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99|回复: 0

聊聊《都柏林人》里的秘密 | 我想颠覆大家对几个故事的理解

[复制链接]

用户组:版主

      UID
593
      积分
2594
      回帖
316
      主题
229
      发书数
0
      威望
2321
      铜币
70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5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3
发表于 2025-4-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了很多大家的评论,不少聊到James Joyce的文学功底。的确Joyce的语言天才和改革精神造就了他在我眼中近乎完美的人物塑形能力和心理描写能力。19世纪的欧洲文学大家们喜欢花大量辞藻描写的纷繁复杂的物体世界和心理世界,到了Joyce手下也被清理过滤,只剩下最根本的,最能代表人和时代的简单架构,被极精准的从简勾勒。因此读Joyce是需要读者仔细思考的。

  Joyce叙述风格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会把故事的叙事角度和主要人物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完全贴合,不留作者、编辑的痕迹,写下的文字从用词、语序、到语病完全贴合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丝毫不会越过人物自身的感知能力。所以Joyce笔下的人物都是是很原生态的,看起来没有被过滤过。也正是他这种致力于把人物的思想回路完全拷贝下来的写法,可以隐隐的指出人物本身没注意到的、不明白、也无法跨越的隐藏历史、政治、宗教顾虑。【接下来正题】

  《伊芙琳》里的伊芙琳在自言自语描述法兰克的时候,用词未免有些模糊和理想化,”Frank was very kind, manly, open-hearted“,像在描述少女刊物里帅气优雅的无脸男主,未免会让人想问,她对法兰克这个人真正了解多少?而法兰克,仔细想想,又是为了什么想带伊芙琳回Buenos Ayres?他一个水手,要在阿根廷待上几年,只是回爱尔兰过个短假日,就准备好结婚,庄重地带一个妻子去新世界?Frank在伊芙琳身上到底看出了什么特质?是她的薄弱的家庭背景?还是她被自己的老板欺负却忍气吞声?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学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字不是刻意的。为什么法兰克偏偏是个水手?为什么要回的偏偏是是阿根廷的Buenos Ayres?为什么伊芙琳的父亲从一开始如此讨厌Frank这个水手?

  刚被殖民的Buenos Ayres是个大规模养牛的镇子,人口大多是牛仔,男女比例极度不平衡。1894年,一艘从Buenos Ayres的船开到爱尔兰,招聘15到20岁的女人们,说在大洋的另一边,有做保姆的工作。女人们落地之后才发现工作根本不存在,是个骗局,她们大多最后去做了妓女。

  所以伊芙琳最后到底是因为什么上不了船?只是”对责任的无法割舍“吗?还是说有什么别的让她怕得像个无助的动物?为什么与这个短故事如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故事本身和Eveline本身都只字未提?只埋在伊芙琳对Frank的描述和自我劝说里?

  Joyce给《都柏林人》这本书里的人物的定性是Paralysis——麻痹。Joyce不明说,是因为伊芙琳自己不会明说,也是因为伊芙琳代表的人群没有能力去确定这是骗局,因为她们想飞出现状,不想重复她们母亲做牛做马的生活——”that life of commonplace sacrifice closing in final craziness“——她们自己想走,因此自我劝说法兰克就是救命稻草,是求之不得的解放。可是到了码头,她们还是怕。

  从《土》的第一行,Joyce就开始暗示玛利亚的工作环境不一般了;什么样的工作下班需要请示,还需要洗衣房女主人批准? ”Magdalene 洗衣房“的名字在Joyce的故事里隐去了一半,以洗衣房称呼,其实是个非法监狱,由天主教会操办,把贴上”堕落女人“标签的人们丢进去劳改。虽说还是个洗衣房,却也会剃人头发,发制服,限制来访人员,关禁闭,执行鞭刑。洗衣房是个靠教会一面说辞就可以非法终身监禁女人的地方,而《土》里的玛利亚是因为那天过节,才被放假一天。Joyce 1915年出版的《都柏林人》,1996年Magdalene洗衣房才被曝光,不是因为被举报,是因为有人发现了洗衣房地皮上的155个无名坟墓。

  在《姊妹们》里,老牧师到底得了什么病?《都柏林人》出版很多年后才有人根据他的症状猜出可能是梅毒。Joyce自己就有梅毒,后来在写 《芬尼根的守灵夜》眼睛基本上已经看不见了。而说起都柏林的性病,就要说起城内的红灯区。而说起这个当时欧洲最大红灯区,就要说起爱尔兰的殖民地历史,常驻的大英帝国士兵让红灯区生意兴隆。

  《都柏林人》的写作,是在一个社会道德被宗教握在手里,没有言论和出版自由的环境下完成的。不管是《 一次遭遇 》里的公共手淫,还是《痛苦的事件》里被极度压抑的同性性取向,还是我上面举的几个例子,Joyce都把当时的都柏林最能代表”麻痹“的东西用精确的笔法埋起来不明说,像麻痹的人恰好无法自救,在个个故事里把毒素藏的很自然。与其说是享受故事剧情或者文学素养,这书有时读起来更像寻宝,或者是在研究一张没有注文的照片。乔伊斯只负责把照片交给大众,只求那一瞬间能写尽爱尔兰人的“麻痹”二字,自然明白后世能懂他的人不会很多,随着历史进步阅读困难重重。不过普通人看书,不是学者也的确不太需要这些个历史背景。在这里简单写写也只是希望大家会觉得有趣,看看能不能刺激一下大家再翻一次书。

  而且一本《都柏林人》东西都已经足够多了,更何况《尤利西斯》。《尤利西斯》像是磕了药的《都柏林人》,继续写政治、历史、文化,只是分裂了写,超越着写,一章比一章疯狂。

字数:1592
原作者:沛迟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63275/

[发帖际遇]: 牛妞 乱扔果皮,被红袖标大妈罚款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19:29 , Processed in 0.1482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