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9|回复: 0

《长安的荔枝》:荔枝与荔枝使的一场风云际会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802
      积分
800
      回帖
19
      主题
177
      发书数
0
      威望
702
      铜币
3237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4-2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有多少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儿,化作缕缕稀薄的空气融入历史烟云。后人往往对那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伟业的英雄记忆犹新。像李善德这样并未名垂千古的小官吏又何其多?马伯庸先生满腔热忱在文字中翻滚历练,自然知道一般大众心目中的喜好和兴趣。但他却用实际行动直接拒绝了这种迎合大众喜好的写作取向。难道要模仿李善德在“熙熙为利来,熙熙为利往”的人间自讨苦吃吗?

  多亏马伯庸先生触类旁通的本领,徽州文书给予他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文思——歙县人士周德文为大明王朝迁都效尽犬马之劳后最终一命呜呼。小人物在一代君帝政令繁苛下活得如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瞬间引起了马伯庸先生的高度关注与同情。这本《长安的荔枝》与《显微镜下的大明》仿佛姊妹篇,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周德文用过劳死的亲身经历对朱棣敬献一份富户的忠心,那么李善德则用流放岭南的亲身经历对唐玄宗深表一份臣子的忠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固然是上佳之作,然而,诗情画意的一切似乎和李善德本人毫无关联。拥有倾国倾城之貌的妙人儿杨贵妃一开金口,李隆基也要让大唐的子民和部下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夺来岭南鲜荔枝供诞辰之日取乐。可怜的李善德尚且来不及为家室做长远筹谋,不小心在百般无奈间沦为政治利益博弈下的一枚棋子。从被钦点唤作荔枝使的那一刻起,李善德不得不在荔枝采摘、保鲜和转运等诸多事宜中费尽心机、殚精竭虑。

  马伯庸先生果真是慧眼独具、不同凡响,把李善德这个原本隐没于尘土的名字,生生从武则天时代的敦煌写经卷名录中挖掘出来。我们尽管难以复原李善德真实生动、忍辱负重的一生,却从马伯庸先生笔下有幸窥见他作为小说主人公的悲惨遭际。李善德利用算数技能为自己在上林署谋得卑微官职,也利用一坛鲜荔枝博得娘娘芳心和青睐。唐玄宗臣服于妃子的容颜,李善德臣服于荔枝的鲜味。一个不能不俯仰皇权鼻息的李善德,只好在圣旨面前惟命是从、马首是瞻。

  区区小官吏根本无力阻止历史上演荒谬的一幕,眼睁睁望着大唐盛世在无休止的劳民伤财中渐行渐远。庞大的官僚机器只允许李善德老老实实发挥螺丝钉的作用。荔枝遂成为戳伤天宝年间那一根既闪耀夺目又尖锐无比的倒刺。只见倒刺已深深嵌入大唐满目疮痍的肌体,韩洄摇摇头,爱莫能助;杜甫摇摇头,爱莫能助;李白摇摇头,爱莫能助;李善德摇摇头,更是爱莫能助。由李善德精心设计的“十一天运输计划”有功,最终给他换来“一筐御赐李子”和“宣诏发配岭南”的人生结局……

  无论宏观叙事如何淡化个体的喜怒哀乐,无论历史洪流如何冲刷个体的悲欢离合,倘若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史实,像珠子一般颗颗串联起来,其威力足以达到“蝴蝶扇动翅膀”的效应。由微见著所领悟到的真理,才是探寻历史本源的一条“捷径”。李善德几经官场沉浮后得以全身而退,也在不久之后迎来安禄山背叛造反的坏消息,山林里的宁静生活将再度面临被外界打破的危险。李善德的基层生涯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曾经荔枝使的身份在他身上打过一个死结,蛮夷攻城事件一刀剪断这个死结,仍把他引向另一个吉凶未知的谷渊。

  马伯庸先生描摹李善德的尴尬与焦灼总不失黑色幽默,带着强烈宿命之感和悲情色彩的小人物不禁在笔端呼之欲出。这算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笑中带泪”的艺术吧!饱满红润又惹人垂涎欲滴的荔枝,竟被一个“巧笑盼兮,美目盼兮”的柔弱女子赋予生杀予夺的大权,不知全天下究竟有多少条性命因此消逝在为人称道的“一骑绝尘”之路上。一座座辉煌的历史丰碑下埋藏着触目惊心的累累尸骨。小说里三番五次在绝望中寻觅生机的李善德,不自觉哀伤唱响了唐朝末世的一曲挽歌。新崛起的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唐王朝的根基地动山摇。岭南农人栽种的荔枝鲜美如常,只是这一回再也无法抵达长安了。

  总字数:1392
  作者:共同的星球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756554/


[发帖际遇]: ThomasVan 帮女神消灭了一只小强,获得奖励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 20:26 , Processed in 0.1451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