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6|回复: 0

熹文乐荐——荐书《雪人》by尤·奈斯博

[复制链接]

用户组:版主

      UID
593
      积分
2594
      回帖
316
      主题
229
      发书数
0
      威望
2321
      铜币
70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5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3
发表于 2025-3-26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些书,阅读前一定要静心选择一个整块的时间留给它们,绝不能拿好几个时间缝隙凑出来去搪塞。这些书烧脑,故事紧凑,环环紧扣,文字中有你了解不多的领域,也有让你沉思许久的内容。我抱着这样虔诚的心态,把《雪人》从清晨读到深夜,明明这里还尚存初秋的温度,我却从文字中感受着肃杀的寒冷。

  我很久不看悬疑,总觉得自己骨子里的热血时代已过去。大学时代创造了一日看四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记录,也沉浸在丹·布朗的惊悚里,对于西方悬疑电影更是仿若着了魔,《搏击俱乐部》《十二宫》《穆赫兰道》《记忆碎片》……这些电影情节聪明,结尾出人意料,有时候仁慈地抛出一点可以被轻易拆开的包袱,让你觉得自己也带点侦探的潜质,一时间热血沸腾。工作后读詹姆斯·派特森,多是拿来练英文,如今想想,距离自己放下上一本悬疑书,已经过去几年了,若不是因为这本偶然间读到的《雪人》,我还以为自己的探险精神终于随着年龄而淡去。

  《雪人》是挪威推理作家尤·奈斯博的作品,也是我所读的第一部挪威作家的作品。我对所有异国文字都有发掘的欲望,这次一定要感谢朋友的热心推荐。对于作家尤·奈斯博,读起他的经历,觉得他大概是那种很有天分的人。他如今被称为是“北欧犯罪小说天王”,也是挪威史上最畅销的作家,可是他早年曾是挪威知名的摇滚巨星,也兼顾在金融业做一份职业,工作能力惊人到被挪威最大的证券公司高薪挖走。可在后来事业和爱好相撞的时候,他最终决定去澳洲休假,并在那一段时间里,写下了令自己名声大噪的“哈利·霍顿警探”系列的第一部《蝙蝠人》。

  《雪人》是尤·奈斯博所写的哈利·霍勒系列的第七本小说,此书曾入围都柏林文学奖,也即将被改编成电影在明年登上荧屏。这本书不仅有悬疑的元素,也有颇具性格的主人公哈利的感情故事,作者文字细腻,又时常在背景中渲染着挪威的风土人情,这让女生读起来不会觉得故事太过惊悚,男生读起来又会觉得情节过瘾。整本书的故事发生在人人都觉得安全的奥斯陆,却以很多年前一个被杀害的女人以及现场无端出现的雪人作为开端。在之后的日子里,挪威接连发生了妇女失踪后被肢解的凶案,作为一个爱好挑战的警探,哈利·霍勒负责调查这宗案件,他和新到任的卡翠娜一同调查此案,发现每当一个妇女遇害,都会有一个雪人出现在现场,他发誓一定要让真相水落石出。随着案情的深入,在他的周围,每一个人都有着越来越多的疑点,不仅是同事,旧恋人,朋友的朋友,看似正义的医生,哪一个都可能是那个隐藏在暗处的真正的凶手……

  几个月前看TED的一期演讲,Ann Morgan分享了自己一年之内如何读完来自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一本书。最初触动她展开这个计划的,是她看到自己书架上英美作家作品所占据的绝对篇幅,这令她发觉自己一直以来的阅读盲区,世界上一定还有别的国家的作者,写出了她完全不知道的世界。她为此做了一个初步的计算,发现除去每周五天的工作量,每一周需要读四本书才可以完成这个计划。即便这个计划开展起来非常困难,甚至调动了世界各地的读者,邮寄给Ann各自国家的书籍,但Ann最终还是在一年之内把所读过的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书放到了自己的书架上,在演讲最后Ann说“I hope many more people will join me. If we all read more widely, there’d be more incentive for publishers to translate more books, and we would all be richer for that.”

  我非常赞成Ann的观点,多语言造就了很多灿烂的文化,也造成了我们阅读的盲区。很多语言是小语种(比如挪威语),很多书籍只能先翻译成英文,再从英文翻译成中文。这样崎岖的过程缩小了中国读者的阅读范围,也使很多书籍成为了二手文字,翻译在很多时候成为了连接外国作家和中国读者的唯一桥梁。但感谢很多辛勤的翻译者,是他们的坚持,让很多外国作家的书籍,得以出现在我们的书架上。语言的情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整本书的精髓却得以保留。

  看过Ann Morgan的演讲,我也开始搜集着各国作家的作品,英国作家,美国作家,新西兰作家,澳洲作家……今年读了土耳其作家爱诗乐·沛克的作品《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这周又读完了挪威作家尤·奈斯博的书。我是个写励志书的作者,但也要摸着良心说话,多去读经典以及异国的著作,而不是去看ABCD的故事,这些带着深度和广度的文字,会带给你很多励志书所不具备的永恒的力量。

  想起汪曾祺老先生在《故乡的味道》中表达自己对于不同地域食物的包容,他笑说自己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人。他也透过不同地域的食物巧妙地说道,“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别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岂有此理。”“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对文学和人生,其实都该有如此的接纳。感谢尤·奈斯博的《雪人》,让我在文学的世界里,又多看到一条风情迥异的路。

字数:1673
原作者:杨熹文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8723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11:13 , Processed in 0.1130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