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3|回复: 0

雨碎清明——《清明記》

[复制链接]

用户组:爱心会员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

      UID
984
      积分
17116
      回帖
5163
      主题
2179
      发书数
1704
      威望
10541
      铜币
36641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5
发表于 2025-4-14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了很久还是觉得一定要为这本书写一则书评,不久前曾在一篇小随笔里面提过,但终非是正式的书评。我看的老武侠不多新武侠很多,耽美什么的也看了N本了,《清明记》却是我心中至今未被超越的神作。

  我记得颇为清楚。去年的四月五日我病假休养在家,闲着没事开电脑上网。突然间想起朋友曾极力推荐这本《清明记》,于是便去百度文库找来看。用时不多,不过一个下午,看完过后也没多大感觉,只是心中惆怅万分,像是失了什么。

  但不否认我是极喜欢清明这孩子的。看得开,活得率直,即便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

  谁知变故后重读这本书,却是如遭痛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鲁迅赠给瞿秋白的话。曾听说活在这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孤独的,“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更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孤寂的一笔。所以得一知己,必是极重视。然而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同,大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和敌对的关系。他们深知自己肩上背负的责任,所以必定会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就如文末小潘说的:“我知你也并无悔意,是么?我唯一的知己,清明。”怕不是没有悔意,只是不得后悔,不能后悔罢了。

  一直以来喜欢的都是清朗笔下这样的男子。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却都不是自私之人。他们都是高手,却都落入命运的锁链中被束缚。但他们从不退缩——不论是于清明,潘白华,青梅竹,还是沈南园。

  但有时翻起文来,见水银阁内潘白华手握解药却声称寒水碧毒难解的那一幕心犹绞痛。遑论个人选择如何,潘白华终究是将他相的心机用在了他的知己身上。于是就会想,那么在最后清明的刺杀不成因毒发被砍死时,潘白华的眼底里的最深处是不是也藏着深深的悲恸。子期病死伯牙尚能为他摔碎瑶琴,他潘白华却是间接害死清明的凶手,只有在清明雨中的琵琶声里道悠然。

  而清明,终究是比他活得率性的。就凭那最后的一匕首没有刺向潘白华。坊间有各种传言,但原因还是只有一个。

  小酒馆惊鸿初见,废园池畔笑饮酒。年少里最快乐的往事,最终也只剩下追忆。人们都想挽回美好的事物,就如小潘在清明离开前说的那句:“清明,水银阁为你已设五载,此时可否留下?”只是那时清明要留下,他便不是清明了。

  就像一个早已预料到的结局,一方死了,一方活下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只留给后人一曲惆怅的《清明雨》,只余纸伞白衣在雨中的清冷回忆。

  7月份书版《清明记》入手,意外地又看到了网上不曾流传的一则潘白华番外。攻破玉京后潘白华得到了圣上的信任,连自己所爱女子的法事都交予潘白华操办。那夜的钟声犹为特殊,玉京余党前来刺杀潘白华,谁知事情还没开始就已暴露。

  潘白华追忆起往事,愁绪之下作词一首,然在死后却疑为伪作。他的面具太深,唯一暴露了心事的词,竟不被单面看物的人们所认同。

  “听钟声,当知在帝城。

  参差定难数,离乱百愁生。

  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

  昔日知己各东西,譬如落叶不更齐。

  听钟声,至此无穷极。”

  愁绪终是随着风与钟声飘走,一年后,潘白华被生死门月天子林素刺杀身亡。那场清明雨在世人感受来不过是一番微寒,真正感到它彻骨寒冷的人,终于也追随着那场雨去了。

  码了这么久的字,还是没办法把心绪表达完全……

  于是最后引用友人为《清明记》填的词中的一句:

  碎冷雨,慰浮生成痴魂梦萦。

  往来人闻之,个中事,且待细听。

  字数:1174
  转自:July 评论 清明記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4586641/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wenxin + 1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8:29 , Processed in 0.0693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