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67|回复: 0

《暗处的女儿》:为何我们彼此憎恨?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谙于世事,不愿世故。

      UID
868
      积分
1032
      回帖
325
      主题
176
      发书数
0
      威望
781
      铜币
18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3-1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母女关系的书写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费兰特的故事,我在她的故事里感受到最多的是一个写作者的真诚和自我解剖,她没有用故事粉饰太平,而是真实的去诉说身为女儿对母亲的反叛和身为母亲对母职的痛恨,毋庸置疑,在婚姻里,女性,尤其是成为母亲的女性,是那个承担了最多情绪和肢体劳动的人。可是,这种付出却被冠之责任之名而被视为理所当然,当一个母亲不堪重负时,她的逃避会被认为是失职,而不是疲惫、绝望。我自己既是一个女儿,也是一个女儿的母亲,深刻的明白勒达夫人的在婚姻中、养育女儿中那种难以言状的被剥夺感,我在挣脱的同时又会愧疚,在付出的同时也会愤怒,这种纠缠的情绪不断吞噬着我的理智和情绪,我也会不时的像炸毛的狮子一样怒吼,我痛苦于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我不能给我的女儿做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榜样,当我看到她惊惧的眼泪时,我想在她眼里我一定是疯狂又可怕的模样,而这种想法更像一种沉默的鞭子反复抽打着我仅存的信心,我时常怀疑,我到底应不应该做妈妈?

  我私心认为,勒达夫人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纠结和自责,为什么在什么都没想好的情况下生下孩子呢?我是否真的毫无决定权呢?我到底想通过生育这件事情得到什么呢?每一次的诘问,得到的都是一次忏悔,我恨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我恨自己不愿意割舍自我去成全孩子。所以,我很能理解勒达夫人那一刻的暴发,那一瞬的羡慕,那一次的逃离以及最终的回来,妈妈有太多的情绪堆积,有太多的人要照顾,这种无休无止的生活不是把人逼疯就是把人磨平,不管用什么方式,我们一定都想过,逃走吧,逃开这种窒息,但逃跑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那个消耗我们的问题,难以抑制的是对孩子的依恋,所以我们还会回来。出走和回归,都是母亲真心的选择,就像勒达夫人说的那样:“我回来和我离开的原因一样:出于对自己的爱。”

  可是每个母亲又都是母亲的女儿,在她们的生命里,最不想认同的人很多都是自己的母亲,她们都选择背叛母亲,觉得母亲过时、唠叨、控制,女儿也同样想要逃跑,她们在吞噬母亲后,发现母亲是那样的可憎,又迫不及待的要甩开母亲。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本应天然可以彼此共情的两个女性成为最厌恶对方的关系呢?为什么在母亲绝望时,没有人可以理解她?为什么母亲在绝望积压时,却是对女儿施暴?为什么女儿会极力想要证明自己强于母亲?究竟谁,躲在那个暗处偷笑母女的战争,却坦然接受三代女人的托举?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真正的对女儿说声“对不起”,女儿能够开心的对我们说:“我爱你”呢?

  总字数:935
  作者:二喬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567297/
[发帖际遇]: lsp2170607 向地震灾区捐款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04:47 , Processed in 0.0745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