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5|回复: 0

《檀香刑》:独属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歌剧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802
      积分
961
      回帖
20
      主题
219
      发书数
0
      威望
841
      铜币
36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18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了新千年时,莫言的文学创作生涯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当写出了名震国际的庞大“禁书”《丰乳肥臀》之后,他突然意识到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是两座十分炽热的熔炉,太过靠近他们二位便会越来越被蒸发掉。而当时的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内无法逾越鲁迅的现实主义高峰,创作上又长期处在模仿外国现代主义作家(马尔克斯 福克纳 卡夫卡 等)的道路上。莫言认为:中国文学如果想在世界文坛立足,那就必须有作家写出一部足够民族化的小说,一部真正有传统风格、气派的纯文学作品,不能老是一五一十地学习他人,也要从自己历史的资源中去寻找创作的故事素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莫言以此为目的决心彻底脱离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带给他的影响,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属于乡土文学的一种风格。怀揣着尝试性的探索,《檀香刑》这样一部杰作诞生了。

  莫言在本书中回归了自己童年时“说书人”的身份,说书的“声音”是《檀香刑》中最重要的形式感。语言风格多以押韵字、歇后语、粗野方言、和戏曲桥段作为语言主体内容,给小说整体增加了中国农村的地域性,也在作品民族化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尤其大段大段编纂的山东茂腔戏,为人物添了宣泄情绪的内心独白,也给小说蒙上了舞台剧的风格。包括莫言自己也承认过,茂腔戏曲这种直白、爽快、流畅、一泻千里的语言方式对他的小说语言也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檀香刑》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小说化的戏曲,或者戏曲化的小说。可能比起莫言之前直接模仿马尔克斯魔幻风格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早期作品,这部《檀香刑》显然没有那么闻名世界,因为它的地域性太强,对于文本转义是有一定难度的。事实上这部小说与地方民间的阅读习惯相当靠近,有浓重的古典小说似的话本痕迹在里面,所以非常适合以一类说书的形式去讲述故事。

  小说通过语言风格的地域化(加入戏曲与说书“声音”)来减弱作者写作时借鉴西方文学风格的行文痕迹,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民族化的表达。而除了靠着茂腔戏的“声音”外,莫言在后记说:火车与铁轨的声音也是这个故事的素材来源。故事背景建立在1900年的清朝末期,德国人在山东强行修建胶济铁路,毁坏庄稼坟茔无数,强抢民女屠杀村民。在此基础之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悲歌下的高密东北乡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图景。上演了一幕幕壮烈辽阔而又跌宕起伏的反殖民、反封建奇幻斗争的茂腔大戏剧。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头与尾部都是主要角色的第一人称叙述,而中间一部则是客观的第三人称上帝视角。故事就这样由多种视点的转换庞杂交错而成,非线性的意识化结构较为错综。第一人称视角内充满了人物的主观情绪,多以猫腔唱戏作为抒情表达,第三人称涉及人物牵扯较多,起到了补足情节的作用,没有丢失掉故事的整体性。可以说,这不仅仅是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也是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且这在现代主义文学对柏格森时间哲学的文字实践中是常见的,将常规的时间刻度抛弃,强调对文学/审美性质的时间的内在性体验,换到莫言“大历史”的叙事中被挪用,其方法论成为了此种历史小说的特色——一种对历史记忆的实验写法。

  《檀香刑》的出场人物倒不算太多,但跨越的广度很大。上到袁世凯,下到赵钱孙,从大人物到小人物都有体现,所以导致故事整体颇具后现代那样,解构历史、戏谑历史的口味。主要角色:赵甲、钱丁、孙丙,这些人物符号化的姓名显然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写法,他们代表了那个大时代洪流下的对于某一特定群体的小人物缩影。孙丙是敢于反抗压迫的农民革命英雄,代表着义和团,猫腔戏为角色增添了一股哀歌式的悲剧色彩;钱丁象征了大时代下的小官僚,对于百姓、洋人、清政府三者之间的踟蹰与无能为力;而赵甲需要被拿出来单独讲谈。莫言指出,鲁迅在短篇《药》中写尽了刑场看客的麻木和愚昧,莫言专门刻画《檀香刑》里的刽子手与酷刑便是在鲁迅小说的材料上进一步扩展延伸的。赵甲身为大清第一刽子手,屠杀过无数革命人士,他的背后是大清朝法规的支柱,同时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门面,最后随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加剧,他只能跟随自己的“大清门面”悲哀地死去。莫言刻画赵甲行刑时的片段可谓入骨,表现力十足,将文学技术的暴力发挥极致,特别是凌迟钱雄飞那章,细致的描写凭常人的惯常思维根本无法空想出其笔力的精悍,真是想象力的高峰。

  所以这部小说算是成功的作品吗?其实无论成不成功都无所谓了,因为它即便评价不是很好,也为其他作家提供了一种新型尝试的民族化方向,至少莫言还是一个探索新道路的先驱。而且从小说口碑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是目前为止莫言评分最高的一部了。后来的《生死疲劳》算作是莫言继续探索中国民族化道路的进一步扩张,甚至直接回归了古典章回体,可惜不如《檀香刑》有着更多的文学上的思考空间(不过我主观上其实更喜欢《生死疲劳》,奈何主流的文学标准似乎更对《檀香刑》友好)。诺贝尔评委曾说《丰乳肥臀》是莫言最卓越的作品,但我想对国内的大众读者来说,《檀香刑》印象的惊艳程度应该首当其冲,在当代文学领域,这应该是目前最具传统风格与气派的小说了。

  “

  火车轰鸣大地动,茂腔高唱起悲风。

  只因学鲁哀看客,无奈顺笔写酷刑。

  为报深仇装神鬼,追求真爱扮优伶。

  人生原本是场戏,戏之本原是人生。

  总字数:1880
  作者:自信中国人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487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23:17 , Processed in 0.0754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