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6|回复: 0

《哈利·波特》——别让任何东西熄灭内心美好的信念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554
      积分
794
      回帖
233
      主题
82
      发书数
11
      威望
625
      铜币
4166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8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读这套书了,但我知道这一定不会是最后一次。我一直向所有的朋友推荐这套书,并且确信这会是一部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虽然每个情节都已经非常熟悉,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仍然感受到极大的愉悦,不时被文字深深打动,并且又不断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这都促使我思考,什么样的作品才会成为“经典”?

  一本书,经过漫长的岁月,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喜欢,这证明有些东西是跨国界、跨时代的,是根植于“人”——这个物种——内心的。当一本书说出我们共同向往的东西时,我们为之鼓舞;而当涉及我们共同厌恶的东西时,我们同仇敌忾。虽然不同的读者,会对是非对错有不同的诠释,但是一定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是“普适”的。

  而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传达了“普适”的价值,而能不断的引起大部分读者的共鸣。

  罗琳在《哈利波特》想要传达最多的,就是爱——各种形式的爱。

  莉莉的母爱给予了哈利最强大的保护咒语。这当然是一个魔幻故事的设定。我们不会遇到阿瓦达索命,“爱”当然也不会给我们的皮肤施上魔法,让触碰它的敌人灰飞烟灭。那是魔法世界的事。但别怀疑,在这个世界上,爱一样会给人以保护,用这个世界的方式。那些不相信爱的人,也自然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伏地魔与食死徒。

  哈利得到的另一重保护是赫敏和罗恩对他的朋友之爱。

  赫敏在故事中的整体实力远超哈利。聪明才智不提,即便是勇气也不输他。赫敏是书里除邓不利多和哈利之外,唯一一个明确叫出伏地魔名字的人。我认为这并非因为她出生于麻瓜世界,不了解伏地魔的恐惧。她只是不怕。

  她也不像哈利那么敏感。被记者写成一个荡妇受尽嘲笑时,她一笑了之。但是第三部里马尔佛因为巴克比克笑话海格的时候,她冲上去就是一拳。在第五部里,她不断的在课堂上挑战乌姆里奇。哈利的勇气更多的是一种鲁莽和冲动,是赫敏是一种有节制的、理性的勇气。

  如果我是赫敏,我怀疑自己能不能受得了哈利波特。他的冲动,他的不讲条理,是我不能接受的。赫敏也的确常常反对哈利的做法,但是不管怎样,她一直都跟随着,甚至比罗恩还要坚定。没有一刻她离开过。

  罗恩是个平凡人,这整个经历对他可能有点太超过了。他动摇过,但是依然走了下去。我不觉得他们两人是出于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而去对抗邪恶。这更像一种简单的感情:你是我的朋友,我们相信你,支持你。

  很难想象没有这两个朋友的哈利能走到最后,就像无法想象没有山姆的佛罗多一样。朋友是会给予我们力量和保护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保护来源于斯内普,来源于斯内普对莉莉的爱。整个故事里处境最危险的就是斯内普,他本身有着一丝恶的本性,所以他的投靠伏地魔完全是出于自己理性的。但是当他的理性,和他对莉莉的爱相悖时,他毅然选择了爱。

  邓布利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对斯内普无比的信任。豆宝问我是不是因为邓布利多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所以才敢于相信斯内普。我觉得不是。这本书里的很多地方,邓布利多都表达过同样的观点:我们的出身,我们的能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什么。同样有着强大实力的伏地魔,选择了不信任任何人。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詹姆和莉莉错信了虫尾巴,导致了自己的死亡。强大如邓布利多,也一定会为自己的错信承担后果。可是,选择“不信”,并不能避免自己的伤害——苦难永远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只是错信所带来的损伤,远远不如成为一个不相信爱、没有信任的伏地魔来得可怕。

  但信任不是盲目的。伏地魔对斯内普的相信,是出于对他行为的判断:他有没有为我服务?他的解释是不是合理?基于这些东西的判断,是盲目的。哪怕有测谎仪都没用。而邓布利多对斯内普的信任是出于对他内心情感的理解,这才是真正信任的基础。

  在斯内普的回忆中,他第一次去求邓布利多时,邓的态度十分冷淡。斯内普求邓布利多保护莉莉,邓布利多要求的是“回报”。这不是信任,这是交易。

  莉莉夫妇死后,他去找邓布利多,邓问他:“这是悔恨吗,西弗勒斯?”伏地魔认为斯内普的恳求,只是因为“渴望”得到这个女人。他根本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有这种感情,更别提相信爱了。但邓布利多相信爱的存在。这使得他可以理解斯内普。所以,这时他不再是要求回报,而是要他的帮助:“别让她白白牺牲。帮助我保护莉莉的儿子。”我认为从这个时刻开始,邓布利多才真正的信任斯内普。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不是因为他怎么解释的自己。而是邓布利多相信“爱”,并且理解和相信了斯内普的感情就是爱。所以,选择了信任。

  而再之后,邓布利多安排自己死亡时,对斯内普的要求截然不同了:“我要你起誓你会尽全部的力量保护霍格沃茨的学生”。这些学生跟哈利、跟莉莉完全没有关系,但邓知道斯内普会承担。因为爱和善,同出而异名。真正内心中有爱的人,哪怕只有一丝,也邪恶不起来。看看马尔佛家的结局就知道了。仅仅因为对孩子的爱,在最终紧要关头,她帮助了哈利。或者换种说法,哪怕你再邪恶再坏,只要你能抓住心中那一丝真正的爱和善,你也能被拯救。这就是我们文化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对次要的。比如赫敏对家养小精灵的态度。不得不说,赫敏当时执着于解放小精灵,有些过激了。同样的事在人类文明史中不断的发生。在什么样的时间、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这是可以商榷的。但是这无法抹杀赫敏对小精灵的尊重和善意。这是一种更宽泛意义的“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尊重和善意,感化了克利切;因为同样的情感,使得小精灵、马人等各种不同的存在,共同站在了抵抗的前线;因为同样的情感,打破了霍格沃茨四个学院的界线,所有人分散在了四张大桌上。——我们不尽相同,但我们是平等的。

  哈利波特,只是主角,是他用魔杖打败了伏地魔。但是,真正战胜邪恶的,是伏地魔完全无法理解的爱,和善。这才是这整套巨著所传达的东西。罗琳用完全不同的故事和手法,表达了和狄更斯相同的东西。不是情节的曲折、不是设定的巧妙,而是这样普适的情感,才能使之成为一部百年经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似乎不耻于说这些美好的词汇了。爱啊、善良啊、正义啊,变成了一个可笑的东西。奇葩说里的陈铭,大家说他是爱的使者,时刻在呼吁爱。听着更像一种讽刺和调侃。

  我不相信我们已经沦落到这种程度。或许只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或群体,借着这些美好的名号,做了太多虚假伪善的“宣传”。从而使我们有所抵触。

  但无论如何,别让任何东西熄灭我们内心美好的信念。

  字数:2645
  原作者:LL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8454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1:11 , Processed in 0.1055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