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回复: 0

《麦田里的守望者》:并非青春故事

[复制链接]

用户组:版主

藏经阁扫地僧

      UID
593
      积分
2068
      回帖
277
      主题
192
      发书数
0
      威望
1833
      铜币
3469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
发表于 2025-4-3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17岁的时候看的这本书,那时自己还是个青少年,觉得和周围的世界隔着一道鸿沟,是霍尔顿的游荡让我找到了精神上发泄愤怒的出口,为那些难以捉摸的情绪找到了具体的依附。如今纯真已逝,才猛然惊醒,原来塞林格他真正要说的东西不在这里。

  还记得施咸荣的译序写道,这本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空虚,作用在于教育广大青少年珍惜祖国给予的幸福。不知道施老是迫于那个年代的话语体系必须喊几个口号,还是他真的这么理解塞林格,但此序在我读来就相当于一句话:霍尔顿是代表着年轻力量反叛陈腐世界的精神英雄。我当时就是这么理解的,觉得它里面深深的疏离感浸透人心,觉得青春小说无出其右。热血的年纪过去之后,衣服上的卡通萌图让人不能再忍,这本书也随之成了一个逝去的符号。

  直到最近看了一个美国袁腾飞的视频,在给米国中学生讲这本书。美袁老师说,你有没有注意到,霍尔顿一路上聊过天的所有人,同学、老师、妓女、修女、出租车司机……没有一个认真听他的,他们对他没有同理心。直到最后结尾处,老菲比帮他把猎人帽戴上,是第一个能感受到他的人。贯穿全书的红色猎人帽是一个符号性的避难所,每当尚存纯真的内心受到复杂世界的冲撞时,霍尔顿就戴上它,但又偷偷摸摸地不让熟人看见。而菲比说,如果这帽子让你觉得安心一点,能挡住雨水别流进眼睛,就戴着吧。

  塞林格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三十几岁了,他的少年纯真在二战的前沿阵地上和残酷的现实对撞过了。一个伤痕累累的返乡军人,会为了表达内心叛逆而写一本单纯的青春小说么?未免有些奇怪。美袁老师说,塞林格是觉得在他生活的世界里,霍尔顿这样的少年只能死掉;而他想为他们,最终是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即为纯真找到一条出路。那么博物馆的藏品、鸭子到哪儿去了的问题、旋转木马旁边的金环,以及麦田和守望者的隐喻,都变得意义清晰起来。

  塞林格显然是抓人内心的高手,他让读者读到的是故事中人讲述的故事,如此那个16岁的霍尔顿在同学、老师、妓女、修女、出租车司机……所有人面前都得不到理解的同时,却能在17岁的叙事中获得强烈的共情。霍尔顿看着一圈一圈旋转的木马说,真希望你也在那儿。可我们真真切切地就在那儿,和他一起。

  美袁老师最后说,能够讲述一件曾把自己弄进疗养院的激烈事件,表明霍尔顿内心已经有所和解。他原先发表过一通议论说,博物馆之所以那么好是因为所有东西都停在那里不会变;而结局中的木马或许在暗示一切都是无法停留的,但纯真可以一圈一圈地回来。

  也许这个解释有那么一点点牵强,但我觉得它比我自己的任何解释都要好。这本就不是一个青春小说,它老老实实在书名里说了,这是关于守望的故事。

字数:974
原作者:anpopo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8833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 13:46 , Processed in 0.0602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