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4|回复: 0

一个科幻的博尔赫斯的可能性——《呼吸》

[复制链接]

用户组:分区版主

我,秦始皇,打钱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版主勋章分区版主勋章

      UID
51
      积分
8531
      回帖
613
      主题
945
      发书数
410
      威望
6142
      铜币
16142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2-27
      在线时间
144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3-27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有不少短评把特德·姜和博尔赫斯相比较,本人也有同感。不过我认为使用“科幻的博尔赫斯”这一评价本意并不是暗示了作者小说艺术的成就高低,而是意在说明他们共同使用了某一套写小说的模式、技艺,用这种模式产生的小说可能有某些共同特点。

  这套小说技艺比其他小说更像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实验,或许类似于某种太空实验,将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抽取出来,控制或者增加其中的某些条件,使它在极端的前提下呈现出哲学问题般的纯粹样貌。科幻只是创造或削减这些前提条件的手段之一:博尔赫斯并不使用科幻,那么魔幻、传奇就成为他构建小说的必要条件;特德·姜使用科幻,这让他多了一件可以加强说服力、创造小说“真实效果”的工具,而或许鉴于这些新技术对生活的渗透,他的小说也与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下面且举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篇章为例(或许只有完整看过小说的豆友才知道我在说什么):

  例如在特德·姜笔下的高频主题“自由意志”这一方面,《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中针对将数码体卖给“零一欲望”公司这一行为的一番讨论虽然具有特定的前提,同时却也是现实的细思极恐的变体。这一行为是否构成强p卖y,就要看数码体是否拥有选择让人修改自己的奖惩图这一自由意志这一前提上。基因,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的人的“命运”的决定因素,虽然它目前仍然具有许多未知(但也正在被不断破译出来)。如果(有朝一日)技术允许,是否可以像代码一样正确地、精确地编辑基因?如果人能够主观地决定让自己客观的决定因素被修改,那么这到底是交出自己的自由意志,还是正相反?第二个问题,如果在“自然人”身上,伦理的天平似乎会更偏向“拒绝编辑,保留人的本性”这个回答。然而科幻偏偏让这个问题极端化,出现在人造物的身上;这些人造物本身就是由人为操控产生的,在它们身上,没有什么是本然而坚固,不可改变的。读者很快也会反省到,即使在自然人身上,那些本然而坚固的东西本来也就不存在,或许也很快就会彻底烟消云散,将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反对人与人之间从根源上相互操控。小说中不同人物对此相互辩论,各有各的理由,这种思辨文字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就是科幻小说和博尔赫斯的魔幻小说共同的、进行思想实验的方式。

  还是“自由意志”的话题,在《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当中用一个物理模型表现出来:改变一个现在的行为,可以增加未来的时间分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还是把抽象概念极端化呈现的一种形式。

  还有一点,二者的思想实验同样都很轻盈。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呼吸》这一篇。整个小说发生在虚构世界、虚构生命的前提下。但是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宏大的背景,在技术细节上浪费笔墨,而是直奔“熵增”“呼吸”两个关键词而去(后来我才恍然悟到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生命的损耗过程本质上是一场巨大的呼吸作用,而宇宙能量的无序化过程叫做熵增)。这就让篇章轻盈了。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在第一遍读的时候效果很好,有一种惊奇的体验。

  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几篇旧文精彩,新文中《双面真相》不错,《大寂静》的脑洞我欣赏,《脐》有点牵强了。


1106 个汉字

转自:发痒的鹦鹉 评论 《呼吸》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64598/

❤︎   做好人 · 读好书 · 得好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17:35 , Processed in 0.1291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