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6|回复: 0

《玫瑰的名字》:在玫瑰与其名字之间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085
      积分
1009
      回帖
126
      主题
221
      发书数
0
      威望
835
      铜币
22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2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玫瑰的名字》的作者翁贝托·艾柯的生涯如他的作品一般丰富多彩,他首先是研究哲学美学(博士论文是《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问题》)而后进入大众文化、符号学(曾担任国际符号学学会秘书长)、诠释学、文学理论等领域。艾柯到后期开始进行小说创作,因为他发现“有些东西不能用理论表达而只能叙述出来”,他创作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几乎每一本都十分畅销,并且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可以说是一位“被学术耽误了的小说家”。但艾柯的小说创作真是被学术耽误了吗?显然并非如此。《玫瑰的名字》作为艾柯的小说处女作,以他的学术背景和个人研究兴趣为铺垫,包含了丰富的符号学、哲学以及宗教理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小说”。

  通晓中世纪历史文化的艾柯把故事安排在十四世纪的一座本笃会修道院中。巴斯克维尔的威廉,一位学识渊博的方济各会修士,携其弟子,本笃会见习修士阿德索,来此修道院探访。两人逗留期间,修道院中发生了接二连三的修士死亡事件,威廉决心找出真相,在探案的过程中发现,一切线索都指向修道院图书馆中一本神秘的藏书。

  本笃会作为最早建立的一个基督教修会,由于其鼓励生产经营的理念,以及在民众中较高的声誉,在数百年间占有着中世纪欧洲很大一部分社会财富,正如书中所写,这座修道院的建筑宏伟而肃穆。在教士阶层垄断文化的欧洲中世纪时期,本笃会成为西方古典文化的保存者,而这座修道院的图书馆中藏有浩如烟海的经典,许多文化素养极高的修士在此从事缮写修复经典著作的工作,但这个保存了许多人类文化精髓的地方却不对除管理员之外的人开放。修道院的图书馆被建造成一个迷宫,威廉为了找出真相必须将它破解,而在解谜的过程中,是哲学与神学理念的碰撞与冲突,也是中世纪宗教与世俗权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

  小说结尾处那句拉丁语“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是书名唯一的照应,在“玫瑰”与“玫瑰之名”之间是艾柯的符号学探讨。小说的符号学内涵在故事开始不久时就能得到体现,当威廉与阿德索第一天清晨在修道院外遇上几个正在寻找院长的马的修士时,威廉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向对方描述了马的外表并指出了它跑走的方向。当阿德索问他时,威廉的回答是他构建出了一匹他未曾见过的马的符号,并明确地指出“唯有我们在对事物缺乏完整的认识的时候,才使用符号,或符号的符号。”解释意义不在场时才需要符号,符号的在场意味着意义的缺席。小说中威廉的解谜过程,亦是透过符号与符号的符号寻觅其意义的过程。

  小说的序言也是作者的一次诠释学实验。艾柯借“翻译手稿”之名引出了故事,序言的重心并不放在其内容上,却详尽叙写了手稿的考证翻译过程,似乎意在让读者相信这份“手稿”确有其事。有经验的读者自然不会上当,而这样的序言在学术性解读之外也为阅读增添了一番趣味。

  《玫瑰的名字》的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既有“百科全书式”的囊括一切,也有漂亮的文学性叙述与描写,哪怕平常的读者对符号学、神学等一无所知,撇开这些内容,这本书依然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悬疑推理小说。而当威廉走进那座图书馆,谜底被一点一点揭开之时,读者也被带领到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前,可窥见其中些许精彩与奥秘。

字数:1179
原作者:Lessingia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505645/

[发帖际遇]: 丑土妹 只顾着仰头看云,被高跟鞋美女踩伤了膝盖,损失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22:30 , Processed in 0.1283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