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99|回复: 0

《水浒传》:从江湖义气到忠义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971
      积分
1013
      回帖
51
      主题
225
      发书数
0
      威望
875
      铜币
35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3
发表于 2025-3-2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水浒传》的前半部分,好汉们是只讲江湖义气,不讲尽忠的。而这个江湖义气里面却充满着种种规则与利益。

  我想要重新梳理一下“江湖义气”

  什么是江湖义气呢?

  简单的来说就是讲义气、重情分,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如果“朋友有难”,可以不辩是非直接“拔刀相助”。

  这里包含的思想更多的是一种“执念”和“偏见”。认为自己的规则远大于法律法规。

  江湖义气其实是维持江湖好汉的一种生存手段。靠这种营销可以在江湖上得到特殊的关照。

  比如第二章里的史进,史进原来是村里的干部,后来抓到了几个强盗,但最为诧异的是,史进听到朱武等义气深重后,便放走了这几个强盗。史进还寻思着说:“他们这样义气,我如果拿他们解官请赏,岂不叫天下好汉耻笑我不英雄?”。最终礼来礼往结成了兄弟。

  在第三章里,史进就得到了回报,史进流亡到延安府后,向鲁达说明自己是史进后,立马得到鲁达的一阵捧吹:“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你既是史大郎,多闻你的名字”,说完就拉他去喝酒。当时的鲁达已经是提辖官了,而史进才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他正是通过放走强盗,在江湖里得到了重义气的名声,又在鲁达这里尝到了一点甜头。

  在整个水浒里大多数好汉又是不辩是非的,他们无视法令,只按照个人的意志来行事,他们做事偏执、睚眦必报、心狠手辣,另一方面也重誓言、轻生死。

  他们做的一切都不是在主持着正义,而是在实现个人报复。

  比如“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在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后,被刺配到孟州充军,在孟州牢城营里受到施恩父子的格外关照,不但免去了一百杀威棒,还受到了极好的优待,武松为了报答施恩,帮他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乍一看,这像是一场伸张正义,感恩回报的故事。

  但细细读时,才发现压根就不是那回事,在三十回里标题就写着“施恩重霸孟州道”。

  让我们注重看一下标题中的 一个字“霸”。

  霸是什么意思呢?

  我查了一下,大概的意思是依杖权势或者武力欺压他人。

  施恩在夺回快活林后,小说三十回写着:“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增加了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各赌坊况坊,加利倍送闲钱与施恩。”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施恩其实比蒋门神还黑。说白了这就是两大黑恶势力在抢夺地盘。

  最可笑的是,武松还不自知,在夺回快活林的当日,还对施恩振振有词地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

  这是明道德吗?糊里糊涂的被人当枪使,还不自知,这也许就是他所认为的义气。

  简单说说二人之间关系,就是你对我好,我得报答你。他们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如果没来蒋门神?施恩还会对武松那么客气,那么器重么?

  在水浒里的基层吏员,大多数也凭江湖义气在做事,他们的结交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利益。

  晁盖,明的,是村里保正,与本地小吏交情不错;暗的,是抢掠钱财与各路强盗勾结。之所以刘唐和公孙胜不远千里来告诉他截取生辰纲一事,是他们都知道晁盖这个人。

  在晁盖结识这些人之初,就是利益所驱使的。

  在抢完钱财之后,他们把钱财平均分了,回到村后没多久就东窗事发了。才不得已又聚到一起上了梁山。

  宋江一个县城小吏,为什么在江湖上的名声那么响?

  宋江江湖的绰号叫“及时雨”,意思很简单,就是在别人及需帮助时提供资助。

  只有资助肯定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那还有什么呢?

  那就是利用职位上的优势周全他人的性命,晁盖等七人就是最好的例证。我臆测宋江利用职务之便,救过不少人,和他爹断绝“关系书”,就是最好的体现,他深知哪天说不定东窗事发会危及他爹。还有宋江已经为自己留了一天后路,那就是他家的地窨子。

  其实我蛮好奇的,宋江为什么放着官吏不好好做,却暗地里做着违法的勾当呢?

  其实水浒里的宋朝,社会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朝廷奸臣当道,其爪牙散布在全国各地,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从而让宋江这种有能力的小吏无上升之阶。

  然而宋江又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他唯一的捷径就是结识天下好汉,另谋出路。在江州写的那首诗就是他心有不甘的证据: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他结交好汉的目的之一,就是一种投资行为,希望在哪一天,能在他的事业上有所帮助,他一直在黑白两面,在黑社会里的名声更大。

  “义”和“利”是紧紧凑在一起的。有时候甚至“利”大于“义”。

  然而把他们捆绑在一起的就是义气,只要你做过违法与义气相关的事情,就会得到江湖上好汉的认可,走到哪都有一张通行证。

  宋江之后的逃亡生活就是绝佳的例子。

  江湖还有一种规则,就是只要我发现你对我不好,或者违背江湖规则,那就对不起了,不管你是谁,我也要杀了你。武松杀张团练就是鲜明的例子,当武松发现他对自己的好全是基于算计,他就开始疯狂的报复,不光杀了与这件事相关的人,连无关的人也杀了。

