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4|回复: 0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410
      积分
656
      回帖
47
      主题
113
      发书数
0
      威望
576
      铜币
3617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4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5
发表于 2025-4-1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欢读历史故事的原因,是因为通过它们,可以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在横向上可以让一些问题和现象获得合理的解释;在纵向上可以引发思考和共鸣从而改善自身。

  书的前半段主要搜罗了一些名人、伟人的“多面故事”。之所以用“多面故事”这个词,是因为他们都具有一个立体,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而不仅仅是一些由历史教科书所构建出来的刻板人物设定。

  印象比较深的是写海蒂·拉玛那篇。可以用很多词来形容她的一生:自由、变化、叛逆、混乱(主要是晚年)等等。但我想用我觉得最合适的一个词——潇洒。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去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生活,就是潇洒。一直觉得这个社会对女性不算太友好,有时也会担心小乐儿将来的生活会不会过的很辛苦。我想我会推荐她早些去读一读这篇故事,希望她也祝福她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潇洒人生。

  本篇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我喜欢它的理由之一:“这固然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但能被永远记住的,肯定不仅仅是容颜。”

  书的后半段风格更偏严肃。以时间线串联了一个个略显沉重的故事。读完让我想起了在好几年前的蜜月旅行时,旅行团里有一个喜欢读书的台湾小男孩(小学生),同行的一个大叔想逗他,便问说,你知道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吗?小男孩说,因为抗日战争中都是国民党冲在前面,消耗了很多精锐部队,所以内战才会失败。

  小男孩的话里有一些挑衅的意味,有些急迫地想向那个大叔揭露这个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如果有机会能再遇上这种说辞,我会推荐他去看一下电影《血战台儿庄》;告诉他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功绩,早已经被我们所承认;但是也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当时也是蒋介石因为一句斯大林的提醒,而同意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最终促成外蒙古的独立。

  书中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战略判断上,日本从来都是输家。”

  不可否认,大和名族所具备的追求细节、尊重纪律的精神,给他们带来了各个领域的高速发展和极高成就。但也可能就是这样的精神,让他们更容易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1937年12月7日,日本不顾一切发起了南京战役,随机获得了一个他们认为的巨大胜利。但是他们错了。他们以为中国会就此屈服,其实绝不可能。正相反,他们进一步陷入了中国战场的泥沼,直到战败,也没能抽身而退。

  很巧,四年后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又认为获得了一个巨大的胜利——他们成功偷袭了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但是他们又错了。他们以为美国会就此低头谈判,但美国那台超级巨大的战争机器,反而因此开始全力开动,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在战略判断上,日本从来都是输家。”

  除了战略判断上的失误外,也许正是源于这种精神的极端性,才会让他们觉得:“人性”在“战争模式”和“和非战争模式”之间精准地进行切换,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才会让他们一直给不出,或者觉得没有必要给出一个诚恳的道歉吧。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一场战役中,中华民族展现出来的不屈、血性、勇敢又不失浪漫情怀的精神特质,它们的极端状态,会不会也正是给我们炎黄子孙在近代带来那么多痛苦回忆的原罪呢?也不得而知了。

  几十年、几百年后的我们,借着历史的车轮,似乎看清了那个时候、那个人和那个决定的对与错。但这其实并不真实。就像本书作者所一直秉持的理念一样——只有站在和历史人物相同的环境下,所做出的的评论才会有意义。

  我们不可能真的回到那个时代去。所以我更希望自己能够时刻记住,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可以不喜欢,但不能自以为是。

  字数:1261

  转载来源:乐宝贱WTML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010441/?dcs=ebo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17:04 , Processed in 0.0732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