  语言即是思想的折射,因此这番话同样适用于对思想的描述。当我们选择这种满足自身、停滞不前的“死”思想,必然就会狭隘化,而狭隘的结果是自我不确定的恐惧,这种恐惧会迫使人从他人那里攫取身份认同,最终造成双方的堕落;但当我们选择不断突破自身、丰富自我的“活”思想,主体性将不再只是有且只有我的现象,任何对象都可以为“我思故我在”提供养分。


806 个汉字

转自:YUANYUAN 评论 《他者的起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62886/
❤︎   做好人 · 读好书 · 得好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6 02:13 , Processed in 0.1422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