  还有李逵。当李逵听说宋江抢走了老汉的女儿后,二话不说上山就喊杀宋江,若不是宋江旁边的五虎将死死按住李逵,宋江可能真的被杀了。宋江为辩明事实,同他下山对质,最终李逵得知错怪了才作罢。

  宋江在江湖上名声极佳,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人人交口称赞的及时雨。但只要你敢胡作非为,不管你以前怎么样,瞬间就会将你一刀杀了。

  这种义气也是很危险的,它的概念模棱两可。有时讲的是情义;有时讲的是正义。讲情义时,为兄弟两肋插刀;讲正义时,不管兄弟之间多亲,只要他觉得违背道德的事,就会大打出手。

  水浒的前半段,都是在讲江湖义气。

  而后半段就是忠义了。

  在梁山日渐壮大的过程中,原先的“义气”明显不能成为梁山新的指引了。

  所以在晁盖死之后,聚义厅变为忠义堂。

  转变是由宋江决策的,只好来看看宋江到底是什么人?

  宋江即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书中看到他逢人便拜,满口“鄙微小吏”,但是又能看到他,凶狠狡诈,为了赚取秦明,不惜杀害一村百姓,为了赚取朱仝,不惜指使李逵杀害四岁幼童。

  在浔阳楼上的反诗里更是写出他的奸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但他所做的一切,又都是在服务他的理想。宋江嘴里念念不忘的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他的骨子里一直是“忠”于国家和皇帝的。

  所以他为了招安,不惜孤身犯险跑到东京,求取李师师的帮助。在招安成功后,面对辽国重重诱惑下,毅然推辞,得知方腊造反,他主动请示宿太尉在皇帝面前请奏。积极地投入平定内乱的战斗中去,就连最后明知送来的是毒酒,还对李逵说着:“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不光是骨子里的“忠”,“忠”的另一方面又是在改变梁山的规则的。

  以前好汉在江湖里生活是没有财产的,他们的生活专靠江湖朋友接济的,

  所以,义气就成了他们的最高道德标准。只要你接济我,我会加倍报答你的。

  但是江湖义气也是有缺陷的。

  起初柴进对武松很不错吧!在庄上白吃白喝待了一年,也算仁至义尽了。

  但偶遇到了宋江后,就表露了自己的不满,愿意追随宋江了。

  这就要说说江湖“义气”了,它的特点是双向的,如果他觉得你对他不义,对他不够好了,他就可以不再顾忌义气。

  武松觉得柴进的有些地方对自己不够好,他就有充分理由离开。

  还有李逵,只要看你不符合他的道德观念,他就可以杀你,不管你是不是他的大哥。

  对日益扩大的梁山更是岌岌可危,“江湖义气”这种道德约束还是太松散了。

  当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个忠就不同与往日了。因为忠的原则是单方面的、无条件的,放弃自我,对某个人达到执着。所以,特别在帝国时期忠和孝是深受帝王喜爱。

  这个“忠”在梁山有两层意思,对外替天行道,表示大家还是忠于皇帝的;对内则是为了权力集中,更加忠于宋江。

  大家之间关系不止有兄弟情义,更加多了一层君臣关系。

  比如宋江成为梁山首领之后,为了对内实现“忠”,竟说过杀李逵的话达五次之多。

  第一次在五十回里,李逵屠了扈太公一门老幼,宋江发威道:“你这厮违了我的军令,本合斩首,..下次违令,定行不饶!”

  第二次在六十回里,晁盖刚死,吴用劝宋江暂居首位时,李逵在侧边叫道:“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却不好!”宋江喝道:“这黑厮又来胡说!再休如此乱言,先割了你舌头!”先要割舌头,再不听话,后必杀头。”

  第三次在第六十七回里,宋江派人随才降不久的关胜去擒拿单延圭时,李逵也要去,宋江喝道:“你若不听我的军令,割了你头!”

  第四次在第七十一回里,菊花宴上乐和唱到宋江的《满江红》最后一句“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李逵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并把桌子踢得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第五次在七十三里,李逵误认为宋江强抢民女,之后李逵负荆请罪,宋江说:“我和你赌砍头,你如何却来负荆?”

  宋江的举动看似大义灭亲,其实是在耍一种政治手腕,他深知李逵对他最“忠”,所以他才有恃无恐的说杀,说斩。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故作姿态给其他人看。

  内部的巩固使得北伐南征中,没有临阵离开的,不光来自兄弟之间的情义,更多得益于梁山的规则转变。

  宋江终其一生的“忠”实现了,抱负也实现了,但天罡地煞,散了,死了,埋了。他也随着理想踏入了鬼门关。

  梁山聚是因为江湖“义气”,而成在于“忠”,散也在于“忠”

  总字数:3194
  作者:落叶🍂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4168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12:39 , Processed in 0.0650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