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868
好友1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5-15
在线时间73 小时
用户组:举人
谙于世事,不愿世故。
UID868
积分1055
回帖334
主题179
发书数0
威望798
铜币1236
贡献0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73 小时
最后登录2025-5-15
|
微信读书上看的,很少看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初衷是封面上印的那一句话和行走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的情绪相同,也许所有女性在世界上处境都是相似的,不分国界,那句话是“如果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就会来吃你。”
非常明显的女性叙事,只有女性才能写出来的文字,令人痛恨的是,这样的文字,太少了。当语言是一种暴力的时候,沉默是帮凶,现今作品当中属于女性的表达,太少太少了。
刚读完和朋友聊感想时说到几句,微信读书上没有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估计是被禁了。电影《云图》中AI女孩获得自由以后,开始读一些政治学书籍,然后建立了新的文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写字时,如果不敢说,不敢写,或者写作时只敢将背景架空到隔壁的大韩民国。到底是我的耻辱,还是你的?
我被聪明误终生,但愿愚且鲁,却为识字苦。
当我与朋友在进行事实白描写作训练时,素食者的结构与文字与我们平时做的练习是完全不同的,与纯叙事不同,素食者的文本纯粹以感受与情绪为血肉,这种类型的文本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很难驾驭。小说前两小节是男性视角,最后一节是女性视角,但是没有一个主人公英惠本人视角。也许正面描写不好写,于是都用的侧面描写。
第一节素食者中,以英惠丈夫视角展开,写英惠做梦以后开始直到事故的发生,直到住进精神病医院为止。在英惠这个年纪脱下上衣敞着胸膛在医院里晒太阳,到底是误以为自己是一棵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还是希望自己是一棵植物?
世界上分为肉食者与素食者,而在《素食者》这本书当中,并不以肉食和素食作为简单的区别,而是带有更深层次的文学隐喻。英惠作为素食者,不想做人,更想成为一棵树;而对于肉食者的定义,作者韩江的本意也许是肉食者以同类为食,肉食者以素食者为食。在写下这些文字的瞬间都感到惊心动魄,不知道韩江在写作此文时又到底作何感想呢?
英惠的母亲对英惠说:“如果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就会来吃你。”这句话可以称之为文眼,点亮整个主题。鲁迅先生在呐喊中写吃人。在封建社会有产者吃掉的是无产者,而百年过后在隔壁大韩民国,肉食者吃掉素食者,女性被吃掉了。原来在文学家眼中,生活的世界竟是这幅模样。
文学家是人类的良心,害死英惠的也是良心吗?
在父权制结构中,男性凭借着性别优势压榨着女性;在家庭结构中,丈夫凭借的性别优势剥削着妻子。韩国文学家几乎写尽了女性在进入婚姻以后的困境,社会异化得如此厉害还没有崩溃,也算是一种奇观。文学作品里韩国社会中的女性不是精神恍惚,就是精神错乱,比如93年生的金智英,更有甚者不愿意做人,几度进出精神病医院,以求死的方式来成为一棵树,比如本文的金英惠。
英惠的丈夫是在素食者文本中洋洋得意地告诉我们,英惠是他精挑细选再平凡普通不过的一个人,多人令人讽刺,男性在进入婚姻时到底怀揣着什么样的心思,不是一目了然吗?
英惠名字十分普通,也许寓意着这个英惠被写入文学作品中被读者看到了,现实生活到底还有多少个英惠在忍耐,在抗拒,在愤怒,在求死而无人知晓。
读者作为女性,当英惠哭的时候是在替我哭吗?当英惠求死的时候,是在替我求死吗?千千万万个英惠与千千万万个我,在哪里沉默,在哪里忍耐,在哪里哭泣,在哪里愤怒,在哪里求死?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大韩民国的现状使得文学繁盛,暗黑系的影视作品也十分出色,比如延尚昊导演的动画作品《猪猡之王》与《似而非》。《猪猡之王》里面主人公有句台词说,只有握着刀的时候,才能感觉自己是个人;结尾最后一句,“这里的道路是由冰雪铺就的……这处叫做世界。”看完令人心碎。《似而非》中遭遇性剥削的女儿问,“难道我不能得到爱?”家暴的父亲回答,“这是你的命。”
不,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
子罕言性与命与仁,孔圣人尚且看不清的命运,在绝望的大韩民国人民眼中,竟是如此清晰而绝望。
读者读到这些文字时,到底是该哭,还是笑?
