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5|回复: 0

《呼吸秋千》:年华老去,你可还记得当年的苦难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205
      积分
1258
      回帖
173
      主题
237
      发书数
13
      威望
1040
      铜币
559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5
发表于 2025-4-25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5年的夏天,生活在罗马尼亚的德裔男孩雷奥陷入了同性恋情的泥淖,17岁的他既害怕家人发现他的秘密,却又在肉欲的狂欢中不能自拔。突然有一天,他被征入俄国人的劳动营,生活似乎有了转机,却不知道未来会有多么严峻而残酷的磨难在等待着他。

  赫塔•米勒在她的纪实性长篇小说《呼吸秋千》中,用细腻的笔触多角度地描绘了雷奥在乌克兰的集中营里五年的苦难经历。这段很少被人提及的历史,却与赫塔终生难忘的家族记忆息息相关——她的母亲曾在苏联的劳动营里呆了五年。在她早期的小说里,比如《墓前悼词》、《人是世上的大野鸡》,都写过苏联的劳动营,不过写得比较简略,而《呼吸秋千》则是全景式的再现。

  看似独特的题材,要写出新意却也不易。苏联的劳动营与纳粹德国的集中营,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都有人间地狱式的压迫和苦难,都有星星之火般的抗争和希望。有关纳粹集中营的记录,有过许多的文学经典,特别是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依姆雷的名著《无命运的人生》,同样是以少年的视角来观察灭绝人性的暴行。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赫塔自然想要写出独特的感悟,《呼吸秋千》不以情节发展作为小说的主要构架,而是以“人”和“物”作为文本的支撑。在劳动营特殊的环境里,人成了物的工具,物是人的寄托,一张手绢、一把铁铲、一只自鸣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在特殊环境下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是人的主宰。而不同出身、有着不同经历的人们,在劳动营里更会有不同的反应。赫塔以工笔画的方式,为这些已经被历史所遗忘的人们绘制了一组人物谱。

  不管怎么写,不管有多么独特,都逃不脱“苦难”、“压迫”、“饥饿”、“绝望”、“沉痛”、“集权”这样一些关键词。对于那些阅读面广博的读者和专家来讲,这些内容都是较为熟悉的。倒是雷奥作为一个同性恋者,他的视点和感受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关于同性恋的描写,小说中少之又少。赫塔在接受采访曾说,小说的原型、著名诗人帕斯提奥不愿谈及这方面的话题。可以这么说,同性恋的身份,这才是雷奥一生的痛。小说虽然写得比较含蓄,但读者足以体会出他内心的挣扎。

  离开了劳动营,雷奥回到了家乡。他“再也没有结婚。只有滥交”。当年面黄肌瘦的少年,很快逃离了饥饿天使,长出了新肉。苦难的记忆可以渐渐淡忘,然而年华老去,却是不可逆转的折磨。记忆之痛与现实之痛交织,让读者的呼吸也如秋千晃荡般急促,那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字数:853
  转自:话别锦少爷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44648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19:22 , Processed in 0.0626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