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6|回复: 0

《红楼梦》:宝玉的生死爱欲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971
      积分
1036
      回帖
51
      主题
231
      发书数
0
      威望
895
      铜币
361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5
发表于 2025-4-25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的时候只是生活在生活的表面,抛开每个人生活表面的种种不同,其实每个人生命的核心并没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生,死,爱,欲。再美丽的生命都会消失,再动人的爱情也会结束或者变得平庸,而欲,那条连接生,死,爱的桥梁,一旦满足,便走向虚无。

  近日,重翻红楼梦,觉得它至所以能持久地打动人,就是它几乎是极大限度地表现了繁华落尽之后的虚无,宝玉是整个繁华过程的参与者与见证人,而他的生,死,爱,欲,也在这种繁华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他悲,他喜,他感叹,而他一点也阻止不了一切走向虚无。

  红楼梦里有多处描写宝玉的性情,但我觉得警幻仙子在称宝玉是天下第一淫人之后对宝玉性情的概括最为全面和准确:“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 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 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虽然宝玉天生的痴情,但情之极至的结果必然是指向性的,所以警幻仙子授于他云雨之事。有过性经历的男人都知道性的极乐之后,会有一种巨大的虚无感,那应该是我们的生命最接近于死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性的过程其实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一个小小的缩写。

  前几天,看尔林兔关于红楼梦里的一段评论,她说,秦可卿可能是宝玉的初恋情人,我觉得那是她不了解男人,男人首先觉醒的是性,而不是情,可卿与其说是宝玉的初恋情人,不如说她是宝玉的性幻想对象,这与宝玉天生的痴情并不矛盾,宝玉的对整个女性的痴情是天性使然,不需要觉醒,只需有人来不断地放大、引领、与激荡,而这个人必定会在他的生命里出现。

  宝黛初次相见都在心中发出了大大的惊讶:“好生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至此。”我相信,这不独是他们的感觉。前几年我写过一个《双梦记及其他》,里面那个男人与他心爱的女人是相逢在小说里,但与宝黛的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同:“她清澈如水,她从容安静,她美丽得象一个天使,她在和我相遇时,根本不用我给她讲述我的过去,就会看清我的心灵所受到的所有的苦难,她对我的苦难怜悯时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圣母玛丽亚。她无疑是来拯救我的,她想把我的病治好,然后我们相爱。”

  宝黛初次相见,除了被对方的美深深的震憾外,都觉得彼此是应该相互懂得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于是他们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就要留给对方,但当一方觉得另一方不再懂得时,便生出许许多多的委屈来。

  黛玉夜探宝玉,吃了闭门羹,又闻宝玉宝钗的欢笑声,她哪受得了这个,先是止不住地悲泣,及至第二天,吟出那让人心碎的葬华吟来,生命自是虚无,那唯一值得安慰的彼此“懂得”也是如此地靠不住,两者不断地互激,直到那彻底的心碎与绝望。真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葬花吟之后的进一步冥想,更是直达那生命的最虚无里去:“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 ,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 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虚无自是虚无,但人活着不是总得想办法活下去不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虚无感,让宝玉对那些女孩子生出无限的悲悯来,没有哪个女孩子不幸的命运不牵动他的心,而我觉得他的这种“博爱”也正是他和黛玉的情之极至的基础。

  前几天,看有关红楼的一篇文章,说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在三十五回以后,便毫无进展,我也有这个感觉。我觉得那应该是他们最“好”的时候。他们还能怎么进展?他们要不再把彼此的折磨再重复几次,要不象童话里说的那样“从此幸福的生活着”。

  红楼里说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宝玉何尝不是这样,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出路的人,而那里的最深处,也许除了虚无之外,确实是什么也没有。他们天生是为爱情活着的人,没有了爱情,便没有了一切,很难想象他们在一起怎么过那种庸长锁碎的日子,所以他们走不到一起,也几乎是一种必然。死别固然让人痛彻心扉,生离一样让人难以忍受,但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都比走向庸俗更好。

  总字数:1573
  作者:瘦竹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13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6 02:09 , Processed in 0.0910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