现代生产力和古代相比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作为发达国家,大韩民国的人民却过得如此痛苦。生育率已经低到反人类,文学家写出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全世界人民看得很清楚,却无法拯救被冰冻在家庭冰柜中的婴儿尸体。
呜呼哀哉,曷其有极。
女性的历史,将由女性书写。也只有女性创作者,才能写出属于女性的呐喊。在上野千鹤子的著作《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上野老师告诉我们,在父权制结构中很有多不合理的地方,其本质是整个社会机制对女性的忽视欺压和剥削压迫。波伏娃的《第二性》指出女性不是生成的而是造成的,生理女性是由出生时的性别决定的,但是心理性别不是。
《女性参政论者》凯瑞·穆里根饰演的埃米琳·克赫斯特冷静地说到如果不诉诸战争,男性永远听不到女性的诉求。为了自身权益不惜诉诸暴力的危险人物,对社会稳定来说非常危险,但是她们赢了,并且是正确的。《女人们的谈话》则更上一层楼,全村所有男人都是强奸犯,没有任何一个豁免,几乎所有女人都被强奸了,一个也没放过;女性主义者在影视作品中虽然表达得很极端,但是,温和有时候起不到同样的作用。
整个社会对邪恶的迟钝,是一种罪恶。
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比如素食者的叙述者,英惠的丈夫,家庭聚会中的成员,英惠的父亲,英惠的兄弟,以及第二节胎记的叙述者,英惠的姐夫,这些男性在文中表现如何?关键事件家庭聚会中,由丈夫提起,全家人劝英惠吃肉,父亲暴躁脾气直接拿筷子将肉夹起来强塞至英惠嘴中,兄弟按住英惠的手脚,丈夫与姐夫旁观,只有姐姐在劝阻父亲却因力气不够,没有成功。这画面真是令人不忍直视,不像是人的待遇。
像是在喂猪。
女性真的有被当做人来对待过吗?
英惠父亲蛮横的暴行从年轻时候就开始了,老年还收敛许多,可想而知英惠姐妹童年时怎样度过的,而曾经年轻的英惠母亲又是怎样度过的。第三节树火中英惠姐姐还回忆起父亲年轻时以揍两个女儿为乐的行径。
有时候,家庭是暴力的温床,整个社会甚至默许暴力在家庭内频繁发生,这种态度令人发指。
池塘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塘尽,这是自然社会的生态链。但是,人类文明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人类不只有兽性,还有人性,还有神性。书中的世界,令人不忍卒读。
英惠住院以后,一家人还是想要劝英惠吃肉,母亲甚至将肉汤炖成中药味来哄骗女儿,面对母亲的再三劝导,英惠明知是肉汤也不忍心的喝一小口,等母亲离开以后立刻到卫生间呕吐,把吃下的所有东西都呕吐出来,体现出一丝母女间的亲情,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
最重要的是觉醒,当一位素食者站出来的时候,接下来还有千千万万个素食者站出来,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一天,食素成为现代人的日常,吃肉反而罕见。
如果没有后面两节,其实第一节已经将主题表达得很清楚了。但是加上后面两节,整体结构更完整,主题表达得更深入,可惜的是没有英惠心路历程的直接描写。
第二节胎记中以英惠姐夫视角展开,人体彩绘加上摄影,归属了现代主义那一波,普通人看不懂的类型,例如等待戈多,也许是为了表达现代生活的空虚和无意义,只是姐夫的行为是在犯罪。
不能以艺术来掩盖犯罪的事实,艺术不是那么丑陋的东西。
姐夫的行为和工作室年轻人J的拒绝形成对比,如果说J尚有人性的话,姐夫则是个恶魔。在最后事发,姐姐控诉“你是个禽兽”的时候,读者赞同姐姐表达的是客观的事实。英惠当时从精神病医院出院没多久,思维处于混乱当中,又误以为彩绘能使自己不做梦,所以才会答应,但是在这种状态下英惠的答应不能作为性同意。姐夫的行为和欺凌弱者并无区别,只是打着艺术的幌子而已。
胎记这一节是以姐夫的视角写出来的,包括他的生活,对艺术的态度和创作作品的感觉。读者忍不住叹息:有时候,艺术真是可怕。因为视角的缘故,读者会更了解姐夫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做出这种犯罪行为,只是知道是怎么回事,并不能掩盖姐夫犯罪的事实。
在生活上,姐夫是个无能的人,也无法在心理上肩负家庭的责任,和男性相比,家庭的责任多肩负在女性身上。韩江也许是在写,命运对终生平等,并不因为姐夫是男性就放过他,他仍旧是社会体制的受害者,艺术只是他寻求活下去意义的媒介而已。可是弱者就不作恶了?弱者砍向更弱者的那一刀更具有悲剧性。
J在现场说的一句话其实可以作为行事的准则,J说,怎么能这样做,她又不是妓女,即使是妓女也不能这样做。这里的她指涂着人体彩绘的英惠。艺术家姐夫在J离开之后在自己身上画上人体彩绘与英惠交媾时,请问有把英惠当做一个人来对待吗?
