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9|回复: 0

“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荆棘之城》

[复制链接]

用户组:分区版主

我,秦始皇,打钱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版主勋章分区版主勋章

      UID
51
      积分
8531
      回帖
613
      主题
945
      发书数
410
      威望
6142
      铜币
16142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2-27
      在线时间
144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3-27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自由,我曾经拼命压抑住怒火,癫狂,渴望和爱恋。如今,我被全然剥夺了自由,我一败涂地。”苏在疯人院里失去了自由。

  在疯狂的医药救治程序中:她被剥夺了原本虽然无光却有着特色的头发,被剥夺了与生俱来给了她自由给了她生命的姓名,被剥夺了向可怕的自负的医生以及力大无穷卑鄙的看护诉说真实的权利,然而,唯一可以被剩下没有被剥夺的是莫德的那只手套。可怜的苏在绝境里把手套作为光明的希望,在午夜难熬的病床上撕咬着那只手套,靠没有被摧毁的记忆去回顾在荆棘山庄发生的一切。我想,苏以为她对莫德是恨入脊髓的,但是那只手套出卖了她的内心,当一个人误把自己的挚爱当成恨意来想象,那么离疯狂还会远吗?

  恨意也好,爱意也罢,全然的被堆积在心头,日复一日,真真切切,无法抽离。可是这种如毒药般的滋味让深陷其中的人都无法自拔。多丽丝•莱辛写道“陷入爱河就是记起自己是个流放者,这就是为什么受到折磨的人不愿意被治愈,即使是哭喊着:我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了,我受不了这片荒漠了。”在这个被流放的路途中,身心都遭到鞭笞,鞭笞的施者是不对等的占据高制点者,他可以全然的认为你的折磨是自作自受,你的荒漠只是因为自己不肯为自己创造绿洲。可是他却忘记手上捏着鞭子和只有他能为绿洲补给水源的的自己。被流放者在日益消疲中却堆积了那么多的自我毁灭和压抑到手脚冰凉的经验,终于,堆积到再也不能堆积,就走向疯狂甚至丧心病狂。

  苏是被假想的疯子,虽然她有个切切实实的疯子母亲,可是并不影响她在可怕恍惚的病房中丧失理智与记忆。那么莫德呢?莫德是疯子。从小到大,生活在成千上万本色情书籍里,还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范,这是第一种疯狂。电影【指匠情挑】弱化了莫德第一种疯狂,同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莫德的复杂形象,不过演员眉宇中时刻透露出来的忧郁与痛苦弥补了这种损害。小说则是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这种疯狂,侍女艾格尼丝就是莫德第一种疯狂最好的宣言人,艾格尼丝全身的淤青,对莫德的恐惧就是最坚硬的回答。答应绅士的可怕计划,却可怕的爱上苏,这是第二种疯狂。在整个计划中,莫德知道一大半部分(萨克比大妈是大boss,掌控着一切),所以在发现自己竟然爱上苏之后,她坚忍,将这种痛苦与压抑全堆积在心里,一边是爱,一边是怨恨,为什么深爱的苏却是真正想来毁灭自己仅仅是为了那三千英镑。莫德假装单纯天真,蛊惑着苏对她的信任,她骗着苏,也完全的骗着自己。

  苏以为这个可怜的莫德在临睡前对着母亲的照片窃窃诉说着想念,却没想到莫德此时正满腔怨怒的对着母亲说:就是她就是她!深爱到无法自拔是一种疯狂,而错爱误解却又是一种疯狂。因为在这种无法自拔和错爱误解中,想象的都是自己刻意描画出来的世界。在这个想象世界里面不是两情相悦,不是“妾发初覆额,郎骑竹马来”,有的只是“娟娟缺月西南落,相似拨断琵琶索,枕断梦魂中,觉来眉晕重”。在自己酿造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满怀着希望那个世界里的另一个人可以伸出手紧紧抓住你,却发现他只是在得知你处于这种危险的境界之后甩手大步流星。

  最疯狂最苦彻的是莫德,如果感情可以用来进行比较的话。同时也印证了如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实。之前,在和朋友聊起到底是拥有知识多仍在不断学习的人快乐,还是傻呵呵的乐在自己的圈子里全然不知外界却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的人快乐?我们聊了很久,还是认为后者快乐。后者可以在夜深安然入睡,在睡梦中或许还会想到今天做的无知的事情却是极大的快乐。而前者或许还沉浸在苦大仇深的真相中对现实失望甚至绝望,辗转反侧,没有寤寐思服。然而回到小说,需要明白的是,书,当然是需要读的。莫德的城府正是基于那卷帙繁浩的,呃,色情书。虽然是色情书,却让她在从伦敦远道而来的苏面前,毫无破绽。她用着自己积累多年的“知识”欺骗着“单纯善良”的苏。她蛊惑着苏误以为她是一个没有了母亲的却十分需要母爱的善良小孩儿,她诱惑着苏告诉她什么是新婚之夜该做的事情,在一个又一个计划下,苏已经崩溃防线,而莫德却在这根防线左右徘徊。最终,没有“知识”的苏让她彻底失望,从而使她心狠的将苏投入恐怖的疯人院。

