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8|回复: 0

烟火不响,是沪上儿女最温柔的抵抗---读大姑娘的《沪上烟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进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2262
      积分
7024
      回帖
607
      主题
1368
      发书数
1208
      威望
4828
      铜币
18376
      贡献
0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6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9
发表于 2025-3-18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拿到这本《沪上烟火》,记忆便随着腰封上的文字“上海弄堂人家中的喜怒哀乐,平凡生活褶皱里的世道人情。”回到了金宇澄老师笔下那个“不响”的世界,沪人一生千百次的“不响”不是不懂,更不是不愿,而是桃花赋在人难续,弹指一挥春光老的叹息,是市井里生存的智慧,也是时代与人心裂痕之下的挣扎与妥协。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沪上的人间烟火是无数个“不响”堆叠起来的褶皱,那些未尽的言语,是这苏州河畔氤氲的人情,是这座城市最深沉的注脚,是同福里砖缝中的青苔。推杯换盏间梧桐聚落,软红十里的繁华散尽,独留下一张不响交织成的密网,网住这沪上的烟火。

  主角玉宝一段坦诚的自我介绍拉开了故事和一幕幕悲欢离合。“一九五六年生人,七二年离沪援疆,家住同福里弄堂,房子面积三十平方米,五口人:姆妈,阿姐,姐夫,外甥女,还有我。今年返城。”

  林玉宝返沪时被家人冷落的行李,潘家因眼角膜交易背负的债务,姆妈市侩下的隐痛,错付情缘的哀伤和现实的困境,一件件小事纠葛在一起随着历史的洪流挣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都在作者的笔下升华成了一部关于生存、尊严与爱的市井史诗。

  《沪上烟火》延续了《繁花》里沉默的美学。正如金宇澄老师说的:“中国人最聪明,样样事体其实都懂,但一般只能是不响。” 时代巨轮下的生存,“不响”是本能的蜷缩,而非懦弱,是弄堂里量出人情冷暖的尺牍,是如玉宝一样坚韧的女性在面对生活时的智慧。

  初识玉宝就是在一种不语下惊艳的果断。她的形象颠覆了世情小说里女性的刻板印象,既非张爱玲笔下被命运裹挟的怨女,也不是网文中开了金手指的爽文大女主,而是在一个逼仄现实中挣脱的觉醒者。虽然在与朋友交谈时露出淡淡的绝望,回到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同福里还是那个同福里,家,还是那个家,人,还是那个人,但都与自己无关了。

  面对初恋的背叛,她冷静、果敢地追讨资助款,清醒意识到自己再也找不回当初那个爱自己的人,继而带着破碎的自己独自迈上生存的挑战。面对马主任的刁难,她穿上围裙,袖管撸高,左手掐住鱼鳃,右手持菜刀,从鱼尾开始,鱼鳞推波逐浪般滋滋四溅,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面对潘家兄弟坦诚认真,并未将婚姻当成救自己于水火之间的工具,权衡利弊下清醒的开始与潘逸年一同奔赴,完成了从生存到同盟再到灵魂伴侣的蜕变。

  玉宝在弄堂里翻炒黄芽菜肉丝时,锅铲声里响彻的不仅是市井的日常烟火气,更是人们在历史隘口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在生命的进程中,同样不得不做出选择的还有林玉宝的旧爱秋生。听从父母安排,对轻松美好的贪恋让他作出了抛弃玉宝的决定,然而读到书中一段离别后的重逢,然后先是寂寥,后又灵魂拷问、无奈的自白后,更加明白了有时候繁华背后的酸甜苦辣咸。

  “秋生脑里跑马灯,把和玉宝的点点滴滴过了一遍,再发出灵魂拷问:如若重新回到一九七八年,那个新疆回城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站在复旦大学门口,望着泉英笑靨如花,是否会有不一样的选择。秋生忽然惊醒,天色清亮,空气里有一股煤烟味道,还听到弹棉花的声音,锤子一下一下敲,嘭嚓嚓,嘭嚓嚓,嘭嚓嚓嚓嘭嚓,有些像跳伦巴节奏。他一下子明白了,无论选择几次,都不会改变。”

  灶台间的油烟,麻将的碰撞,夜里的推杯换盏,在城市野草般生长的人,有着更加复杂的人生之谜。《沪上烟火》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一碗冷掉的馄饨汤里,热气散尽,浮在汤碗上的倒影,那是沪上人用“不响”守护的,最后一点希望和温存。

  “与烟火同眠”这也许是沪上儿女对时代最温柔的抵抗吧。

字数:1398
作者:少女漫步世界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5556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1 11:45 , Processed in 0.1095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