胎记的内容有些丑陋,却是英惠等被生活逼至混乱的女性们要面对的丑陋现实。
第三节树火以英惠姐姐视角展开,写姐姐来精神病医院照顾英惠直至英惠寻死出院,这部分情节与文字是全书最为惊心动魄的。
现实与回忆交叉进行,姐姐回忆起自己想要放弃生命的那一个上午,在清晨时分赤脚往山上走去,家居服口袋里还带着一卷足够结实的麻绳,只要找到一棵树,就可以上吊了。最后是想到在家中的幼孩才放弃上吊自绝的想法,回到家中,继续生活。
所以世俗社会才会劝女人生一个孩子,毕竟有孩子以后,就不容易死了。是深谙女性活着时感受到的痛楚?
世人总是对自杀者有懦弱的偏见,可是人与人之间隔着永恒的鸿沟,健全人对英惠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一无所知,如果不是韩江将其写下来的话。
姐姐的小孩才五六岁,小小年纪为哄妈妈开心也可以算作是煞费苦心,看着令人心痛,只是他长大以后,又将面对什么样的参杂着流言蜚语的现实。在现实主义文学中揭露的生活真是可怖。
在医院里,英惠认为自己是一棵树到底是精神分裂还是意识模糊,看到树火中对于精神病医院的描写,书评写得也逻辑错乱。只是不明白,当英惠动用身体每一块肌肉来求死,伤害自己的生命,意义何在,仅仅为了反抗社会规则?读者的不能理解,无法理解,也许正是作者本意,为表达现实社会荒诞与暴力的深度,毕竟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本身就是不容易读懂的。
在英惠面对姐姐的劝说无动于衷以后,读者原本以为英惠陷入昏迷,听不见姐姐说的话,可是之后医生却告诉姐姐,英惠意识是清醒的。很快,英惠动用每一块肌肉抗拒胃管插管的举动惊讶了现场所有的人,以及阅读此书的观众。人往往拥有着极强的求生欲,是遭遇了什么样深重的失望,才会不看一眼,不说一句,不吃一口,通过食管灌入以后也会马上呕吐,只有马上打镇静剂才能阻止病人呕吐。求死何速,求死之心何坚也。这样的场景不是普通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读者需要仔细看几遍才能读懂英惠到底在做什么。
有时候,姐姐甚至在想,也许是英惠走在前面,自己走到后面,若不是有小孩牵绊,姐姐的生活又有何不同。女性活过吗,不,姐姐认为自己甚至一天都没有活过。女性的处境相似,感受也类型,只是处于觉醒的阶段不同而已。在结局,父母不与疯癫的二女儿往来,甚至因为丑闻也不与大女儿往来了,只有英惠的姐姐没有放弃,一直照顾英惠,希望她能够活下去,是因为爱,而不是希望英惠能符合社会规范吧?如果不是因为爱,如果没有爱的话,这个世界也太冰冷了。
书中结尾说英惠姐妹活在阴森森怪物树的注视下,可是和人相比,真的是树更像怪物吗?
读完在心中响起许多声叹息。
总字数:3994
作者:姜厌厌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5245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