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1085
好友0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4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5-11
在线时间35 小时
用户组:秀才
UID1085
积分966
回帖114
主题212
发书数0
威望803
铜币2396
贡献0
阅读权限4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35 小时
最后登录2025-5-11
|
从《射雕英雄传》中心思机敏的娇俏少女,到《神雕侠侣》中猜忌护短的中年妇人,黄蓉的变化令许多金迷大惑不解,连倪匡老先生都说:《神雕》中的黄蓉,已是中年妇女,护短、猜忌、自作聪明,连一点可爱之处都找不到了。这仿佛印证了贾宝玉的那句名言:“女人出嫁前都是无价宝珠,嫁人生子后都成了鱼眼睛。”可在我看来,金庸始终把握黄蓉机变无双、观人于微、爱憎分明的鲜明个性,笔触之准确令人叹为观止。而她在《神雕》中与同样聪慧机智的杨过的种种交际更是神来之笔,仅次于杨过与小龙女的刻骨缠绵爱情。
说到黄蓉对杨过的种种猜忌防范,自然地想到是杨康之因。这有点像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原罪”论,这不仅仅始于黄蓉第一见到他那狡猾惫懒与杨康极似的神情之时,更早在《射雕》中,黄蓉为穆念慈的孩子取名字时(广州版),“有过则改之”就已注定了这个孩子无论将来际遇怎样,都要被烙上父过子袭的烙印。其实哪怕是杨过自己,当知道了自己“父亲生前种种时,抱头在地,悲愤难言,想不到自己生身父亲竟是如此奸恶,自己的名头再响,也难洗生父之羞。”而对于黄蓉,杨康虽非她亲手所杀,但也可说死在她手里,自然对他疑心防范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未免有些武断,但也是有理有据。书中不是说杨过性子里秉承了父亲三分风流多情吗?杨过与父亲的相貌相似更是时时提醒着黄蓉这是杨康之子:当郭靖要教他们武功时,黄蓉见杨过低头出神,“脸上有一股说不出的怪异之色,依稀是杨康当年的模样,不禁心中生憎,告诫莫养虎为患,将来成为一个大大的祸胎。心念微动,已有计较”,于是在郭芙二武都学武功之时,他只能跟黄蓉学读书识字。“黄蓉教她读书其实早有厌烦,只是转念一想:‘和他爹爹一样学了武功,将来为祸不小,不如让他学文,习了圣贤之说,于己于人都有好处。’”可见黄蓉并未因他年幼而少半分提防之心。
其实黄蓉的这种顾虑并不是全无道理的,在襄阳城时,杨过确有报父仇之念,黄蓉看出了他此行的不怀好意,因此让郭靖搬到军营中睡、在杨过和郭靖同去蒙古大营营救二武时留下小龙女。虽然杨过一番思想挣扎后,对郭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正义大侠风范所折服放弃,但黄蓉的顾虑为保护郭靖安全增添了一份可靠。
黄蓉如此这般对杨过,杨过自然也不喜欢黄蓉。当杨过从傻姑口中知道郭靖黄蓉夫妇与自己生父之死有莫大关系时,自己幼时孤苦、受人欺凌诸般往事,霎时间都涌向心间,心想:“郭伯母本来待我并不好,最近忽然等我好了,却原来尽是假仁假义。”以前诸般事情仿佛都有了解释:为何黄蓉收他为徒却不传授武艺?为什么黄蓉对自己时时神色不善?为什么有好几次他夫妇正在谈论甚么,一见到自己便即转过话题?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报仇。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常常被解释为家庭中心,孝道本位。所以到了武侠小说里,报仇是包含在基本道德范畴之类的,为父报仇是杨过要行使的基本义务之一。所以杨过找郭靖黄蓉报仇也无可厚非。这就为杨过黄蓉之间的矛盾冲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然而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黄蓉杨过之间的不合的表象之因之下,实际上是两人性格冲突所致。金庸简单地归结为他们俩都太聪明了。我深以为然。