  17年中,小苏虽然没有任何学习知识的机会,但一直以来她都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着,一锅猪脚汤就能满足她的愉悦。更不用说松乏的人际状态以及萨克比大妈对她的宠爱了。没有知识,她很快乐。只是正因缺乏知识素养,使她的贪婪和对莫德的“背叛”最终越来越向外扩张,直到扩张到疯人院才收缩住,不过这个“背叛”是建立在忠诚于萨克比大妈,那个养她爱她17年的女人。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想小苏如果放在我们的信仰观念中,是不是有点因果报应的成分,直到刚刚,我才觉得没有,只是她在选择感情的时候,将亲情放在最高的位置,同时她也不敢确认莫德是否爱她,她以为莫德深爱着卑劣的绅士。相反,莫德在这17年中,前十年倒是可怕的跟着疯人院看护们快乐的相处着,还习得一手卑劣舅舅的要求中的好书法,然而最后离别的时刻,看护们的疯狂热情让她的头皮损伤。而这后七年确实是噩梦的开始与永不终结,夜夜无法安眠,禁皱的眉头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色情文字让她在豆蔻与花季之中(好知音=。=+)都没有获得正常的情感,这种缺失是小苏体会不到的,可笑的是,这却原本应该是属于小苏的体验。

  华老师在安排两个任务角色时非常卖力。如果我没感知偏差的话,苏的自白话语其实比较朴素平白,没有大起大伏,偶尔会蹦出一两个伦敦脏腔是她表达愤怒等复杂情感的最高表现。在沉沉的叙述过程当中,也比较符合她那除了对偷窃之外的事物一无所知的形象特点,当然这可能稍微也有一点儿夸张,因为一些剧院上演的故事小苏还是挺有了解的,毕竟耳濡目染总有点收获的。而莫德那方面的自白就很注重文学性与心理流动了。她会非常认真的观察着小苏的面貌,甚至于小苏的面霜味道,小苏的舌尖上的痣和瞳孔里的褐色斑点。她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却只要小苏的缎带就能解救她。莫德和苏的相处过程中,即使小苏一直以来都带着自己的粗俗虚假和贪妄的卑劣,但从她恋上小苏那一刻起,爱意从来就没有改变。只不过在面对自己的爱得不到对等回报的疯狂时刻,怨恨还是占了先锋,由莫德亲自将小苏送进冰冷的“牢房”。

  莫德是小苏的“珍珠”,这让我想起在华老师的几本书中,对挚爱的女孩儿形容大多是珍珠,比较可爱。还有,华老师对牡蛎似乎也有着特殊的情结:惠次特布尔的最好吃的老爸的牡蛎;像牡蛎一样,吞噬着眼前的一切;像牡蛎被灌了盐水一样……在描述人的内心活动时,很多地方都用到牡蛎这个媒介。也许,是牡蛎那种柔软,贴切以女性为主的小说的实质吧。而说到牡蛎,就不得不说华老师的“比喻”。 她的书(中文版)我算是全看齐了。我之前短评说过,华老师的比喻是我见过用的最棒最深入人心的。一直以来,我认为“比喻”这个手法实在是无耻邪恶的创造。有时候,表达意思并没有到达那么可怕或者尖锐的程度,在一个简单的比喻下,意思就似乎那么顺理成章的改变了,而被比喻的对象自然遭殃。然而,在华老师的笔下,我没见过偏颇的失去理智的比喻。所以,从看到她的小说以来,迄今为止,我最喜爱的作家她是排在第一位的。

  最后,看这本书时,我确实哭了好几次。我泪腺是比较发达啦,但是看书看电影自从大学以来,好像就很少掉下来了。我把这原因归咎于粗糙泛滥雷同虚情假意的故事。就如同,习惯了生活中的虚情假意,所以,在文学作品里再去体会,还是一样,麻木的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前提是那个故事真情实意却混在一堆虚伪的垃圾中间。但是,不管是生活还是小说,怀着一份真诚的情意应该就不是错。世道艰难,也许也不能完全的定义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而,面对你的爱,你的珍珠时,请不要让对方变成淤塞和破裂的导管。

  生命在生动的流动,眉间的痣,嘴角的斑都可能成为你那致命的脚踝。不要彼此一直静默,不然双方都将滑向永不相遇的黑暗。

  最后,“眉目艳皎月,一见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突然读出Sarah Waters与李白的相似性。靠,怪不得我这么喜欢华老师嘞。大彻大悟啊哈哈哈哈。…….


2902 个汉字

转自:Fishmore 评论 《荆棘之城》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568851/

❤︎   做好人 · 读好书 · 得好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14:40 , Processed in 0.1619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