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回复: 0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085
      积分
841
      回帖
93
      主题
182
      发书数
0
      威望
703
      铜币
24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4-30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卡尔维诺设置了“把中止故事变成其结构的一种机制”、一个“游戏规则”(306-309),即:在重重迷雾的笼罩下,广泛意义上的“文本”成了数宗谜案的谜底、一个需要把无数芜杂混乱的信息拨开才能到达的点。在这一游戏规则之下,叙述由于各种意外因素及叙述者的有意延宕而被频频打断,其完整性已经成为不可能——无论是时时因电话铃声而焦虑的教授,还是站在空墓穴之外对峙的印第安人与白人兄弟,他们的故事都只向读者展开十几页的篇幅;而随着章节的结束,他们此后的命运随着文本的遗失而不得而知,无论是文本之内的读者“你”还是文本之外的读者你,在这一方面的追寻都必定陷入徒劳。读者一旦接受这一前提、理解自己正身处于作者编织的迷宫与陷阱之中(在开头卡尔维诺要求读者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来准备阅读,就预先布置好了这个陷阱),就可以暂时弃置传统小说中关于情节连续性与完整性的契约,而着眼于这本书的性质:与其称之为一部小说,不如称之为一出沉浸式戏剧,处于这一文本之外的读者、译者、批评家都被邀请进来,在没有墙壁的空间中对话和互动;而卡尔维诺本人既是戏剧的导演也是其中的一位演员,既负责不断地模糊文本内外的界限,统筹、呈现与观看各方演员的立场,又在字里行间表达着自己关于书籍、小说、文本、叙事的种种观点。

  这些观点都很有吸引力,关于“作者之死”(196),关于“零度叙述”(197),关于“言不尽意”(234),关于叙事的无限可能性(204)……而其中一个很吸引我的观点,在于其与《零时间》中表现的关于时间的观念的契合之处。在《零时间》中,卡尔维诺表现出了一种并非线性的、“秒-宇宙”的时间观念:“每一秒都是一个宇宙”;时间是自我复制而同时存在于自己延伸之上的一堆“现在层”(译林2012年版206-208)。而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他表现的关于叙事的观念与《零时间》中表现的关于时间的观念巧妙地联系起来了:“要讲述这些故事就得从另外一些故事开始讲起,因此,不管从哪个时刻、哪个地点讲起,所面临的素材都是一样多”(122)——因而,不同的叙事、不同的故事也如一个个“层”一样叠加在了一起,它们尽管无法说是完全取消因果关系的,但是至少是混乱、非线性且一定程度上无序的;进而,小说文本与文本之外的现实在其不可捉摸性上合二为一了。但是,卡尔维诺对小说、文本与叙事的理解真的仅此而已、认为它们只是混乱与零散的“层”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应该如何解释他小说中结构的精心营造(本书与《看不见的城市》是两个很好的例子)与对和谐的追求呢?——卡尔维诺似乎热衷于某种二分后的对称与平衡:《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被分成两半最后又复归完整与和谐的梅达尔多、《不存在的骑士》中象征意识的阿季卢尔福与象征纯粹存在的马夫古尔杜鲁(译林2020年版133,133-134中还解释了《不存在的骑士》中的许多对称)、《宇宙奇趣全集》中的名字即蕴含着内在的对称的叙述者Qfwfq,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主线故事与每个短篇中更是透露出着卡尔维诺对对称与平衡的倾心,比如女读者柳德米拉和她的姐姐罗塔里娅、西拉·弗兰奈里笔下的多产作家与苦闷作家、《在空墓穴的周围》的几对“印第安人-白人”形象等等。这一“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解释呢?

  借西拉·弗兰奈里之口,卡尔维诺描述了一种叙事的负担:“不用文字表达的物质世界与我要写的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因此写作像沉重的负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197)因为还没有读更多的材料,所以我不知道卡尔维诺具体为何怀有这种负担与焦虑(是文本与现实的依存关系使他认为自己对现实世界负有某种描述或干涉的责任么?或者是他认为写作总是存在某种限度或某种虚假?);但是这里他描述的由写作与现实关系衍生的叙事的负担,或许可以成为解释上述矛盾的一个切入口:对写作与这个“不稳定的、处于战争状态的、支离破碎的[现实]世界”(304)关系的关注,提示了卡尔维诺小说中“现实”的始终在场;而当参照这个全然混乱、破碎、无序的现实时,文本内看似矛盾的“有序”与“无序”似乎就可以被理解了:卡尔维诺似乎想通过“无序”先将常规(例如线性的时间与叙事)打破,而通过小说结构的精致与重重象征,为文本内外的世界重新建构一种逻辑。他想建构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呢?他又为何想通过小说的形式去重建这种逻辑呢?我想这些问题或许与“祖先三部曲”中卡尔维诺表明的对于现实的种种担忧有关,与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外人”与“本地人”的意象以及它背后呼唤的一种联结感有关。

字数:1579
原作者:Momo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665544/

[发帖际遇]: 丑土妹 过年期间遭遇熊孩子,破财消灾,发红包 3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 13:47 , Processed in 0.0669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