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4|回复: 0

《海昏》:历史废墟中的权力狂想与人性挣扎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802
      积分
961
      回帖
20
      主题
219
      发书数
0
      威望
841
      铜币
36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8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汉废帝刘贺的传奇人生,因其墓中上万件文物的惊世出土而再度鲜活。程维的历史小说《海昏》以第一人称视角,将这位仅称帝27天的“荒唐帝王”从史书的碎片中剥离,重构了一个关于权力、欲望与宿命的文学宇宙。这部作品既是对历史的诗意想象,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探索。

  一、虚实交织:历史与文学的张力

  《海昏》以刘贺跌宕的一生为主线,从昌邑王到废帝,再到海昏侯,命运的每一次转折都被赋予文学化的解读。作者并未拘泥于《汉书》的简略记载,而是通过刘贺的内心独白,填补了史书中的沉默。例如,书中对刘贺被霍光废黜的心理刻画,既展现了权斗的残酷,也暗含对“成王败寇”叙事的反讽——刘贺的“荒淫”是否仅是政治斗争的标签?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读者在历史缝隙中窥见人性的真实。

  小说还巧妙融入了考古发现的细节。如刘贺墓中出土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和大量金饼,在书中被转化为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符号。金饼的奢华映照刘贺的物欲,而孔子画像则隐喻其未被史书记录的文化追求。这种对文物的文学化处理,既呼应了现实中的考古热潮,也为虚构叙事增添了厚重质感。

  如果单单对你讲,一本历史悬疑有两条时间线,你大约本能会认为一条在古时,一条在今日。

  但是本书反其道而行之,作者偏偏以西汉末和东汉末这一阴一阳两条线索,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双重时空完美融合。

  故事回到最初,时间从头来过——公元前74年,19岁的昌邑王刘贺入宫登基,27天后被废,29岁封侯,33岁殒命,以侯礼下葬,留下众多的历史谜团和数不尽的珍贵陪葬品。

  公元201年,即建安六年,在豫章、鄱阳、庐江郡多地,一批神秘的金饼出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成色好,而且牵涉甚广。

  彼时刚刚只有17岁的布衣刘基阴差阳错,被迫协助调查这一奇诡的案子。

  从刘贺到刘基,两条看似毫无关联的时间线,本来应该完全不搭边的两个人,却因为海昏侯墓中的文物而神奇地交织在一起。

  雷克斯在书中巧妙地融入了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从“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到大量金饼,再到玉舞人、青铜蒸馏器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汉代文明的辉煌,也成为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道具。

  一位荒唐帝,一位弃置身。

  仿佛有一座虚幻的桥,一端是癫狂荒唐的海昏侯,一端是探寻真相的刘基,和以本书为契机窥视与喟叹历史的我们。

  马伯庸盛赞本书:“刘贺这个乖张古怪的角色,真正活了起来,他所袒露出的生死哲学与人生态度,充满了鬼魅般的诗意,这是魂,也是核,是文章的眼。”

  而我们也得以跟随作者的眼和笔,去见识到历史罅隙中那鬼魅般的“海昏”。

  二、 文化反思:从历史到当下的镜像

  《海昏》的价值不仅在于复现汉代风云,更在于以古鉴今。书中对刘贺“被塑造”的命运的刻画,暗合了当代人对身份与话语权的思考。霍光以“荒淫”之名废帝,与今日舆论场中的“标签化审判”何其相似?刘贺的悲剧,实则是权力机制下个体失语的缩影。

  正如海昏侯遗址公园通过汉服体验、编钟表演让文物“活起来”,程维的《海昏》亦试图让刘贺的灵魂“复活”。尽管作品存在叙事松散、考证不足等缺陷,但其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仍为读者提供了重新审视汉代文明的入口。

  《海昏》是一部充满野心的作品,它试图在历史的废墟上搭建一座文学宫殿。尽管部分梁柱略显倾斜,但其对权力、人性与文化的追问,足以让读者掩卷深思。若说考古发掘让我们看见“器物中的历史”,那么这部小说则让我们听见“历史中的心跳”——混乱、微弱,却真实不息。

  总字数:1231
  作者:香风飘玉蕙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5741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1:13 , Processed in 0.09607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