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8379
好友0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60
注册时间2025-3-6
最后登录2025-4-30
在线时间106 小时
用户组:贡士
这个人正在减肥
UID8379
积分3122
回帖129
主题421
发书数417
威望2430
铜币5538
贡献0
阅读权限60
注册时间2025-3-6
在线时间106 小时
最后登录2025-4-30
|
论南戏《牧羊记》的昆曲化演进
孙书磊
南京大学文学院
摘要:南戏《牧羊记》现存较完整的版本是清咸丰八年(1858)宝善堂本,其底本的形成至迟在明初,底本内容的原创则在元末《琵琶记》创作之前。
宝善堂本杂糅元代原创、明初改编和明清昆曲演出的诸多信息。通过对南戏《牧羊记》现存文献流变的考察,发现南戏主要通过叙事的折子戏化、曲唱的清唱化、曲体的格律化和念白的苏白化等方式实现其从南戏体制向昆曲艺术的演变。宝善堂本所体现的基于行当应工而对剧情的选择性扬弃是南戏的昆曲折子戏化的关键路径,对曲唱的清唱化、曲体的格律化处理是南戏借助雅化走向昆曲舞台的重要原则,念白的苏白化是南戏经雅化后扎根民间的有效手段。南戏昆曲化的高潮在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乾隆至咸丰年间仍有余绪。
关键词: 南戏; 《牧羊记》;昆曲化;宝善堂本;文献衍变;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戏曲稿抄本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22&ZD26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稿抄本明清戏曲叙录与研究”(项目编号18AZW009)阶段性成果;
专辑: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题:中国文学;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分类号:1207.37;J82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