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5|回复: 0

《金矿》:精益改进中的一些必要条件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一个喜欢研究新事物的武侠爱好者

重建论坛勋章

      UID
411
      积分
1223
      回帖
39
      主题
144
      发书数
140
      威望
991
      铜币
58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7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1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次接触到《金矿》,确实被里面震撼的精益改善与细致的精益原理所深深的吸引。当时我正好被任命负责所在工厂的一个精益生产,因此,学以致用是当时一个很自然的想法。

现在两年过去了,在此期间我不停地翻阅《金矿》,以及其他精益的书籍,加上我这些日子过来的经验,我有哪些感想呢?
1、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故事里面的两个主人公。
菲尔:断路器公司两位老板之一,在工程负责生产与研发。
父亲:菲尔朋友的父亲,以下简称父亲。一家大型汽车配件公司副总裁,专门负责工厂的管理。已退休,在小说中主要辅导菲尔在断路器工厂进行改造。
对这两个人物介绍主要是要说明如下的四个问题:
(1)我们注意到,任何公司的精益改造必须是自上而下的,是从老板发起的。
(2)老板在精益改造中必须是亲力亲为,引领精益改造的方向,关注改造的结果,并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
(3)在精益改造过程中,老板一开始未必要懂精益生产,但随着精益的推进,必须越来越懂,直到最后也成为精益的狂热者,或者专家。
(4)如果老板一开始不懂,那么又如何推进呢?所以必须要有一位强有力的外部精益专家进行指导。小说中的父亲即使如此。
应该说,上述四点出现在小说中并非偶然,而是任何公司在推行精益的必要条件。
2、接下来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
(1)断路器公司现金流跟不上,导致公司都快要破产了。
(2)导致现金流跟不上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公司半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较多,书中有一句名言,当父亲作为外部专家第一次参观断路器工厂的装配车间时,不禁感慨:“这哪是工厂,明明是仓库!”
二是工厂总不能及时生产客户订单里的产品。其实在这里作者点名了一件很明确的挽救断路器公司的方案:断路器公司所处的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因此,改善的重点的就变得相对直观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里之所以要谈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其实也隐含着精益改进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推进精益改进的公司,往往需要一场危机。当然,这场危机不一定必须是以破产为代价的,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改进项目、一个战略性指标的设定等等。
反之,如果一个公司如果不能以一种全员危机意识来对待精益改进,那么一开始的声势如何浩大,最后都将沦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3、再然后,我们来看看小说中除了制定战略性决策的高层,担当起执行层的中层人员的表现又是如何的。
艾米:小说女主角,虽然是人力资源经理,但在工厂里实际上担任了精益改进的负责人,实质上精益改进方案从策划、执行、协调都是她一人担当。尽管她的身后站着菲尔的力挺,然而她却依然是孤军奋战的。与谁战呢?公司里永远有不愿意改变的保守派,有因改革而造成利益有损的其他利益集团,精益改进很大程度上就是与这两个团体而战。事实上,小说中,菲尔、父亲、艾米,就是精益派。在别人眼里,他们有何尝不是一个小团体呢?
作者在最后给了艾米一个客观公正的结局:她忍受不了长期孤军奋战的身心疲惫,在公司精益改进取得实质性进展后,接受了外部咨询公司的邀请而跳槽了。当然,这里作者也在最后通过艾米的跳槽点出了精益另一个重要的主题:精益改进如想持续,持续的孕育精益人才,持续的培育精益文化是必要的。
罗吉斯:组装线主管,作为车间管理人员,典型的保守派,在菲尔下达很大压力去按要求改进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理由来拒绝实施改变”。
这样的人工厂非常多,上至车间管理人员,说不完的理由,编不完的故事,最后是一副你奈我何的姿态倚老卖老。上面不愿改,工人就更不可能改了,菲尔感慨:“没有人愿意做任何改变,甚至把工位的位置向左移动50厘米这样的事,他们也不想试”。
对付罗吉斯这样的人,小说是如何处理的呢?菲尔说到:“我告诉罗吉斯,如果不能执行,那么我就换人。”
很显然,罗吉斯犯了职场大忌:顶撞上级。罗吉斯后来走了。那么罗吉斯如果懂得敷衍、懂得走一步看一步,懂得只在表面做,懂得挤牙膏,去阳奉阴违,结局又将如何呢?所以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精彩。
凯文:物流部经理(还负责采购),后台是公司另一和伙人。因精益改进牵扯到他的采购方案等问题,与艾米直接摊牌斗起法来,终因父亲有力的论据而下不了台,沦落到被公司解雇。
凯文的结局是让艾米有点内疚的。是的,公司内部的政治斗争何尝不让人心力交瘁?
正如小说提到的父亲所描述的那样,精益的改革对伴随着幕后的风风雨雨,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呢。
其他中层:总有中立派,有车间的主管,有职能部门的主管,他们会按照精益的要求去做,当发现确实你能够从改革中获取好处时,他们会转而支持精益。
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小说中的人物时,我更加理解精益确是一场变革,如果我们从事精益工作,又想把变革推进下去,那么老板的支持,推动保守派的去行动,去除反对派的影响,争取中立派的支持,便成为了精益变革成功的又一必要条件。
身在企业中的中层,作为精益的执行者,这样的变革,不亚于一次传统的党争,确实为一份高度挑战的工作。
这样看来,艾米最后的离开变得理所应当;父亲职业生涯晚期的心灰意冷(当然小说也指出直接原因是因为一次升职未果)也变得理所应当。
以上是从《金矿》中我们看到的要推行精益改善的一些必要条件。这些内容出现在小说中绝非偶然,在James Womack的《精益思想》中也早已有详细的阐述。
正如《安娜•卡列尼娜》第一句所言: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精益成功的企业无不具备上述条件,而失败的企业(约占尝试精益改进企业的90%以上)却各有各失败的理由。
那么,除了上述的精益改进所需的必要条件外,其本身的推行方法小说又是如何介绍的呢?下次来继续更新。

2232字
原帖地址:精益改进中的一些必要条件(金矿)书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3:20 , Processed in 0.0906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