黄蓉的性格是她对杨过提防猜忌的根本之因。相比之下郭靖敦厚老实、待人坦诚无机心,哪怕是杨过准备杀他,他还以为是杨过练功走火入魔以致行为狂悖。在《射雕》中,黄蓉就是他人口中的“小妖女”(吴霭仪也在书评《妖女大全》中将黄蓉列为其首):她自行其是,她刁蛮任性,她爱憎分明:她对郭靖、黄药师、洪七公关怀备至,对欧阳克下起手来则是毫不留情,为了郭靖的安全免生枝节一度想杀了傻姑,甚至对曾误以为是情敌的穆念慈也是不容让半分。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禀和娇容丽质不同,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损,只会因人事阅历而愈加深沉、锋锐。因此,金迷们就难免觉得她在《神雕》中聪明的过分,甚至有些阴沉了。人到了中年,家庭成了她的重心,而她年少时缺少母爱,所以就对本来所爱极深的郭芙更是倾注了极大地关怀,这就造成了她的护短。金庸说“聪明人未免是少点同情心的。”这也从一方面导致他们对所爱之人愈加爱的纯粹彻底。
正因为黄蓉的这种性格,即使杨过放弃了为父报仇之念,黄蓉的猜忌怀疑也没有消除,只是根源由开始的杨康因她而死变成了她的谎言使杨龙两人分开十六年,不变的是黄蓉对杨过的猜忌提防。而杨过的一次次舍命相救并没有完全湮灭她性格中这种天生的因子,只是将她的这份猜忌稍减了一些。绝顶聪明的她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她知道杨过与李莫愁、金轮法王恶斗,出力保护郭襄,自己和郭芙却错怪了他时,她内心深感歉仄,自怨自艾:“唉,过儿救过靖哥哥,救过我,救过芙儿,这次又救了襄儿……但我心中先入为主,想到他作恶多端的父亲,总以为有其父必有其子,从来就信不过他……便是偶尔对他好一阵,不久又疑心他起来。蓉儿啊蓉儿,你枉然自负聪明,说到推心置腹,忠厚待人,那里及得上靖哥哥的万一。”这番话极是真切诚恳,毫无作为造作之处,她是的的确确懊悔歉仄了的。但是黄蓉始终不能坦诚放心地对待杨过,她后来又疑虑杨过和郭襄结识实蓄歹意,当知道事非如此,她又产生这种歉仄,她对郭襄说:“唉,说到诚信知人我实是远远不及你爹。你杨大哥今晚干这三件大事,别说他绝无邪念,纵是不安好心,咱们受惠非浅,也是感激不尽。”猜忌、歉仄、再猜忌、再歉仄,黄蓉的性格使她始终跳不出这个怪圈。
杨过的性格也促使两人不合的一个重要根源。杨过是个孤儿,幼时就多历坎坷。跟系出名门的郭大小姐一相比,自己自然是个没人疼爱的可怜虫,相形见绌下他心里就有种很深的自卑感。“杨过自被郭芙说他手脏,对她一家都生了厌憎之心。”当他在英雄大会上听到郭靖与黄蓉的名字,心下冷笑:“从前我在你家吃过饭,给你们轻贱戏弄,那时我年幼无能,吃了不少苦头。此刻我以天下为家,还倚靠你们甚么?”心念一转:“我不如装作潦倒不堪,前去投靠,且瞧他们如何待我。”当郭靖见他心喜将他抱住他时,杨过从郭靖怀抱中轻轻挣脱,说道:“我身上脏,莫弄污了你老人家衣服。”语气中颇含讥刺的冷谈话让郭靖感到难过。而随着年龄的长大,心里的这种自卑转变成了孤傲偏执。都说黄蓉猜忌杨过,杨过何尝没有猜忌过黄蓉呢?他曾认为郭靖夫妇因他父亲不肯传他武功,于是送他去全真教大受折磨;杨过曾生怕黄蓉知道他偷学打狗棒法,要施辣手取他性命,心中怦怦直跳;他曾认为郭靖夫妇对他很好只因他们杀了他父亲,心中怀着鬼胎。
