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4|回复: 0

长期主义的爱|《在小山和小山之间》的视角转换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085
      积分
1009
      回帖
126
      主题
221
      发书数
0
      威望
835
      铜币
22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18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山与山之间的距离不容忽视,但遥遥相望之中也会惺惺相惜的感应。

  《在小山和小山之间》中,两座小山分别是自己和妈妈。书名标注了括号,直接写道:我的妈妈不快乐。

  因此,很容易理解"自己"不想活成妈妈的样子,她陈述妈妈对奶奶的猜忌,和爸爸的分离,皆因她不快乐导致的爱抱怨。她主动让自己活成了妈妈的反面。

  如果她是一座小山,那么她是一座看到妈妈那山上有什么自己就不愿有什么的山。不过,她的陈述并没有让游客们(读者)觉得她多么有思想、独立,反倒是满屏的对她的厌恶。

  多数(大约30个)游客都觉得妈妈是至亲至爱,怎么能如此抨击。她给予了我们生命,难道还不敌不过她另一半的一小点付出吗。觉得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审判了母亲。

  我非常能理解这些游客的共鸣,我们更多是从"情"的角度看这个故事的,甚至"忘情",不记得这只是故事,而非纪实文学。我们很认真的批判这个女儿的理性,批评她不讲真情。

  不管妈妈怎么说奶奶重男轻女、欺负我们,我都认为妈妈不快乐跟奶奶对她不好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妈妈眼里全是不如意的事,不止奶奶这一件。而这除了是她的性格使然,还有什么别的可能?如果她懂得换个角度去看,或者换一种更柔软的处理方式,一切都不会太糟。

  我也是其中一名游客,没有抨击她,反倒是替她说了几句话。不过并不是站队,不是觉得妈妈真就"活该",而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进而为家庭负责,我说:

  "每个家庭都有不如意之处,事情就是那么个事儿,但看问题的视角如果相对积极乐观一些,是不是可以打破这个循环。

  她应该不会不爱自己的母亲,但她也不希望代代相传的是负能量,是抱怨,是无能为力。

  这不是就要夸奶奶好,而是经常如妈妈那般如此表态,很容易让整个家庭氛围消极,没有生命力。"

  于她这座小山,更多地是反对母亲,用行为逃离,但终究是爱着母亲的,又忍不住分析母亲。迎接不远万里来到日本照顾她孕期的母亲,有着感动,但也难以放下过去母亲带给她的"伤害"。

  如果我们只能理解这一座小山,那么这个故事也不过如此。这本4万多字的小书,又从另一个小山的嘴里谈了同样的事情。游客们又在母亲这座山上看同样的风景的不同之处。会发现:

  确实,我们没有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否认母亲。母亲最深刻的一句话是:

  爸爸是一夜成为爸爸的,而妈妈要花更久时间才能成为妈妈。作为妈妈,她独自经历了"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时期,带着肚里的第二个宝宝藏在舅舅家整日整日的担忧。虽然女儿与自己一起经历还未生产的那段时日,但女儿当时太小,给她的是当下的安慰,而后对她的苦难一无所知。

  她把孩子生下来便不得不按照组织要求把孩子交出去集中管理,每天嗷嗷待哺的孩子只能等清晨红房子开放后母亲们去喂养他们。可是没几天,她的孩子川川因夜间没人照顾窒息而亡。

  任何一个母亲,即便有很多子女恐怕也无法接受这么残酷的事情,更何况她为了川川关在舅舅家躲避风头,与女儿一起吃苦,这种失去的感受就更加剧烈。

  怀胎十月,如果有这样的经历便像是过了漫长的一生。任谁都应该能读懂她那句,"妈妈要花更久的时间才能成为妈妈"。因为爸爸除了播种,一直没有和自己的孩子发生直接的连接,也无法体会这种永久的失去。

  我的身体还在,但我的心漏了一个孔。风从那里来去自如。她是这样形容她失去川川的感受的。如果爸爸的身体也漏了一个孔,那么时间会修复它,像是从别处吹来的沙子可以恰好填满它。但于妈妈而言别处的风沙哪怕是吹进来一时也会再次被带走,反反复复纠缠她的一生。

  其实她已经在努力生活了,把所有希望都投入到女儿毛毛身上,要她努力学习摆脱命运。而她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很大程度上想摆脱的是她。因为从女儿的角度看到的是她的情绪、她的负能量、她的刻薄。甚至可能隐约记得她想要杀死她,带着她去另一个世界。只是在最后一刻当一小股鲜血流出来的时候恢复了理智,放弃了这个念头。

  无疑,这个母亲是伟大的,是时代让她经历了太多,是命运给予了她所不太能承受的东西,而她的另一半可以说是更加脆弱,于是放弃了和她的婚姻,重新找了一个健康的女人当老婆。

  她呢?纠缠在与川川的十个月的过往中,带大了毛毛,被毛毛丢在中国。直到她发现毛毛怀孕需要照顾,唤起了她对于孕期的心酸,也激发了她要照顾好毛毛和自己的外孙的念头。抛下老年人的胆怯,查了一夜如何坐跨国飞机到女儿身边,又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承受着"山与山的隔阂"。

  女儿其实不仅和自己有"山与山的隔阂",实际上,从小失去父爱又为了逃离自己的女儿很容易被男人的一些小伎俩感动,渐渐变成一种自我欺骗。女儿和他的丈夫也有"山与山的隔阂"。

  故事的写法是让女儿和母亲分别用第一人称发声,让游客看到更多的真相,也让女儿重新理解自己,最终认清丈夫的出轨和自己应该不是假装独立而是要真正独立也真正理解母亲中蜕变。

  依托母亲的她被叫做毛毛,依托丈夫的她被叫做渡边彩英,而当她决定成为妈妈和自己的妈妈离开丈夫在日本独自生活的时候,她才认真的告诉接生的医院,她是王彩英。

  故事也让母亲释怀了她的一生,当她踏上了日本之旅,面对怀孕的女儿实际上就是面对曾经怀孕的但又失去所生孩子的自我,让她变得格外坚强,一面写出自己的过往,一面帮助自己的女儿重新面对自以为是的生活。

  小山与小山是相似的,但在小山与小山之间存在的隔阂是那么的明显,存在的惺惺相惜则需要挖掘。

  实际上,这种不断切换第一视角的写法我在大学就已经学会,写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但还是被这个故事吸引,大抵是因为我成了母亲的缘故。全书让我泪目的是毛毛在妈妈怀孕时不需要妈妈抱的懂事,只因我也拥有一个同样的女儿。

  “你从小就是好孩子,为人着想。你还记得吗?你让我抱你,我说我怀着弟弟呢,抱不动你。你就懂了,很乖地自己走。”这本书最大的触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包容和爱;在于母亲的伟大。

  每个女孩最终都有可能变成母亲,也都会学到、感受到这样的伟大,但她们从来不把这当作多么伟大的事情,哪怕翻山越岭,与自己的小山之间有着隔阂,也愿意全然付出,不管小山是不是动容。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能感受到,母亲的角色自带长期主义的光芒,自怀孕那一刻就开始了与孩子携手的长期主义之旅。孩子终究要离开自己,但自身永葆长期主义的守护。

  我写了一本成为长期主义者的书,叫做《长期主义者的101个基本》。不管你是不是母亲,都可以把这样的长期主义运用到自己身上,成就自我。

字数:2322
原作者:朱笋笋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901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14:10 , Processed in 0.0931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