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6|回复: 0

《消失的13级台阶》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085
      积分
1009
      回帖
126
      主题
221
      发书数
0
      威望
835
      铜币
22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8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解是许多作品的主题。《小偷家族》讲述了基于个人境遇的如何与不纯粹的感情,以及复杂的社会和解,这可能是大部分人在成长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消失的13级台阶》其实也阐述了一个关于和解的主题,这次的和解更为困难,即个人感情与社会的和解,就是如何与规则的冲突和解。

  社会派的作品,大都聚焦于犯罪动机与成因,侧重挖掘社会矛盾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使得社会派作品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侧重历史进程,也即社会的突变,主要是打破大众预期的突变对行为者的影响,松本清张《零的焦点》就属于该类,讲述战后日本被美军托管这一特殊时期对行为者的影响;另一类侧重制度剖析,也就是因为制度的弊端或缺陷对行为者的影响,《消失的13级台阶》就属于该类。

  侧重于制度剖析的作品,主题大体上比较固定,常见的有法律制度缺陷(比如老生常谈的未成年犯罪问题)、老龄化与经济停滞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社会的结构性歧视等等。因为社会问题普遍性强,人人都能说上几句,所以仅就主题而言,很难选到既能推陈出新,又能引人眼球的目标。

  本文就是主要围绕第一个主题构建的故事,但比较难得的是,本书中的三个主要角色(三上纯一、南乡正二、佐村光男),都就主题进行了思考,并且因之影响了各自的行为。小说的难点与可读性,就在于能否使故事在不同性格人物的自然推动下展开,呈现出一种“必然性”,而不产生为了情节牺牲人物性格的OOC行为,这是我评价小说水平的第一标准。从这点上说,本文可属佳作。

  三上行为线主要体现的是未成年保护法对未成年加害者过度保护的缺陷,因此他采取了法外手段,达成他所认为的对等报复。只是他还没有实施意图行为,就因为意外达到了目的,可能事发时他自己都是懵的,也因此埋下了戏剧性的伏笔。

  南乡的行为线,主要动因是陷入了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的冲突,而不可自拔。在我看来,这是犯了法律机械主义的错误,试图用一套理论解释或解决所有实际问题。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过于偏执的考虑都是不可取的。这种表现有些像《天龙八部》扫地僧所言的“知见障”,对事务熟悉到一定程度,而智慧与见识跟不上,就会产生困惑,这也与南乡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设是相吻合的。

  佐村的行为线动因和三上相似,出发点是他认为法律以伤害罪而非杀人罪判定三上的行为惩罚过轻,也采取了他认为的对等报复。与三上忍辱负重谋划报复的形象不同,一个无原则溺爱培养出未成年强奸犯儿子的熊家长形象跃然纸上。佐村与三上形成了奇特的镜像,从价值观看一个是混乱正义,一个是混乱邪恶,却又采取了相似的手段,其实映射了秩序的内在僵化性是无可避免地会与混乱的现实产生冲突的。

  我常常想,人类的组织治理手段是否也临近了尽头,问题层出不穷而解决手段匮乏,长青的生活之树似乎越来越有脱离灰色理论范围的趋势,我们的社会学家还能榨出多少创新呢?

字数:1041
原作者:凉埃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708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21:59 , Processed in 0.1393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