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7|回复: 0

孤岛中的家国情怀与悲欢离合-《四世同堂》读后感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802
      积分
927
      回帖
20
      主题
210
      发书数
0
      威望
812
      铜币
3585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3-2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一周的时间内,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放下书本之后,心中仍有一股强大的抽离感。这种抽离感让我的思想一时难以回到现在,仿佛自己还在沦陷时期的北平城,和小羊圈胡同中的居民一起去感受世事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浮沉。

  谈及异族侵略,呈现在一般作家的笔下的不是金戈铁马的战争画面,就是如神话故事一般的英雄传奇。可在老舍先生笔下,他把国破家亡所带来的伤感、冲突与反抗,放在了北平城里一个不起眼的胡同里。天然的让我们有了一种亲近感和真实感,仿佛经历着国破家亡的不是书中的人物,而是我们自己与我们的家人和朋友。面对灭国之痛,我们该如何选择?是如老大瑞宣一般选择留守照顾全家,还是同冠晓荷与大赤包一样投敌卖国,亦或是像钱诗人和老三瑞全一般奋起反抗,为打击侵略做出自己的贡献。种种选择,都有其合理之处,而每种选择又在冥冥之中预测了每个人物的命运。蓝东阳因为无耻贪婪,最后身死异国;大赤包因为恣意妄为,招致惨死狱中。《四世同堂》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我们从这些人物中仿佛看见了那个年代中国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谈完人物,再说作品思想。《四世同堂》中的思想无疑是多元且复杂的,但其中的主干一定是爱国。不同于一般作品对于国家情怀机械性的宣传,《四世同堂》在另一个深度对读者进行拷问。爱国究竟是发于无奈还是出于真心?你能用它抵御现实中的风霜雨雪吗?如果不能,我们为什么还要爱国?老舍先生在书中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让每一个人物和读者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四世同堂》在爱国之外,便是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诚然以北平人为代表的中国人,热爱和平、完事以忍为先讲求“克己复礼”。但这只是和平年代的做事方式,如果在日寇侵略、国土沦丧的时节还是如此行事,就难逃被敌人蹂躏、家破人亡的命运。其次则是,对于中国与外国关系的反思。书中的人物丁约翰是个十足的洋奴才,处处以洋人为依靠,简直忘记了自己是个中国人。如果说,丁约翰只是个崇洋媚外的极端代表,祁老太爷在行为和观念中敌强我弱的自卑心理,恐怕更值得后代中国人所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潜意识中还存在这样的观念,这种观念是不是在无形中依然支配着我们的行为?

  毫无疑问,《四世同堂》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它的复杂、深刻与幽默都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如同一支画笔,描摹出了那个混乱年代的众生相。我们不但从中看到了历史,也看到了现在的社会。和平年月中,依然存在冠晓荷、蓝东阳与大赤包这样的人物。何时当我们从《四世同堂》中看到的仅仅是历史,而不是现实的悲剧时,那便是一个真正可爱的中国。

  总字数:965
  作者:名侦探可颂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1873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10:41 , Processed in 0.1194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