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6|回复: 0

《从优秀到卓越》:对负面评论的一点简单思考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554
      积分
794
      回帖
233
      主题
82
      发书数
11
      威望
625
      铜币
4166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8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10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早以前就有朋友向我推荐这本书,但一直没仔细阅读过。

  这几天花时间看完了,感觉还是有不少跟作者共鸣的地方,刚才正在好群里提到这本书时,听到有负面的声音,就在网上查了一下。把一些想法写下来,作为我在豆瓣上的第一篇书评。

  正面的介绍和评价就不列举了,网上一搜一大把。

  我主要看了一些豆瓣和国外Blog中的负面评论,这些负面评论观点主要有:

  1、原书作者选择的11家公司并没有持续保持“卓越”,并据此得出本书的根基--“研究对象的选择”有问题而导致论证站不住脚的结论。

  2、作为一个畅销书作者,为了迎合读者,写作时里面有一些不真实的东西。

  3、国外有人提出这本书“没有提到那些满足了书中的条件却又没有成为卓越的公司”的Bug。

  4、励志成功学类的书都容易犯巴纳姆效应(Forer effect)的毛病,这本书内容老套空洞,缺乏可实践性。

  5、认为国外的成功学类畅销书是一种快餐文化,看的时候感觉很好,看用没什么用。

  6、还有人认为这些东西在国内用不上,或者不适合普通人或普通公司。

  关于第一点,我找到了维基百科上英文原书的介绍,里面列出了这11家公司的名称和链接。我大致查看了一下这些公司最近的情况,发现有几家公司确实如评论者所言出现了破产、并购等问题,但仍然有不少公司不能算“平庸”。事实上,能持续高速增长几十年的公司确实不多,而本书作者研究的对象是那些由优秀“转变”为卓越的公司在成长阶段的共因,重在“转变”这一点上。并且,作者在最后面的FAQ中也回答了一些类似的质疑。

  对于第二点,从书中的内容来看,作者和他的团队确实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这一项长期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公开给大家分享,这已经是很难得的品质了。

  对于第三点,这本书很明确地提到了其内容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且我也相信,“运气”真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四个观点比较有意思,巴纳姆效应网上的通俗解释是:“当拿到一个针对自己的评价,人们会不由自主的认为这个评价很准,不管这个评价是不是扣在谁头上都合适。” 不过哲学类和方法学的书籍,大多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而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是基于前人努力的结果之上的。对个人的公司来说,重要的是真正理解这些原理并在实践中去检验它们。

  抱后两种观点的人,很多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者心态浮躁,并没有真正读懂这本书。

  社会学研究本身就充满了很多主观不确定的东西,任何研究都没有绝对的完美,如果一个人一直在等待一个完美的理论出现再去学习,那他永远也不会进步。

  个人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求知和思考的过程,我很喜欢《批判性思维》中提到的,用淘金式的方法来看这本书,而不是人云亦云地简单跟随或否定它。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里面确实有很多可以学习和思考的东西,值得推荐。

  字数:1179
  转载来源:云之舞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866361/

[发帖际遇]: xsjtfa 向女王献媚,收到打赏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6:19 , Processed in 0.0836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