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3|回复: 0

《空荡荡的家》:异乡人的国度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窗前听雨眠

      UID
5330
      积分
907
      回帖
437
      主题
90
      发书数
26
      威望
617
      铜币
4294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3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1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上托宾这本短篇集,最让人难忘的或许还是“爱尔兰”的缺席。九个篇目中,就有三个是以西班牙为背景,其中the street和the new spain还是全书最长的。那些与爱尔兰有关的短篇,又往往和漂泊、远离相连接。One minus one中“我”回爱尔兰奔丧,但是那频繁出现的用亲昵语气称呼的异乡人“you”又暗示了回归的可能;the empty family中主人公回到爱尔兰,面对的是一间布满昨日印记的空房间。但与其说这房间见证着过去的存在,倒不如说它见证了主人公的远离与缺席。The colour of shadows中的paul守在姑妈的身旁,他身在爱尔兰,却默默地想着那个抛弃了自己远在英伦的妈妈。爱尔兰成了一个离别的舞台,见证着远离还有漂泊。漂泊和回归的气氛,在托宾的笔下变得那么熟悉,慢慢地浸入读者的心中,慢慢地感染读者。

  托宾向来是描绘气氛的高手。长篇《布鲁克林》中,托宾用简洁的文笔、平缓的描述,精细入微地展现了艾丽丝在漂泊与归来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动,那冷清却又暗藏温暖的气氛如同冷空气一样微凉却熟悉,让人不自觉间被感染。而在《大师》中,托宾那生活化的细腻笔触,探入大师亨利·詹姆斯的生活,在生活化的气息中展现他的幸福与伤感。那些止于感官的爱欲描写,更是让人叹服托宾的控制力以及对气氛的出色传达。托宾的文笔,让艾丽丝和亨利·詹姆斯,一个普通人和一名文学大师,在书页中展现出同样的品质:对生活本身的执着。这得益于托宾的出色描写:他并不打算控制人物的命运,而是用氛围为人物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其中尽情演绎自己生活中的喜与悲。或许这正是托宾的小说于无声处动人的原因。

  但是,托宾对气氛的控制,短篇似乎弱于长篇。One minus one还有the empty family似乎意犹未尽,不如《布鲁克林》如此酣畅淋漓,让人回味不已。集子中的silence或许是一个例外。这个只有15页的篇目,取材于亨利·詹姆斯的日记。G女士和诗人偷情,享受到愉悦又充满了害怕,假托情人之名发表关于爱的十四行诗,却又因恐惧逐渐远离了他。最后,她见到亨利·詹姆斯,将自己的故事篡改得面目全非当做他人的故事告诉了詹姆斯。短短的十几页,将一朵女纸那纠结的幸福、悲伤、恐惧、压抑都描写得舒缓而淋漓,让人拍案叫绝,似乎看到了那个写《大师》的托宾。托宾和詹姆斯的文笔截然不同,他的小说中绝少出现那些绵长迂回的从句,但是读着这个短篇,脑中却莫名地想到詹姆斯的《黛西米勒》,他们的气息其实是相通的。另一个短篇two women题材上有些相似。一个女电影布景师替新电影布置场景时,恰巧碰到了当年的情敌。对过往的回忆、对现实的迷茫沉浸在忧伤的气氛中,缓缓传达出来。将回忆之忧伤发挥到极致的篇目或许是the pearl fishers。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狗血……一枚男纸应邀和自己当年的情人(男)以及情人的妻子(女)吃饭。他在回忆与现实间穿梭——因为三者的过去纠缠不清:该女纸曾被一名神父勾引,但是主人公去见这位神父时却丝毫不觉察他们的JQ;情人遇到女纸的那天,主人公刚好去看一部叫the pearl fishers的歌剧,他很喜欢,但是情人却情愿和女纸去吃东西,就在那晚,他和情人又上床(腐女们你们一定注意到了这个意味深长的“又”字……)却险些被人发现(这个狗血的情节在the street里还会出现……)……于是他们就疏远了……后来……后来……后来这天吃晚饭后那对狗男女就回家了,于是主人公走在大街上,幻想着他们的生活,庆幸自己还没有忘掉他们。回忆……真是充满了悲伤与温暖啊……

  但是与西班牙有关的三个篇目,却呈现出不同的光泽。最长的篇目the street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巴基斯坦移民malik(男)在老板baldy的理发铺里干活,后来转去卖手机(问:如何得知这个故事发生在新世纪?答:在小说中连iphone都出现了……),与理发铺中冷酷的abdul(男……)越走越近,在一次音乐会后,他们开始……搞……然后被baldy撞到了!他打了他们两个!然后!在移民区大佬super(多么霸气的名字!)的干涉下,baldy送受伤的malik去了医院,还安排他和baldy住到了一起……于是……他们慢慢地,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在这个篇目中,展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在明媚的色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后面的一个场景:malik和abdul假装不认识,跨越街区去巴塞罗那的海滩看海。他们刻意保持的距离不免让人觉得心酸,但是托宾的描写却充满了幸福感。还有一个……淫乱的篇目……叫barcelona,1975……讲述了一枚爱尔兰青年男纸(疑似托宾本人,1975年他就那个岁数)到了西班牙(没错,那段时间他的确在西班牙)和一群男人搞来搞去的故事……虽然最终的离别是伤感的,但是托宾的笔触是充满了爱意的呀!不像the pearl fishers那样充满了缺失感的呀!(有必要说明一下这本书里面同性性描写真是直逼人的底线……因为……太直白了)还有the new spain,讲述的是一个弗朗哥刚倒台时的故事,一枚前共党分子从英国回到了西班牙,回到祖母的屋子里,却发现这个小岛和过去不一样了,而家人又把东西变卖了,怅然若失间她和母亲吵了一架出走然后勾搭了一枚男纸。小说的结尾家人离开了,而她也准备继续自己在祖国的行程。这个篇目中,回归的意味缓慢战胜了漂泊的伤感。如果说托宾笔下关于爱尔兰的篇目还笼罩在乔伊斯《都柏林人》那片伤感的迷雾中,那这些与西班牙有关的篇目却如西班牙一般明丽。托宾对西班牙的感情应该还是比较深滴,专门写过一本巴塞罗那的游记。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中反复出现了大街的意象。The street中malik一开始在大街上感到迷茫,到了后来和abdul幸福地走在大街上;the new spain中女主人公和母亲吵架后在大街上游荡,撞上一群男人而后一起逛荡;the pearl fishers的最后主人公在大街上行走着想象那两个人的家庭生活……大街隐喻着漂泊,小说集中的人物,或许流落他乡,或许在内心放逐自己,或许牵挂着异乡的人和事。他们在内心的大街上行走着,但幸好有托宾,将他们的生活搬进书中。值得庆幸的是,这位托宾先生,善于捕捉他们的生活氛围,将生活的氛围、生命中的缺失与幸福,一一向人们道来。
字数:1995
转载来源:一切归零
原网址:异乡人的国度(The Empty Family)书评

[发帖际遇]: asdfmm 在地铁上吃零食,处罚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5:48 , Processed in 0.1152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