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70|回复: 0

《流俗地》 留白之作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802
      积分
927
      回帖
20
      主题
210
      发书数
0
      威望
812
      铜币
3585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3-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间无不是流俗地,流俗之内,正是这烟火红尘,世间无一能脱逃。《流俗地》借以锡城为背景,以“楼上楼”为窗,以个人经历为线,描摹了尘世变化却也勾勒了现实变迁。个人在这尘世的浮沉离不开现实的变迁,微观个人的经历却也是构成时代的细微针脚,《流俗地》以尘世浮沉为明以时代变迁为暗,光影变幻间既写了不同人物的一生,也勾勒出了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数载变迁。全书着力刻画个人的故事,对历史背景、时代变迁大幅留白,但是却在行文间提到了大选,提到了金融风暴,提到了数码时代的来临。对时代背景的留白终是将细微个人的命运刻画到了极致,却也得益于这样的留白,整个故事反倒更加真实了。毕竟,有血有肉的生活依赖于时代背景,但是并不会时刻注意这个时代。所谓变迁总在不经意间发生。

  这个故事的基调既非明艳也谈不上悲怆,全书已平淡的笔触记述了一个仿佛已经褪色的故事。故事的一开始便是归来,但是并没有“君自故乡来”的喜悦,反倒是夹杂着疑惑与躲避。伴随着电话,这个归来的信息传递给了银霞、传递给了细辉、传递给了婵娟,终是串起来一串串珍珠般的回忆,这个属于锡城的故事徐徐展开。时间线在整个故事里并没有完整的梳理,故事本身也不按照时间前后叙述。但是在每个部分间或靠事件或靠人物相连,留白的时间成就了故事的立体化。

  这个褪色的故事,谈不上温暖也绝不励志,当然更不是悲怆。掩卷后,更多是一种熨帖之感。阅读一行行文字,仿佛听着银霞缓缓的叙述,能够感受到悦耳的声音,能够抚慰内心的褶皱。这就是流俗地文字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来自留白。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生活都谈不上顺遂,但是却也活着。这种活着不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去抗争的活着,而是以逆来顺受的姿态去活着,这正是生活的常态。无需用力去刻画书中主角如何为生活奔劳,仅需细细叙述每一次欢愉的来之不易,留白之处自是这真实。

  无论是银霞少时如何凭借机智换来一块表,还是下盲棋的美好时光,这些场景如此历历在目,正是因为他们构成了往后漫长生活的美好回忆。成年后每一次相聚也描绘的的如此细腻,无论是庆祝21岁的生日或是百岁宴甚至是葬礼之上的重逢,这些背景在重逢之下仿佛虚化的无可见,仅有相聚这个浓墨重彩的前景,这不正是成年后散开之久回忆之绵长。读者在不知不觉间也被这样温柔的笔触写下的留白骗了。我们以为马票嫂真的活的轰轰烈烈,却忽略了她逃出陈家之际的狼狈,更忽略了轻描淡写间离婚后那几年的辛苦。我们甚至相信莲珠姑姑真的只凭借这一副好皮囊换来了自己甚至是何家的安稳,却忘了她一直尴尬的身份、衰老的痕迹,更忽略了她也颇有手段的经营着自己的生意。我们甚至真的相信了盲女银霞这一生颇为顺遂,只因为她少时有伙伴、成年谋得工作,甚至头发花白时还有谊母挂念。然而,谁又曾真的走入她的世界,除了电影院片刻的细辉、电梯故障时的顾老师,谁都没能窥到黑暗的彼端。甚至少时与阿祖打机锋的话语“迦尼萨断了哪一侧牙——右牙,象征为人类做的牺牲”,却也被戳穿。阿祖的母亲说银霞是被象神眷顾的人,可是巴布却说哪有什么象神。是啊,哪里有什么象神又哪里有什么眷顾。书中这些小人物的欢乐不过是努力建在沙滩上的城堡,现实的风浪一来便七零八落,偏偏他们凭着韧劲一次次建起了城堡。作为读者的我们不过看到了城堡,便窥见了快乐,那些苦雨都湮灭在字里行间。

  《流俗地》叙述的笔调细腻平淡但是并不单调,读者愿意跟随这样的调子看尽小城起落、故人离散。这个故事的魅力同样来源于留白,有许多的悬念在一开始设下最终揭晓,却也有更多的悬念持续留白。银霞、细辉和阿祖三人间,是否发生了什么,让进入盲人学院后的银霞一再感叹我们长大了?莲珠所言的“我终究是你姑姑”与大辉的兜兜转转有无关联?甚至是何门方氏匆忙离世,那天上午没有响起的大悲咒是否隐隐暗示什么?更无须提成年后阿祖的生活究竟怎样最终惹来这样的结局?有太多的悬念藏在未尽的语言之中,推动着我们一点点啃食这个故事,最终却忘了去追问结果。在这个故事里,所有读者最终都成为了盲女,被生活牵着走,遇到好心人便往前顺一程,遇到不幸便躲回楼中避世。为了忘却自己的不幸,便在耳聪目明中紧紧抓住前者,努力的练就记忆力。盲女以耳聪所听默默陪伴少时友人,耳红之余却也只能换来无果;但是最终却也以良好的记忆力遇到了良缘。这样“随波逐流”的生活让我们都忘了追问结果,也都最终隐没于流俗之地。

  不知道为何,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数次想到了《永远的孩子》,同样是三个人从少年开始的故事,同样是接近、亲密、如同小兽般相互舔舐伤口。只是流俗地中的三个孩子,终是遇到了更多良善之事,经历了更多的快乐。彼此有了组屋作为羁绊,最终虽是散了,却也是满天星,却也能够彼此温暖。或许,这就是流俗的温暖吧,尘世间悲欢离合具备,留足了白也就能更集中于欢,集中于生活酸甜苦辣中仅有四分之一的甜。

  总字数:1783
  作者:凉埃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7458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2 08:43 , Processed in 0.0719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