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2|回复: 0

简评《沧浪之水》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802
      积分
968
      回帖
20
      主题
221
      发书数
0
      威望
847
      铜币
36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5
发表于 2025-4-23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杀

  死亡固然可怕,但人们更恐惧死后如何活着。

  ——题记

  池大为知道,除了自杀,他别无选择。

  可这自杀不是寒光一闪,手起刀落。是用一把最钝的刀,在你的脖颈上,一点点地割着,一边割,伤口又在一边生长。当最后一点皮肉被切断时,头和身体又忽然连起来了,从外面看,没有一点伤痕,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可在里面,血管是否接好,神经有没有对齐,没有人知道。其实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在意。

  切断最后一点皮肉的,是一波的烫伤。抱拳作揖打躬,双膝不断地弯下去,再直起来,是比不上一个电话有用的,尊严,善良,人道,也是比不上一个电话有用的。这就是世界,池大为并非不理解这个世界,他只是不愿意。但只可惜他不是一个人,他有董柳,有一波,他是丈夫,他有家庭。在这个电话面前,他做不出另一种理解。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在最后一点皮肉没被切断之前,伤口为什么能一边生长?答案可以有很多。崇高一点,他池大为,池永昶的儿子,血管里流着他父亲的血,流着知识分子的血,哪怕孤独,哪怕冷落,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得为那种意义活着。就像看星星确实没什么用,但他就是得看。阴暗一点,无论是假药市场,赤脚医生,还是厅里铺张浪费、血吸虫调查作假,对池大为而言,事实上都是皮肉之苦,来的快,去的也快。毕竟他也不是真的圣人,也不会真的把天下苍生时刻压在肩膀上,他过的也还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然也能模棱两可一点,得过且过,中医学会的六七年,不也就这么过去了吗?

  先前说过,没有人在意脖子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来的血管、神经、骨头,散乱便散乱吧,错位便错位吧,已经有新的东西来替代它们了。规则,由无数零件接起来,一环扣一环,把头和身体牢牢连在一起,契合度当然是比以前高多了,而且还十分灵活。低头已经不着痕迹,抬头自是水到渠成:池大为、池处长、池厅长……

  《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陪伴池大为十年的一本书,随着池大为成了池厅长,最终化为灰烬,消散在他父亲的坟前。一同消散的,是书中的世界:一个知识分子的世界。

  知识分子的世界,是诗意的。

  诗意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对池大为而言,不做“猪人,狗人”,是一种诗意;不做“哑巴”,也是一种诗意。大学时期的池大为,心里充满放眼天下的激情,他的终极永远不是自己。他可以在暑假和胡一兵刘跃进去搞乡村调查,可以在半夜讨论民族前途人类命运,可以写几万字的论文寄到国务院,可以参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游行,可以拒绝和许小曼去结交“有层次”的朋友,可以毅然离开北京。这些都是他的诗意。

  按照写作的套路,这一段应该旁征博引,讲一讲从古至今那些充满诗意的知识分子,什么屈原李白,阮籍嵇康。但这难免又回归诗意,何况到了现在,难道还不明朗吗?诗意只能存活在诗里、书里、课本里,只能存活在口号里、演讲里。在一片灰蒙蒙的雾中,它是永远扎不下根的。

  现实没有诗意的空间,只有真实到残忍的存在。

  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市场具有最高的解释权。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更为准确,但这里不便说得太透,说得太透难免被人说庸俗。这一套伴着经济发展产生的东西,已经适用了上一个二十年,你敢说它不适用下一个二十年,下下个二十年?它只能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让人容易接受。这么一讲,就好像它实质是个丑陋的东西。倘若就这样下了结论,未免又回到诗意的世界。真正能给出结论的,只有现实,只有生活。

  总是提现实,好事之人恐怕又有话说了。倘若他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姓甚名谁,又要说小小年纪就如此世俗。作者也不想争辩什么,因为他们说的都是事实,作者只是把许多人想说又说不出的话说了。这一段也的确没多少意义,无非是少年心性在作祟,想要解释些什么。

  “这一辈子怎么办呢?人只有一辈子啊。“董柳这样问池大为。

  人真的只有一辈子吗?不尽然。如果一辈子不挥刀,那人真的就只有一辈子了。换一个说法,或许醒来之后的时间,才算是人的一辈子。年轻人,血性未凉,书生意气,有一些理想也是可以理解。不过躺在这样的理想里不醒来,和死了确乎没什么分别。

  所以啊,总得有什么事帮人醒来,更激烈一点,总得有什么事让你自杀,再活过来。

  醒来之后的一辈子,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更难的问题。旧的价值体系已经摇摇欲坠,而新的价值体系仍隐藏在浓雾之中。这里不可能给出答案,毕竟作者的确不是什么大师。这里只想再举一个例子。

  马垂章,省卫生厅的马厅长,典型的官僚,在位数十年。可他硬是没犯过一点大的经济问题。他是个好人吗?不是。他是个好官吗?相对的看,是 !就事论事地讲,经济的口子没有被打开,马厅长大概不会丧尽天良。经济问题是马厅长的原则,也是他不倒台的根本。其他的事,再怎么讲,无非小打小闹罢了。

  人毕竟是人啊,无论上个二十年、下个二十年,无论“猪人,狗人“,无论支撑一颗头的是什么,终究和丛林里的野兽不一样。这么一讲,又扯远到人性上去了。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但终归是最根本的东西,倘若就此满足,也是落了下乘。

  知识分子也毕竟是知识分子,还是多读了几本书,多吃了几瓶墨水。

  如何作结呢?还是忠实一下原书吧: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注:

  前段时间看完了阎真的《沧浪之水》,读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再加上最近有一些私人的原因个人经历了不小的心态起伏,就有了写这么个小东西的想法。一拖再拖,有杂事的原因,也有对某些观点的理解欠些火候的原因。最终是荒废了这个下午没有好好学习在这里胡言乱语。文章里一些观点亦真亦假,也就仅博各位一笑了。

  总字数:1947
  作者:紅星糧店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098780/

[发帖际遇]: ThomasVan 历经八十一次转世,最终冲击大罗金仙却仍失败,收到慰问金 5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23:39 , Processed in 0.0644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