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1085
好友0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5-14
在线时间37 小时
用户组:举人
UID1085
积分1009
回帖126
主题221
发书数0
威望835
铜币2205
贡献0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37 小时
最后登录2025-5-14
|
——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唱衰者们爱说,这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男坏女好的对立世界;
这是一部爽文,文学性太弱;
这里面的东西都很简单,是网络女权结合体;
抑或说它分割女性……
凡此种种。总之所有鸡毛蒜皮的,都要拿出来做文章、当罪证,证明这部小说哪里哪里不够好,以此来麻痹中女有了女权代表作品的事实。
对于这些,我有以下几点要谈……
首先要谈的,是分割女性。起初刚读时,我对“可爱”的多琳这个角色也有点破防。她的客体化,那种奴性的气味,被排除在强者之外的女性。
莉莉丝对她的态度,也非常典型,典型到不适,那种对无知但“可爱”的宠溺……我似乎感到一种傲慢。
我也不得不承认多琳本身的异化让她具有成为牺牲品的概率。
但莉莉丝对弱者(被父权社会压迫不能施展才能的女性)中的弱者(蒙昧、被异化的女性,往往可怜既可恨)采取不作为态度,这一开始让我感到不适:它仍基于优胜劣汰的生存观,让我感到很残酷。
然而越往下读,我否定了我认为的莉莉丝不作为的态度,而越来越能体会到她“首先我是我,其次我才是女性”的意识。
身陷囹圄的我们,首先是自救。再者,思想上陷入泥沼,除非自渡,她人爱莫能助。
迈向新世界的路途中,势必会有许多“旧人”的尸体。如果她们不仅是麻木,反而是在伤害我们,那么我们也必须像高觉慧这个青年形象一样,哪怕踩着他们的尸体也要走向新世界。
这不是残忍,这是必经之路。
“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所有的路,都是自己的选择。
那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人生。
她能做的事有限,她不想也没有办法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如果在沼泽里的人不愿意主动伸出手,那无论怎么着急,怎么努力,她都无法救出她们。”
而关于其他,只能说,作者强烈的诉说欲望,是因为太少人在说这些。
这字字泣血、掷地有声、饱含激女意识的话语,为什么要用文学性来衡量什么?明明思想才是第一驱动力!
想当初《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也被打成社会性大于文学性,多少人说它德不配位,至多也只是有一些道貌岸然的要来怜悯她的社会性,而拒绝认可它的文学性……为什么我们要一遍遍跳进这个陷阱呢?
网文是这本书的原身,这没什么可嘲笑的。网文给予了中国作者创作的土壤,它有它的时代特点。
而作者妚鹤也熟练地用了网文穿书的结构,这是一大优势,可以像《1984》一样塑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作者也很果断、很敏锐,选择了一个乙女向的恋爱游戏世界,从男女性缘这个切点切入,可以集中体现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也可以融合很多激女言论去行文,而在这个载体里不显得拥挤过度。
这个主干就为男性掌权女性攻略成为附庸的世界,本就决定了它势必会长出许多反抗的枝节。
何谈什么用力过猛呢?
再来谈谈主要情节与意识形态。因为这个虚拟世界的脆弱与无趣,催生了玩家6237486的厌烦。
于是扮演莉莉丝的她,选择弑神,打破那个有限的选项,当从被设定的游戏中逃离到一条全新的路,莉莉丝愈发察觉到一种出脱于现实的罪恶。
本来长久地历经那些扁平、刻板的工具人或话语,她已对此感到厌烦;
但因为打破选项走到了现实中,她发现了所有的行为与话语、所有的游戏设定都有令人发指的男权逻辑可循:她逐渐对此感到愤怒,怒不可遏。
在打破这个游戏设定但依旧处于这个游戏世界的玩家,也逐渐发现了被注入血肉的游戏人跟现实人没有差别之后,她从一开始的为了回到现实世界而行动,变成了想要逃离伊甸园、和辛西娅重建这个世界。
她真正成为了莉莉丝,无论是《女厌》中的莉莉丝,还是世界上最早的独立的女性莉莉丝,反抗上帝、反抗亚当,坚决逃离伊甸园的莉莉丝。
这样一部纯女反父权的作品能够在网文中杀出重围成功出版,一本属于21世纪的中国女权小说而非只是女性小说,这是一个注定无法被跨过去的开创性作品。
而如果用网络女权综合体来形容它,我不知道是该感到高兴还是难过:高兴的是原来激女意识已经普及如此之广;难过的是明明现实中盛行的大多是异化的、被资本家、消费主义等等利益链条利用的女权意识,其中激女的占比太小太小。
如果你不能分清二者的区别,那你看这本书恐怕也确实只能觉得没有新知。再者说到,你自己连这里面的女权行为都做不到,又哪里来的立场评判这些只是热门观点集合?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如此之少,算哪门子热门?
