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51
好友57 人
听众4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最后登录2025-5-15
在线时间1472 小时
用户组:分区版主
我,秦始皇,打钱
   
UID51
积分8534
回帖615
主题945
发书数410
威望6144
铜币16158
贡献1200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在线时间1472 小时
最后登录2025-5-15
|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落脚点,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到。像1900,对世界来说,他从未出生,从未存在,也从未消亡。他一直存在于邮轮之上,弹奏着钢琴,从没有下来过。永远都不会下来。
而这一次,《海上钢琴师》的作者,意大利作家巴里科,找到了一个与1900的人生轨迹几乎相反的人物。他存在于世上,只是为了从这个世上退隐,回归到无的状态。
这个人便是《一个人消失在世上》里的人物,格温先生。
以下,引号部分为作家巴里科的创作谈,破折号部分是对引号部分的补充与解释。
1
“小说中的格温先生(Mr Gwyn),是从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的小说《抄写员巴特兹比》的字母中抽取的。”
——有一天,英国作家格温先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了厌倦。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尽管他的作家生涯正如日中天,甚至有人预测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他还是放弃了原来的生活。一个人离开伦敦,在西班牙的一家小旅馆,远离他人,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独自度过了两个月。然后他等他再次回到伦敦时,他脑子里闪过一个词语,那就是“抄写员”。简直是宿命一般,因为,我们知道,他的名字正是来源于那本叫《抄写员巴特兹比》的书。
——格温先生觉得,抄写员的工作有一种神秘的气息,这种工作方式包含着耐心、朴素与庄严。
2
“你们无法想象,这部小说开头我写了多少遍。我本来想把那些版本都带来的,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一开始,小说的开头总是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一直觉得,最终落到这个版本,而不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开头上,是件极为神秘的事情。
——关于《一个人消失在世上》的开头,作家巴里科说他写了很多遍,但可惜的是,他最终没有将之前写的那些开头,告诉我们。我们也因此缺少了了解,一部小说的开头是如何演变的。
——最终版的小说开头是这样:“伦敦摄政公园里有很多条路,格温先生沿着他通常走的那条小路散步。那天,他忽然有一种清晰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的谋生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他了。之前,他也有过类似想法,但是那些想法转瞬即逝,从来不像这次这样清晰、强烈。”
3
“你们也可能注意到,这本小说的每个章节差不多都一样长,本来我想把每章都写得一模一样长,幸好我最后改变了主意。”
——这个小说总共有68个章节。尽管没能写成一模一样长的篇幅,但每个章节的容量都差不多。而且每章节几乎可以独立成篇,可以视为一篇优美的散文阅读。
4
“我是在参观一个博物馆的时候忽然产生的灵感, 然后,这个故事慢慢在我的脑子里形成。一本小说的产生,可能是某一天的某一刻,脑子里产生了一个片段,也可能是一个人物,或者说是一个场景。我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进行艺术加工,构建情节,最后就是运用自己的天分和手艺,投入写作了。
“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是胸有成竹,我只知道有一个人要写“画像”。我写书的时候,喜欢从一个很细微的地方开始写,我脑子里出现了这个“写画像”而不是“画画像”的人物,就像我想到一个在邮轮上弹钢琴的男人,他从来都没有下来过,并且永远都不会下来。这就是脑子里会产生的想法,最神秘的是我觉得这些人物很熟悉。”
——1872年1月,一位衣着楚楚,带着一包换洗衣服的女人把自己扔入莫斯科外Yasenki火车站一辆外国火车的车轮下。 经确认,她叫安娜,为情自杀。死前曾留下一张简单的字条:“你是害死我的人,高兴去吧,如果杀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作家托尔斯泰,曾有机会参与了安娜的后事。这位女子面容模糊的遗体曾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个场景,促发了托尔斯泰写下了著名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是有关灵感的一个案例。不过,灵感这种东西,正如巴里科所说,有各种各样的,有的是一个片段,有的是一个句子,有的是一个场景。对于这本书来说,他来自于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人要写“画像”。
