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3|回复: 0

触摸社会学隐秘一角——读于海 / 邹华华的《看见不可见社会》 [

[复制链接]

用户组:进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2262
      积分
7128
      回帖
649
      主题
1383
      发书数
1208
      威望
4904
      铜币
20983
      贡献
0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11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篇引用了马克斯·韦伯“对行动的主观意义的理解和阐释,是社会学的核心,也是社会学的本质”,以及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学研究客体社会实在,即外在于个人并强制个人的社会事实”的理论。同时,阐述了“不可见社会”的四层含义,如物理上的不可见、社会是互动产物、社会的黑箱性质、特定场景感受到的超验状态等,搭建起理解框架。

  全文共七章,围绕不可见社会的不同方面展开。

  「社会实在篇」以麦当劳为切入点,剖析其背后的股权、权力关系、信用网络与象征空间。探讨社会实在与自然实在的差异,从人追求社会承认的感受性,到如求雨仪式、奢侈品消费这类信念“幻觉”,再到制度性事实体现的“意志”。还探讨了名言、命名在构建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命名的神圣化、污名化、匿名化。此外,提及社会的神性与自我神化,如足球赛事所带来的类宗教体验。

  「社会结构篇」从人的社会地位异质性与不平等两大范畴切入,探讨社会分层和现今社交媒体结群现象,以及基于教育、出生地、消费方面的区分。并结合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分层变迁,以及牛桥人、武康大楼住户的故事,生动展现分层空间中的社会学图景。

  「社会游戏篇」将社会比作游戏世界,解读社会戏法与游戏规则,如人为定义肤色划分、教育选拔中的社会地位再生产等社会再生产现象。从角色、关系、互动层面说明人表演的原因,探讨人生荒诞感与游戏精神,以体育赛事为例,展现社会与文化理论在游戏中的呈现。

  「社会主体篇」聚焦自我,介绍多元化自我说、神经性自我等多种自我理论,阐述自我认识的组成、通过与他人符号互动实现的社会生成过程,以及自我对赋予人生意义与尊严的重要性。探讨人工智能的文化问题,智能技术赋予人类突破空间与社会限制等能力,以及人心模拟的思想实验,并对先哲们和佛儒等关于自我的说法进行比对。

  「社会建构篇」剖析社会学的建构方式,即观念论和主观派以符号、语言等编故事形式建构社会身份、生活意义等,通过文本建构创造并共享意义。以大屠杀事件探讨悲剧的人性根源,以田子坊品牌建构为例解释社会命名理论。同时,提及马克思、卢卡奇等人对商品拜物教到物化的相关理论。

  「社会互动篇」强调互动生成自我与社会现实,以及在互动中自我成长的规范和动力。指出互动并非平等,如跷跷板互动、追星中的不平等互动,阐述儒家倡导的慎独、善恶报应等,再次提及人机互动中GPT带来的拟主体性。

  「生死篇」探讨生死议题与社会机制的关联,个体死亡是家庭结构的裂变,也是生前社会关系网络的破碎。阐述死亡恐惧这一与生俱来的根本性恐惧,以及人类克服恐惧、向死而生的态度,列举弗洛伊德与病魔抗争等案例,从宇宙学、进化论、人文学三重角度倡导珍惜生命。

  全书围绕不可见社会,从社会本体论到生死议题,探讨社会的运行机制、结构、主体以及互动等。章节下有细分小主题,书中一些颠覆性的论点引人思考,结合哲学家不同思想碰撞,列举大量实际例子辅助阅读,适合对社会学、哲学、人生观感兴趣的读者。

字数:1194
作者:云洛花开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5679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5:49 , Processed in 0.0611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