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9|回复: 0

《纳粹高徒》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腐烂恶臭的角落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085
      积分
1009
      回帖
126
      主题
221
      发书数
0
      威望
835
      铜币
22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1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正的恶魔是懂得伪装的。小说中的小恶魔和老恶魔表面都是人见人爱的完美形象,小恶魔成绩优异、聪明上进、光彩照人,而老恶魔温文尔雅、亲切有礼。表面上是善良纯真的小男孩利于课余时间陪伴孤苦无依的老头为他读书解闷,其实充满腐臭的事实你是永远料想不到的。老头不过是小男孩的奴隶,在托德的胁迫下杜山德不得不从记忆的坟墓里掘出那些腐臭生蛆的血腥往事,与他“分享”二战纳粹集中营里自己所有的恶魔行径——拷问、杀戮、毒气实验,托德不允许任何遗漏,必须向他详尽的坦述一点一滴,否则就公开他二战在逃纳粹战犯的身份。他听的津津有味,神往的眼神像把刀子在你的心上捅进捅出,溅出的血滴冒着热气,他悉数舔下。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才14岁,他总会做噩梦,噩梦无数的黑夜反复交替着应该充满阳光的白昼,交替交替,他开始晃神了,幻想和现实的界限日渐模糊。他的成绩日渐下滑,他的控制力日渐减弱,“杀了他们杀了他们”……他的压力到了顶点,他开始不满足幻想中的杀戮,终于他刺死了第一个酒鬼,那短暂的爆发,强大的快感挤得身体快爆炸。托德终于杀人了,不错,很快乐。此时的杜山德呢,跟托德一样,他也在默默承受日渐强大的压力,托德的到来挑破了他最隐蔽最疼痛的脓疮,他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纳粹战犯,他卑微却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他78岁了但他仍会被绞死。他将鲜活的野猫野狗扔进烤箱蒸烤,将杀死的流浪汉和酒鬼面无表情地扔进地窖,通过一个又一个残忍的猎杀来满足自己的杀戮快感。然而这个世界向来偶然丛生,有谁能够保证避过这个偶然就不会再有下一个偶然呢?大恶魔的伪装终究被他曾经罹害的人识破,小恶魔也在最后自我崩溃,束手就擒。

  有时候,高明的人都是普通的,他们为了生存遮蔽自己的阴暗,而且遮蔽得天衣无缝。

  【有时候,过去的事情并不会这么容易就过去了,否则人们为什么还要读历史呢?】

  小说结尾,探员对小恶魔托德的所做所为百思不得其解。可能一切都只是巧合。有的人天生就有意外发掘珍宝的本事,不过这种天分有好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人们挖掘自己的阴暗洞穴时,往往发现那就是一滩泥沼,只会让人越陷越深。发掘的时候,往往还满腹快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丑陋灰暗的。人们道貌岸然地宣扬惧怕血腥、暴力、屠杀、虐杀,而当一切赤裸裸地摊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会拿起屠刀,在血浆四溅中品尝杀戮同类的满足,满足被自卑、怯懦、嘲讽塞满的内心。

  同样,目睹别人的厮杀就好像满足我们的偷窥癖一样。潜藏的欲望贪婪地没有限度,每个人骨子里都是嗜血的动物。我们喜欢看别人的悲剧,更喜欢导演别人的悲剧。其实,承认这一点并不恐怖。

  【然而我常在想,或许德国人所做所为中有一些什么东西,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埋藏的幻想。或许我们有一部分的恐惧,正是因为其实我们内心深处都知道,在适当——或在错误——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可能也会建造出这样的地方。或许我们也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每个人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就会高兴地爬了出来。你以为他们会长成什么样子?个个都像希特勒一样,额头上几撮头发、嘴巴上留着小胡子、到处呼喊口号吗?你以为他们会长得像魔鬼或者毒蛇猛兽吗?】

  曾经看过一部德国电影《浪潮》,反思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渊薮以及在民众中的扩张。在一个现代文明下的民主社会中创建一个如同法西斯般集独裁、专制、极权主义于一身的社会组织需要多久?把一群习惯了自由乃至散漫的中学生改造成冷酷而狂热的新纳粹主义者需要多久?电影给出的答案是——7天。电影中,一位年轻老师文格尔心血来潮,决定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们体验一下真实的独裁政治。于是,“浪潮”作为一个组织诞生了。被激发了兴趣的学生们商定了统一的标志、服装与手势,而文格尔老师则要求学生们必须严肃地尊称自己为“文格尔先生”。短暂的磨合后,大家都适应于并爱上了它。于是,兴奋的学生们或粘贴、或涂鸦,让“浪潮”的标志一夜之间出现在全城的每一个角落,一名格外狂热的学生为此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徒手爬上了一栋尚在建的大楼顶端,在圆形屋顶上喷涂上一个巨大的标志——次日,这座楼上的标志便登上了报纸头条;他还从网上购买了仿真枪,以威吓那些因认为“浪潮‘帮’”侵占了自己地盘而前来挑衅的小混混;他甚至整夜整夜坐在文格尔的家门外,称自己要保卫领袖文格尔先生…… “浪潮”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们甚至自发占据了学校的某运动场地,不准非“浪潮”成员进入。渐渐地,一些学生,以及文格尔的硕士妻子,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太对劲。他们劝他立即停止这场闹剧,然而此时他也已沉浸在巨大的权力欲与成就感中无法自拔。他曾因自己与妻子间悬殊的学历差距而自卑,然而在“浪潮”中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那些觉悟的学生们想方设法试图阻止活动的继续,却被同学视为叛徒而遭到孤立甚至报复。终于,妻子的决然离去以及第六天一场水球比赛上学生们的大打出手,让文格尔惊觉事态的失控。于是,他在第七天将“浪潮”的所有成员召集到礼堂,点明一周以来他们所作所为之恐怖,意图就此结束课程。然而晚了。那名狂热的孤儿学生因此幻灭而精神崩溃,开枪射杀了一名同学后饮弹自尽。影片的最后,文格尔被警察带走,而觉醒的学生们相拥而泣。

  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自卑阴暗的角落,那里无所不为、无所不惧,只是缺乏一个激发它的契机。

字数:1907
原作者:项碧德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4622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5:50 , Processed in 0.0707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