真正混迹于网络激女区的人应该都会为这本书的诞生感动,因为她们无比清楚地意识到激女小众到什么程度。
没有话语权,无法被听到是激女的现状。
即使被听到,也是要被打为异端邪说:你太“过火”了,你太极端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被拐卖、被病态丈夫割了舌头的塞薇拉。
当她被指控毒杀丈夫后,在法庭上急切地嘲哳着想要诉说,最后也只能通过笔、以一种远低于说话速度的方式去表达。
很多时候,我觉得激女(或者说女性)就像被割了舌头的塞薇拉,必须得通过某些媒介、经千辛万苦才能说出一些话,写出一本书,并顺利被大众看到。
《女厌》成为主流(事实上都还没有)是简中激女拥有话语权的第一步,这是让人不禁感慨的,这其中多少来源于女创及支持女创的读者们的付出。
在这里的私心是,说什么我都要大力支持妚鹤,支持《女厌》,因为我知道创作有多么难,更知道激女创作的难上加难。
她和它,走到我们面前,实在来之不易。
最重要的也不是这些感情牌,而是我打心里觉得,它走到我们面前时,被梳理得完完整整,没有疲惫,没有残缺。
即使有因极度愤怒而稍显忙乱、语无伦次的塑造与行文,却因为作者“思女所思,写女想写”的强烈欲望而被覆盖了,反而这种失控变成了迷人的部分。
它是被激荡出的涟漪,打破了平衡,却创作出新的美景。
我也并不觉得,这本书的不足,有超过大多数没有受到批判的文学性不足的书籍。
那些隐喻的女神名号,莉莉丝、赫卡特、塞赫美特……那些紧张刺激的场面,那些斗兽场、伊甸园的隐喻。
太多读者已经知晓。
一步一步,循循善诱,把我们带进一个真理的世界。思想上的先锋,足够的观赏性,强悍、有力……这是一个我想要的史诗。
总之,它能够洋洋洒洒写下我在现实中仿若被毒哑般无法说出的话,我感到痛快、畅然。我没有欲望、也没有精力去审判引起我强烈共振的作品,我为它流泪,而它也值得,这就足够了。
除却这些立场话语,我很感慨的,还关于这个“血色诅咒”。
在莉莉丝反杀三个试图羞辱她的男人[骑士的名誉不可欺辱]锒铛入狱后,又被带上法庭审判时,在那些统治阶级及贵族的轻蔑与玩弄下,她最终大声控诉,喊出了一个令人生惧震颤的诅咒:
“你当然可以这么做,但当我死去的那一刻,你便会被诅咒缠身!我诅咒你,诅咒你和罗纳德王子,以及腐朽的贵族们!康拉德·索耶,你最终会被你袒护的人囚禁,受尽折磨,孤苦地死去。而你的儿子罗纳德王子,会被仇人的剑贯穿胸膛!你的王国终将灭亡!而在场的所有贵族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是的,这是整本书的基调,复仇的心声,愤怒的姿态,强大的身躯……
作者以强烈的愤恨写下这一部书,铸成对父权社会的血色诅咒:等着吧,会有一个莉莉丝率领着成千上万的莉莉丝,去推翻这个父权制的社会!
的确,这本书中女性作为绝对正面主要人物,被寄寓了太多:
我们看到莉莉丝感到厌烦,看到莉莉丝举起刀剑,看到莉莉丝击中靶心,看到莉莉丝成为骑士,看到莉莉丝逃离伊甸园,看到许多女性角色觉醒、做出利己利女的行为……
那些创道开路之人,那些振聋发聩之语,那些快意恩仇之行……让我们感到无比地振奋人心。
与此同时,作为反派的男性,又通过作者压抑不住的讽刺而歹毒得如此明显。不加矫饰的男性们,也让女性读者们空前统一,同声讨伐。
在这本书里,无论是以上那些塑造与表达,还是那种书写苦难但不沉浸于苦难叙事的行文,我们的确看到太多有助于这个诅咒实现、有助于女性逃离伊甸园的笔触。是想拥有马良神笔的作者对女性生活的美好愿景。
但,实际上,正如作者借莉莉丝所表达的,
“康拉德国王不明白,当一个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用狠毒的诅咒化解心中的怨恨。”
这是一个英雌的悲哀的心声,也反映了作者,及千千万万女创们的心声。
一篇篇愤怒的乐章,一行行泣血的文字,一个个狠戾的诅咒……
都因为我们受到的不公,我们弱者的被欺压、被凌辱,我们的失语、失力、失态,我们才借用文学抒发对高尚的称颂,对卑鄙的诅咒。
这本书并没有打造一个女性的乌托邦。
如果充斥着恶男的阻挠、女性的艰难行进的世界,只因为它对女性的前进怀抱希望,就能成为一个乌托邦,其中的残忍不言而喻。
但就是这么一个仍有苦难的故事,却让我们不可否认感到慰藉。更可察觉到那现实有多卑劣。
而最可悲的是,它只是有着乌托邦的特质:
它让有些女性更加坚强,觉醒更加及时,面对不公敢于亮剑;让男性直接的歹毒代替了他们常有的伪善。
这样的以性别区分的叙事手法在男性作家中明明已见怪不怪,然而一换到女作家,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铲除它、否定它。
即使我们不是女巫,却一直在被猎杀。
我们一遍遍地在被杀死。
但是,没关系。
圣女的眼睛在泣血,被弱化的女性即将手刃这个世界。
临写完时,又看到了这个书封。
惨白的底色,又有血墨泼洒。仿佛是预见性的。
是呀。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呀……掩盖了所有不耻与罪恶。
但我们真的对这片苍白的粉饰感到厌烦!
如果我胯下诞生的世界压迫我,那么我就不让它诞生!
我们诅咒这片异化之地血花绽放,如雨落下,如泉蔓延;让我们的复仇野火在此刻开始,不停地熊熊燃烧吧,烧了伊甸园,去重建一个属于女性的新家园!
字数:3329
原作者:一枝玫瑰枪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360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