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7|回复: 0

在骆老师的笔墨中,多次重温汉语的魅力——读骆玉明的《 中国古典文学讲义 》

[复制链接]

用户组:进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2262
      积分
7151
      回帖
657
      主题
1389
      发书数
1208
      威望
4920
      铜币
20609
      贡献
0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7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5
发表于 2025-4-18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就很喜欢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写的书,今天阅读了骆教授的《中国古典文学讲义》,再次感受到这位文学教授对文字的精准,更加的喜爱。

  这本《中国古典文学讲义》感觉就好象是骆教授平时给学生上的中国古典文学通史课,从《诗经》《楚辞》一直讲到白话文,阅读这本书,可以把自己当成老师的学生,再次重温坐在课堂里老师的娓娓道来。

  这本书分4大版块,分别是诗歌、文章、戏剧、小说,勾勒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画卷,展现了汉语在形式与内涵上的双重魅力,让我们精妙地体会汉语言的魅力。

  比如在第一章《人间诗意》中,骆教授将汉语的韵律美学诠释得淋漓尽致。《诗经》的“关关雎鸠”以叠字拟声构建音律之美,敦煌曲子词“枕前发尽千般愿”则以白话入词,展现汉语从古朴到绚烂的嬗变。

  唐诗的平仄格律叫着唐音,宋词的婉转词牌叫着宋调,岂不妙哉啊!

  仔细想想,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以豪放句法冲破语言边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用双声叠韵织就愁绪之网,既是汉语音乐性的巅峰创造,亦是民族情感的编码系统。

  正如骆玉明所言:“语言构拟的空间,既束缚想象,又激发超越。”汉语的音韵规则恰似河流的堤岸,在限制中成就了诗意的奔涌。

  再比如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剧坛春秋》与《小说天地》中,汉语的世俗生命力喷薄而出。除了对著名的元曲和明清四大经典瑰丽点评之外,骆老师以《碾玉观音》为例,揭示宋代话本如何将市井口语升华为文学语言:卖油郎的絮语、绣娘的情话,在雅俗交织中拓展了汉语的表现维度。这种“从志怪到白话”的演进,实则是汉语不断吸纳民间养分的文化自觉。

  骆玉明笔下的中国古典文学,是“用汉字砌筑的精神长城”。从《诗经》的无邪之声到《红楼梦》的悲悯之叹,汉语既如刻刀雕琢文明形态,又如长河滋养民族心性。这部讲义最动人的启示在于:汉语的魅力不仅在于辞藻的华美,更在于它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真善美的永恒求索。当我们在键盘时代重读这些泛黄的文字,触摸的不仅是平仄格律,更是千年未改的精神原乡。

字数:803
作者:洞察秋毫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6627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20:43 , Processed in 0.0860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