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7|回复: 0

《红楼梦》:与世界的敌对,不等于生命的真诚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971
      积分
1025
      回帖
51
      主题
228
      发书数
0
      威望
885
      铜币
3592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19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头记22回,宝钗做生辰,贾府开了梨园会搭台看戏。

  “大家娘儿姐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贾母往日素喜着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

  记得每每有人分析宝钗的性格时,这一段便经常被拿出来引证,总归就是说她如何如何心机和世故,如何如何懂得讨人的欢心,揣测着老祖宗的喜欢,尽挑拣顺耳的话说,比起王熙凤明显的野心,更显得虚伪云云。

  但这段若不揣着这种偏激的眼光和挑剔的心气去看的话,其实很简单,宝钗那瞬间亦未必就怎样存着野心去巴结讨好,她也只不过应着温厚的本性,顺着喜庆的场合,说了两句孝顺话而已。

  从这里我突然想到,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陷入了一个怪圈,世界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是我们对这种小小的虚伪和压抑过于敏感。不管是对虚幻的故事,还是对我们真实生存的环境,不由自主的抱持着天生的敌意与挑剔,甚至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身边的一切。

  在这种心态的指引下,所有的不完美都被我们的想象力所放大。看出去为什么身边人都是愚蠢又自私、虚伪又可悲,而又总觉得自己内心的自由和美好在这种环境下受到了强烈的压制,于是生出对整个人生和社会的悲观情绪。

  这种情绪让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真相,认识了生活的本源,从侧身斜睨变为愤世嫉俗。在这种情绪作为背景的思考和影响下,我们最终变成林夕在《开到荼靡》里所说的那样:“最后剩下自己,舍不得挑剔;最后对着自己,也不大看得起...”

  我不否认悲愤自有其哲思性和启发性,然而我们的生活就真的就有如此的不堪吗?

  自怜是人的天性,华美的生命长袍上若不爬几只虱子那简直就无法成就悲剧的美感。可是当我们抗拒着整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是否就真的可以以此证明自己的真诚呢?这种抗拒本身,就真的有其意义所在吗?

  我们厌恶着整个世界,却没有思考过形成这个世界的根源和必然性。我们根本不可能摆脱这一切,相反很多时候正是我们的行为巩固了我们认为吃人的社会规则。那么在别人的眼光里我们是否也一样是虚伪和懦弱呢?

  如果你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高更一样,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又有实现它的勇气,那我一定为你击节。但如果你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只是对这世界愤愤不平的话,那我想,你也许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真诚。

  关于宝钗,她在我心里一直都是完美的。我不觉得她虚伪,也不认为她有错,更不要说什么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之类。

  她没有伤害过谁,也没有站在整个世界的敌对面,但她一样坚持了她自己。

  即便没有人懂得她,没有人爱过她,即便她的结局同样是孤单和虚无。但她曾那么努力地丰富过自己的生命,温柔的爱护过他人的感情。那么相比黛玉对于世界那种尖锐的、理想化的敌对来说,宝钗无疑是我觉得更值得爱敬的人。

  世界不曾亏负我们,其实让我们不快乐的,根本是我们自己。

  能够让我们不快乐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总字数:1057
  作者:亚比煞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9673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13:55 , Processed in 0.0605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