——格温先生在脑子里闪过“抄写员”这个词语的时候,他曾经想过,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肯定有什么东西与抄写员相对应。他一直在等待着,这个对应物的出现。
——然后有一天,格温参观一个画廊(这一点,与作家巴里科的体验极为相似),忽然看到一个留着胡子的男人画像,他产生了一个灵感:“格温先生开始感受到一种比较微妙的东西,一种可能改变他的生活方式的东西……一种类似于流浪的东西。他没有考虑画家的画技,他也不觉得这位画家的技能很重要。他脑子里浮现了一个目标,需要很大耐心才能最后到达的那个目标,画中那个留胡子的人被画家搬回家里。他觉得这非常美好。” 于是,抄写员这项职业,开始变得具体而清晰,也就是“写画像”。
5
“在小说中,格温先生去买那些灯泡时,他对那个做手工灯泡的老人说,我要一种“天真”的光。我对文学有一种“天真”的想法,在我的小说中,有很多天真的东西。我说的“天真”是那些没有被世俗和厌倦污染的东西。”
——“写画像”,是这本书中极为浓墨重彩,也是最为诗意的部分。
——格温先生租了一个厂房,很空,屋顶很高,里面什么都没有。墙上有水渍,管道裸露在外面,锈迹斑斑。至于门,则是木门,浸了点水,有点膨胀。放着背景音乐,很长很长,足足可以放40多个小时。像是流水,缓慢而寂静。他还找了一个做手工灯泡的老人,专门制作了一个18支灯泡,这些灯泡在760个小时至830个小时之间会相继灭掉,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闪光,很安静。他就是在这样一个幽闭、寂静的环境中,邀请模特过来,让他们脱掉衣服,在里面生活。他观察他们内心思绪的流动,写下一个个片段,然后根据这些片段,讲述他们的故事。或者说,他们就是故事本身。格温先生后来袒露说,我们不是一些人物,我们就是故事。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人物,忙碌于冒险和日常生活,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我们是整个故事。是那些我们散步的树林,是周围的混乱,是我们所有经历过的事情,是东西的颜色和声音。他希望,通过讲述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抵达自己回家的路,回到最为真实的自我之中。
——关于天真的光。是这样的,格温先生去购买灯泡的时候,老人问他,您要什么样的灯光。他回答说,他想要天真的灯光。
6
“格温先生停止写作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一直最感兴趣的是:在发生一些事情之后,人们把自己所爱的东西重新放在一起的方式。”
——关于这句话,书里面,有更为诗意的表达:“我们真是无所不能:成长、相爱、生孩子、变老,我们做这些的时候,我们也在别处,在另一个时间里等待一个答复,或者一个没完成的故事。看起来是唯一的行径,而我们却踏上了许多小径,用不同的方式踏上征程。”
很多时候,我们所爱的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放弃了,实际上,我们只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我们所喜欢的事与物。
——格温先生写画像的阶段结束之后,他彻底消失了。然而故事并没有完结。他曾经的助手通过侦查发现,格温先生其实并没有停止写作,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换个一个名字,继续从事自己所爱的东西。在格温先生的最后一本书里,他以“克拉丽莎·罗德”的名字写作。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缺了一半。总共有四个章节,令人惊奇的是,没有开头的两个章节,只有后面的两个章节。对读者来说,这是一次极为特殊的阅读体验。
主人公是一个业余气象学家,他确信能通过自己的方式预测天气。他用的是统计的方法。可以猜测,在第一章,在那个不存在的章节里,他讲述了这种爱好的起源。在发表的后两个章节里,气象学家持续多年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得到了全面的展现。这些研究的目标是确定丹麦64年来每天的天气,为此他不得不搜集惊人的数据。
在最后一个章节里,按照搜集来的数据,气象学家能断定,比如3月3日,在丹麦出太阳的几率为6%,而在7月26日,下雨的几率为零。为了采集所需的数据,气象学家采用了一种方法,这也是书中最为迷人的地方,他向人们询问过去的天气。他得出结论说:人的一生中,平均能清楚记住至少8天的天气。每个人对天气的记忆都与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联系起来,比如出生、婚礼、父亲的去世等等。
作家最后建立了一个惊人的人物画廊,每个人物都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却又栩栩如生。一位美国的批评家评论说,这是一个惊人的马赛克,记载着的是过去的生活。
小说的最后几页,描写的是他的死亡,那是一个刮着冷风的白天,前一个晚上是星夜。
而这也是《一个人消失在世上》的结尾。
2839 个汉字
转自:布拉格西 评论 《一个人消失在世上》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397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