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3|回复: 0

前面铺垫很长的一点点观感——《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

[复制链接]

用户组:分区版主

我,秦始皇,打钱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版主勋章分区版主勋章

      UID
51
      积分
8534
      回帖
615
      主题
945
      发书数
410
      威望
6144
      铜币
16185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2-27
      在线时间
14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5
发表于 2025-4-19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一个钝感加嘴拙的人。

  一本好书,对其中的美妙,往往阅读几遍才能领略个六七八分,如果别人再让我介绍介绍感受作为推荐,就更加要命,吭吭哧哧词不达意,使得书的美感只能传达出个三四分,往往就以“哎呀我说不清楚你自己去看啦”作为结尾。所以回想起来,在成功推广自己的爱好进而培养同好这方面,是相当的失败。很多书的感受,就只能或鲜明或懵懂地在自己脑子里面绕啊绕,啥时候突然想起来的时候自己乐了。而对于翻译的好坏,就更加的迟钝。友人有的时候抱怨翻译的各种不足,我的表现则是,只要不是太夸张,基本就都被我粗线条地吞下去了,不挑食,不仅仅表现在吃饭上,也表现在看书上。

  看村上的第一本书,是《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看第一遍的时候只顾着说看不明其中的情,时隔多年,看了第二遍,才对个中滋味有所回应,而对于他翻译的质量,虽然也看到了一些评论,但是之后自己回想了一下,“读起来并没有觉得明显的别扭和奇怪啊”就是当时的感觉了。

  这本书是青春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因为机缘巧合,我先看了第三部。也就是说,在被剧透的情况下,才看了第一部,然后又看了第二部。寻羊和听风我看的是台湾的赖明珠的版本。这一本,本来也想找同一个人翻译的版本,因为学校里面只有林少华版本的,也就无所谓地借了回来。

  讲老实话,读寻羊和听风的时候,因为之前知道两个版本之间的一些争论,所以除了故事以外,对于书的翻译,也留了一下心,虽然也自知自己也看不出个啥来。有的时候会被其中一些名词卡住停下来嘀咕一下下,有的时候觉得一些段落另外的说法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是总体来说,阅读得挺舒服的。寻羊和听风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寻羊已经有后来明显的风格了,作者的本意借由奇幻的表述让人能抓住一些些的线索,若隐若现。但是听风,那些本意隐藏得要更深,若隐若隐若现若隐若隐。而本来的行文风格就带有着一种把我绕晕的实力。所以说,总体的观感就是,寻羊是好像明白了点儿什么,听风是好像啥也不太明白,这些感觉,都是作者带给我的。

  作为三部曲的第二本,我想不管是情节或者行文风格都应该处于前后两本的过渡阶段,所以应该能得到把握到比听风多一些作者的心思,或者至少和听风差不多的观感。而弹子球,却带来了更大的雾水。阅读起来十分的不顺畅,眼睛扫过去,扫过来,再扫过去,都没太明白那句话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种不明白,并非来自作者,而是来自译者。总体的感觉就是,糙拉拉的。于是本来就不甚明了的本意,又被译者糊上了一层厚纸,彻底地隐了。

  再有就是,我能理解把the Beatles翻译成“甲壳虫”是某个时代的特点,但是能不能不要把“Old Brown Shoe”翻译成“胶底鞋”呢?除了最后一个字一样还有哪个意思是一样的呢?!!

  PS:写着写着时间就过去了,对于分秒必争的我,容易吗。。。



992 个汉字

转自:Stone 评论 《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536250/

❤︎   做好人 · 读好书 · 得好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20:59 , Processed in 0.0771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