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76|回复: 0

《大雪将至》:一曲小人物的挽歌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971
      积分
990
      回帖
51
      主题
219
      发书数
0
      威望
855
      铜币
3519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3-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说是以一个年份开篇的,犹如作者的前作《读报纸的人》一样,故事的背景都设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小说开篇的1933年也是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三月,一位前奥地利的落魄画家在经历一番明争暗斗后终于当选为德国总理,几个月后,他又当选为德国总统。选择这样一个年份作为小说的背景,可谓是意味深长,小说的唯一重要的角色艾格尔,与那个转换了身份的大人物形成了某种映照关系,同样是来自于底层,却在1933年时迎来身份的巨大差距,唯一的原因皆在于他们的野心。

  封闭的山区,质朴的人物,平淡的情节推进,这都会让人想起一位奥地利的前辈大师——阿达尔贝特•施蒂夫特,小说中的人物,也仿佛来自《晚来的夏天》,没有太多的欲望,生活的目的就是生存,安安稳稳地过完平淡的一生就是唯一的理想。

  “雪“作为一种死亡的隐喻以及对生存的考验贯穿了整本书,开篇艾格尔拯救濒临死亡的牧羊人就是一个大雪天,而到了小说的中段,作为幸福象征的新婚妻子也死于雪崩,雪不止埋没了艾格尔的妻子,有埋葬了他的人生希望。 正如作者借助小说中的人物所说,死亡没有孕育任何东西,死亡就是那个寒冷的女人。正是这个寒冷的女人陪着艾格尔过完了他的一生。

  小说的原书名是一生,台译本的书名是一生如寄,可如果看完全书,会觉得书名应该叫一生悲催最恰当,作为一个私生子,从小就不人待见,在人世的每一天都面临挑战,可能也是这种从小的磨练,让他自身产生了某种抗体,使他在以后的人生中面临重大挫折时,能够坦然面对。

  和另一位写过雪山与死亡的奥地利前辈作家伯恩哈德不同,泽塔勒没有让自己的人物变成一个话痨,甚至于在整本小说,主人公艾格尔说的话都不多,也难怪,在那样的环境下,沉默才是多数人的表现。而死亡也不是最糟的,这句话从小说的开启者牧羊人“羊角汉斯”的口中说出,可谓是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对于过完了碌碌无为的一生的主人公来说,死亡当然不是最糟的,孤独才是,也正是因为孤独,他才会在新婚妻子死去没多久,就选择去参军,去人多的地方,妄图通过这个来战胜孤独,可在他被俘虏后,在战俘度过八年之后,他才明白一个道理,孤独是不可战胜的,即使他在人群中,作者这样描写,仿佛在说,一个小人物不可怕,一个思索自己存在的小人物才可怕。

  小说在技法上是顾彬很推崇的那类德语小说,故事已经不是作者所追求的,现代派的技法嫁接于毕德迈尔式的小说模型之上,主人公的各个时期的经历被剪切成一个个段落,段落的排序服务于整本小说的气氛营造,最终把一个小人物的一生呈现给读者。

  总字数:927
  作者:宝王白奖评委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439997/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wenxin + 1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08:38 , Processed in 0.0889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