黄蓉和杨过,一样的聪慧机智,一样的自行其是,一样的刁钻任性,一样的痴情不悔。两人都是以小叫化出场,黄蓉扮成小叫化只因“我穿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对我讨好,那有什么甚么稀罕?我做小叫化的时候对我好,那才是真好。”(《射雕》)。黄蓉和杨过一样都是极度渴望关怀和爱的,她们连采取的方式也一样——都有点“自我作践”的意味。黄蓉对杨过的一次谈话中也有所吐露两人相似之处:“不过这个我也不怪你。我年幼之时,性儿也是极其怪僻。”两个聪明人碰在一起,往往一个眼神足达意,却频频交锋,颇有点针尖对麦芒的味道,委实有趣。难怪不少人说杨过是黄蓉的“翻版”。郭靖曾对杨过说:“你的聪明伶俐,除了你郭伯母之外,旁人再也难及。”于是书中这两个聪明人一次次的心思技巧的碰撞让人拍案叫绝,百读不厌。
当郭靖夫妇知道杨过叛师时,杨过装作不会武功以证明全真教的理亏时,黄蓉险些受了“这小鬼之骗”,叹道杨过“聪明过了头”。当他们遇上金轮法王情势危急时,杨过知黄蓉已想到计策,当下故作不知,于是学了黄药师的五行八卦石阵。当黄蓉要传授他打狗棒法的口诀时,杨过大喜却说:“这个只怕使不得,打狗棒法除了丐帮帮主,历来不传外人。”黄蓉当即白了他一眼,直接揭穿他以退为进的伎俩。当他为假手于金轮法王诸人取郭靖性命的主意暗暗得意:“黄蓉啊黄蓉,你聪明一世,今日也要在我手下栽个跟斗。”哪知黄蓉竟将小龙女留在襄阳,让杨过与郭靖同去不敢有异动以保郭靖周全。······
如此这般,要两个心比比干多一窍的人要互相信任,真是难乎其难。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坦诚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这两个心思灵巧的人总是在斗智猜忌中,怎能坦诚相交?难怪黄蓉认为杨过心存歹意,而杨过认为郭靖夫妇虚伪作假。
两个相似之人,有交锋自然也有交心之时。惺惺相惜之心在交锋猜忌中显得难得可贵,那种心灵互通的默契与温馨为两人也添了份无言的魅力。杨过向来自恃聪明机变,但见黄蓉料事如神,远在自己之上,不禁骇服。黄蓉则认为杨过“聪明才智似不在我下”。在英雄大会前,杨过与黄蓉的那次之心相交,让杨过备感温暖,书中写到:“杨过从未听黄蓉如此温柔诚恳的对自己说话,只见她眼中充满着怜爱之情,不由得大是感动,胸口热血上涌,不禁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这次的谈话两人都是真情流露,将从前相互不满之情,豁然消解。杨过“自与小龙女分别以来首次感到这般温暖。”黄蓉寥寥温存之语让杨过感动如斯,可谓少有,但并非唯一。只要黄蓉对她有一份理解和关怀,他便“胸中暖烘烘地极是舒畅”,甚至有过“此时黄蓉不论教他干甚么?他当真是百死无悔”之念。如果说杨过刻骨的爱来自小龙女,做人大义来自郭靖,那么知心的理解则是来自黄蓉了。否则杨过要回到古墓,怎会想到多半与黄蓉永世不再相见,不禁向她望了一眼?
虽然黄蓉叹道:“可是你杨大哥,他从小我就不明白他心中在打甚么主意”,但她无疑是《神雕》中最了解杨过的一人。深情至性、孤傲狂放、受不得半点折辱,只因自幼遭际不幸,性子不免有点孤僻,行事往往出人意表——杨过的性格特点在黄蓉先后对两个女儿对其的描述中我们都能窥到一二。只可惜“巧者劳而智者忧”,两个如此聪明机智的出众人物却很少坦诚相交,更多的是斗智猜忌,这样的关系他们使他们两人都有些唏嘘遗憾的吧。当黄蓉对杨过说“郭伯母自然亏待你了。你爱一生记恨,那也由得你。”时,我在揣测她究竟是怎样的心境?或许些无奈、亦或者唏嘘遗憾吧!
字数:3519
原作者:小水皮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29984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