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67|回复: 0

《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三两事

[复制链接]

用户组:版主

藏经阁扫地僧

      UID
593
      积分
2554
      回帖
312
      主题
220
      发书数
0
      威望
2288
      铜币
6707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3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3-1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向来教科书上的教诲都是读史明智,可是万一历史是面哈哈镜呢?中国作为少有对历史记录详细的国家,即便是对着正统的史书,也不能尽然相信,只能多借助其他的史料进行互相佐证,才能一窥历史的真相。

  一、权利的游戏

  据说台湾新加坡的官僚们捧读本书,如同之前我国从政者们捧读所谓的《曾国藩》之类的书,想来所谓的从政人士都想从中学到所谓的从政之术进退之道,一如同本书中的攀附着严嵩一党、仰承嘉靖皇帝鼻息的各级官员。这些官员之所以沉迷于这些权谋,只不过是对于他们来说,在整个权利格局中,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看到自己一方的利益。

  在本书中,不记得是徐阶还是严嵩,其中有一段晚上下棋的桥段,告诉坐在边上的人说,大意是为官也好,做事也好,不能只从自己这边的看,还要多站到对方的角度去看,当你的角度多换几次,就会发现所谓的黑白是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就如同严嵩所说的那样,大多数人只看到了他是首席阁老,但是谁知道他其实就像一个委屈的小媳妇,要当家管事,处理妥当,上面要让公婆也就是君父的嘉靖满意,下面也要让各级官员全国百姓满意,但是世事那有那么容易呢?何况是嘉靖这一朝,各种天灾人祸,当家管事大多也都是拆东墙补西墙,西部是鞑剌入侵,东南是倭寇横行,旱灾蝗灾满地走。外带着各级官吏贪腐严重。

  严嵩为什么能入阁20多年,就如同他在这本书里说的那样,别看着专权,但是他最重要还是靠着人在下面干活,哪怕是最后嘉靖皇帝想要倒严时,还要先让胡宗宪先把东南倭寇之乱平定了再说,若严嵩没能替皇帝办事,是无法维持这么久。难道会真的如同后世所讽刺他的那样,就因为他写的一首好青词么?青词这个东西,就像我们现在的人说其他的同事,这个人一点能力也没有,全靠拍上司马屁。在大明朝这家公司里面,光靠拍马屁还是不够用的,你要让上司嘉靖皇帝用着舒服,用着满意。想要超越你的竞争者,还是要靠能不能干活。这个和现在的职场之道其实并无区别,对于大BOSS们来说,想要被青眼有加,就得现在业务上超越你的竞争者,从而让BOSS感觉到你是个好备胎,BOSS对于前者的业务依赖能力下降,看着不顺眼时才能下定决心换掉他。

  官员腐败大概在我国也好,在其他国家也好,是一个从来都不新鲜的问题。明朝对于官员的待遇问题上,历来是刻薄的很。待遇问题其实应该是一个政府利益、百姓利益和官员个人利益上的平衡点,从而在能够保障官员个人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让政府利益和百姓利益最大化,因为很多时候百姓利益和政府利益其实并不见得就是一致的。官员自己无法依靠俸禄养家糊口,必然会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政府利益和百姓利益自然就受损。关于这点,之前看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中也有治贪腐的内容。

  二、忠奸善恶,都是政治需求

  不知为何,在很多国人的眼中,很多事情都是两极对立的,要么忠要么奸,要么善要么恶,要么黑要么白,从来没有过渡地带。这样的观念从而导致了很多人的思想容易激进和亢奋。

  可是,人是多面的,立体的。在不同情境之下,人的所作所为又怎么会是单一维度的呢?特别是历史书传达出来的忠奸善恶,更像是一种政治需求。当你看这些人的故事,就像在你面前竖了一个榜样,告诉你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都是政府的教化统治需求。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在这本书中,前一部分是海瑞单挑严氏集团,后一部分是海瑞嘉靖相爱相杀。海瑞是明月,是国之利剑,但这一切却莫名让人觉得十分遥远不近人情。即便是如此,他依旧光照历史教科书,他是侍母极孝敢为天下先的清官,囊中没有半文钱却想要一举破除嘉靖朝的乌烟瘴气,这是多么光辉神圣的形象。可这一切更多的程度是因为他是被历史教科书所需要的,皇帝需要这样感动中国的人物典范,拿钱少干活多不贪污,多么美妙。百姓们需要这样的清官,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多么让人感动。

  树立这样的典型,是出于政治需求,但却是隔靴搔痒。人性幽微,不能通过制度去规范官员的行为,靠树立所谓的典型是无法避免后续的贪腐,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海瑞这样的境界。对人性保有最美好的期待,也需要对人性保有最深的忌惮。

  三、经济经济

  有人说,学经济学是一门越学越绝望的学科,因为你会发现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等着当家管事的时候,才会发现真正的要做好一件事情真心是不容易,如果撇开所谓嘉靖皇帝的昏庸之说、严嵩的媚上之说,其实站在那样的一个位置,面临着国库空虚,边境用兵,还带着官员腐败,怎么协调各种资源,将资源最大化利用,又要保证百姓在灾难面前不被饿死,不会起兵造反,真心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在撇去是否符合史实的情况下,嘉靖皇帝不顾徐玠等人的反对,让鄢懋卿去江南地区巡盐,从而收上来几百万两银子保证大内及各部门能够过了年关,从管事角度上来看,也是符合主要矛盾优先处理,次要矛盾随后处理的原则。其次,在收拾严党的同时,又愿意保住胡宗宪,即便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是其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胡在平叛倭寇一事上功勋卓著,从而获得了嘉靖皇帝的赏识与认可。谁是谁非,都要看其做的事情如何。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所读了一本解读华为任正非讲话的书,里面提到了”灰度、妥协、开放“这么六个字,让人印象非常的深刻。倒严过程中何尝不是一件有灰度有妥协的事情?

  从这本书中所展现的各官员形象,感觉还是普遍比较缺乏经济财政方面的能力与经验,对于种桑树还是种田的看法,还是远不如沈一石的看法,其实改稻为桑,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桑树是经济作物,能够获得的收益是高于种稻的,可是不管是海瑞也好、胡宗宪也好,认为种田才是维持百姓安稳的唯一法宝,毕竟在他们的眼中,这两者似乎是对立的关系。这一切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如果真的是改稻种桑,用生丝织布的话,没有土地的人就从农名转化为了小手工业者,其实也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圈地运动”。把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是不是有机会产生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呢?这样让人心里存了一丝期盼,但是会想到中国兴盛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和英国的那种”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这也大概是中国只有红顶商人,没有诞生真正的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原因吧。

字数:2246
原作者:礼赞雅典娜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7713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1 14:24 , Processed in 0.1060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