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205
好友0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5-15
在线时间250 小时
用户组:举人
UID205
积分1258
回帖173
主题237
发书数13
威望1040
铜币5595
贡献0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250 小时
最后登录2025-5-15
|
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1926—2005)因《法国中尉的女人》闻名于世,其实在长达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约翰·福尔斯一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收藏家》使其一战成名,而《巫术师》据约翰·福尔斯自称,五十年代初就开始创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才是他的处女作,也是最显示其功力的小说。
虽然小说不等于自传,但《巫术师》中的主人公尼古拉斯确实是最接近约翰·福尔斯本人的小说人物,甚至出生时间只相差一年,早年经历相差无几。
《巫术师》中的主人公尼古拉斯·丁菲尔出生于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当过兵,在牛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所学课程并无太多的兴趣,但对存在立义及诗歌情有独钟,但这并没有使他更热爱生活或者找到生命的意义,按照尼古拉斯·丁菲尔的叙述,他青春期除了受到过父亲的压迫,并没有太多称得上不幸的经历,但他一出场就已经有了一幅冷漠与玩世不恭的面孔,类似于《局外人》莫尔索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混合物,短暂的公学教师的生活让他无比厌倦,他所在的学校被他认为是当时死气沉沉的英国社会的缩影,于是他想像也许外面的世界可以给他提供某种神秘,希腊小岛上的一所寄宿学校给他提供了这种机会,在小岛上他与“巫术师”康奇斯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一连串神秘事件。
看完《巫术师》,除了约翰·福尔斯在序言中提到的那些作家,我还想起一在串作家,比如爱伦·坡、加谬、塞林格、约翰·巴斯,而想到最多的是博尔赫斯,虽然他们的创作风格没有任何相以性。
对于那些熟悉约翰·福尔斯和博尔赫斯的读者,当看到我把他们两个扯上关系一定会感到气愤并且不以为然,但作为一个资深的博尔赫斯迷,总是能在蛛丝马迹之间发现万事万物与博尔赫斯的联系,比如约翰·福尔斯的《巫术师》,其中巫术师康奇斯的“理性学会”让我想起博尔赫斯的《代表大会》、《一个厌倦的人的乌托邦》,而康奇斯貌似杜撰的人生经历,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博尔赫斯《永生》的一种现实版变形,而整部小说的主人公尼古拉斯·丁菲尔在希腊一个小岛上的经历,又让我想起博尔赫斯的高徒比奥伊·卡萨雷斯的《莫雷尔的发明》。
但约翰·福尔斯本人显然也不会同意我的观点,他的《巫术师》里虽然提到过无数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但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博尔赫斯及其作品的名字,他好像对博尔赫斯的时间、无限、迷宫缺乏兴趣。他说《巫术师》“虽然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但它只是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时写下的一本笔记”,但我相信这是约翰·福尔斯非常自谦的一种说法。我无法比较他与博尔赫斯谁更伟大,但他的《巫术师》使我相信,除了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那样玩文本,用传统的叙事手法一样可以写出经典之作。
《巫术师》可以说是一本既简单而又复杂的小说,说它简单是指读者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本通俗小说来读,只要不被它的厚度吓倒(中文版600多页),它对于任何有阅读能力的人就不存在任何的阅读障碍。说它复杂是指你既使翻过了最后一页心中还是迷雾重重:它的主人公是谁,是丁菲尔还是康奇斯?它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丁菲尔为何被康奇斯选为实验对象?康奇斯是谁,是人还是鬼魂?他的“科学实验”的动机又是什么?所有的这些疑问也许在约翰·福尔斯的创作动机中找到部分答案,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约翰·福尔斯在《巫术师》的序言中说:“如果他(指书中主人公尼古拉斯·丁菲尔)不能成为现代人的真正代表,起码也可以部分地代表我所处的阶层及背景。”约翰·福尔斯所处的阶层据他自己说是中产阶级,他出生前的十几年,一战的硝烟才刚刚散去,而在此之前的几十年被茨威格认为是欧洲的黄金时代。整个青春期又经历了二战,丁菲尔大致可以算作“垮掉的一代”中的一员,而书中的另一主人公康奇斯,大致可以算是“迷茫的一代”中的一员,让这两个代表人物相遇,约翰·福尔斯有什么深意呢?
康奇斯亲历了一战的惨烈,作了逃兵,他看到了人类的文明在人类的疯狂面前不堪一击,企图以“理性”来拯救人类,但他很快又经历了“理性主义”的破产,二战中目堵屠杀,再次见证人类的疯狂,也许他随后意识到不找到人类个体的病因就永远也找不到人类整体疯狂的病因,所以才有了尼古拉斯·丁菲尔的“被选中"以及丁菲尔的一连串奇遇。
在博尔赫斯的《代表大会》中,“代表大会”的创始人堂亚力山大最后意识到,建立“代表大会"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世界只可能是它可能的样子,现存的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代表大会",在《巫术师》中,巫术师康奇斯最后的神秘失踪也可能是意识到人类个体的病因和人类整体的疯狂其实是“鸡和蛋"的关系,他永远也找不到病因,自然也找不到解决方案。从这点上说,约翰·福尔斯和博尔赫斯其实是殊路同归的。
约翰·福尔斯在《巫术师》的序言中坦言,他曾打算将这本小说命名为《上帝的游戏》,在《巫术师中,康奇斯在丁菲尔面前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导师、父亲、心理医生、对手,所有的一切加起来,其实康奇斯在丁菲尔面前就是上帝的角色,他们两个之间的游戏其实就是上帝的游戏,从广义上说,如果把人类社会比作上帝的游戏,那个上帝对这个游戏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横加干涉,这可能是康奇斯消失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不想理解出这么多深言大义,《巫术师》完全可以作为侦探小说来读的,丁菲尔在小岛上的每一次经历都可以说是一个迷局,而一个迷局的貌似解开又引发新的迷局,剧情不停地很逆转,真相的揭开似乎永无境头。
《巫术师》里说:“人类需要的是某种神秘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答案。”然也。
字数:1933
转自:瘦竹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3403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