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97|回复: 0

《方舟》不剧透书评:突破了暴风雪山庄边界的杰作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谙于世事,不愿世故。

      UID
868
      积分
1048
      回帖
328
      主题
179
      发书数
0
      威望
794
      铜币
1823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7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25-3-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①简介

  《方舟》的作者夕木春央,在2019年凭借《絞首商会の後継人》获得第60届梅菲斯特奖,从而出道。他目前出版了4部单行本小说,包括《方舟》在内,均没有官方中文版,因此他在国内几乎没有知名度。

  《方舟》是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推理小说,一群大学生被困在荒山里的一个地下避难所,唯一的出口被巨石挡住。若要逃离,则必须有人前往地下三层操作机器将巨石落下。但落下的石头又会堵住连接地下一二层的通道,操作机器的人会被困住。同时由于地震,避难所不断有地下水渗出,通过估算,大概一周之后水便会将整个避难所灌满。也就是说,必须牺牲一人才能拯救大家。就在大家思考这个电车难题时,连续杀人事件开始了。

  从写法上来说,《方舟》属于“布局流”,在前期设下大量的伏笔与误导,并在结尾处以最快的速度将真相爆发式地呈现给读者,以达到最大的震撼力。本书的从头开始97%的内容都是所谓的“前期”,现在回忆起当时的阅读感受,故事中段冗长的调查环节甚至显得有些无聊。但是,正当我觉得《方舟》不过如此之时,最后3%的内容直接颠覆了一切,它不仅揭示了那个此前完全不存在我脑海中的真相,还揭示了标题“方舟”的含义。

  ②如何突破边界?

  暴风雪山庄模式是一种比较取巧的写法,作者通过营造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掉外部的人和事物对故事的影响,比如警察对案件的强势介入、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等等。这种模式虽然能让作者火力全开地创作诡计,但是也带来了内卷的问题。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读者早就对它轻车熟路了,一看到吊桥、电话线就知道这玩意命不久矣;一看到角色表上的人都露过面了,就知道命案马上开演,并且往往会先死一个人来标志着暴风雪山庄的形成;一看到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就知道侦探马上要把剩下的人聚集起来破案了。说白了就是内卷,简洁有力的诡计越来越难写,而如果一味增加复杂度,又会使读者厌烦。

  对于这个问题,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法是:从暴风雪山庄本身下手。只要在环境上搞点创新,哪怕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角色也能与者特殊的环境产生互动,从而写出新意。比如,《尸人庄谜案》结合了丧尸元素,通过丧尸对一栋别墅的围困来制造暴风雪山庄。还有一些作品,在暴风雪山庄的形成上还是传统的那一套,但是在“山庄”内部搞了点不一样的东西,这方面最知名的作品当然是《斜屋犯罪》,正如标题所说,书中的“流冰馆”是一座倾斜的房子,无论是墙壁还是地板,都是斜着的。正是这一点与众不同,为诡计的施展提供了舞台。

  说回到《方舟》,正如前文的故事简介所说,它在暴风雪山庄的形成、山庄本身的构造这两点上都有新花样。不断逼近的地下水、必须牺牲一人才能拯救大家的基础设定一下子就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能让他们充满兴趣地读下去。然而,以上这些充其量只能算微创新,仅凭这些可称不上是突破了模式边界。

  动机,一般是被暴风雪山庄作品最为忽视的地方,无数作者只解释“凶手如何做”,但是一到“为何做”往往就含糊其辞,不是家族仇恨就是利益纠纷。《方舟》的突破点就在于抓住了“动机”这个被绝大多数人忽视了的要素,为凶手设计了一个非常符合当前环境的动机。并且这个动机又充满理性,在那个极端环境下可能确实是凶手的最优解。除了合理性,更重要的是意外性,正当读者沉湎于凶手那不算高明的作案手法,还在思考电车难题的道德困境之时,作者只用短短几句话就让这个暴风雪山庄轰然倒塌,之后用瀑布下落般的力度来讲述最后的故事。

  ③其他亮点

  其实对于故事内容,在不剧透的前提下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那么再聊聊《方舟》的其他方面的优点吧。一个是它的篇幅恰到好处,总共9万多字,故事刚好在我读得有点沉闷的时候干净利落地收尾。整个故事说白了是靠着最后的那一个重量级谜底支撑起来的,我可以想象得出来,如果它中间凶手不断作案与主角调查的部分写得再长一些,让全书的字数达到12万甚至15万字,我可能在看到结尾之前,耐心已经被消耗殆尽了,即使能够硬着头皮看下去,也会在负面心情的影响下不断挑刺,最后看待结局的态度与现在完全相反。

  也就是说,诡计的规模应该与小说的篇幅进行匹配。如果一个作者的文笔没有优秀到能够让读者接受一篇10万字只讲一个案子的故事,那么他最好把故事写得精炼一点。

  在此有一个反例是《双月城的惨剧》,这本书有22万字,作者在故中期一直在反反复复说明案件但又说不出什么进展,冗长的叙述使我对案件各种线索印象很深,也有一些想法,但当我发现作者的解答漏洞百出时,对作品的评价一下子就降低了,因为我觉得它的谜底配不上我投入了这么长的时间。我当时还以为这么个推理应该是伪解答,但事实证明是我自作多情了。

  《方舟》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地方是作者对主角结局的处理。我在细思之下,发现这个结局不仅完全符合主角此前的性格,同时也暗合了作品的标题。如果只看前面的内容,主角似乎并没有什么性格特色,能力平平,看到案件也没有产生过什么突破性的想法,大多数调查与推理是其他人完成的,主角只是一个助手,一个华生,而且还没什么特长。然而,读完全书,我觉得主角才是塑造得最好的角色,正是这个普通的角色,才让故事的代入感达到了高峰。我不确定这是否为作者有意为之,因为我觉得自己思考的角度十分刁钻,但我想到了这一层后,确实更喜欢这本书了。

  唉,再说下去就泄底了,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再写篇长评来分析一下。

  总之,《方舟》,强烈推荐!

  总字数:1983

  作者:杜兰达尔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3147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14:07 , Processed in 0.0827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