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7|回复: 0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802
      积分
961
      回帖
20
      主题
219
      发书数
0
      威望
841
      铜币
36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24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以往坐在温暖的壁炉边谈人生痛苦的作家们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经过绞刑的威胁并且长期忍受着癫痫病的折磨站在寒冷而混乱的俄罗斯大地上,以一种悲剧的目光,静静地看着这些真实地不加掩饰的、不幸且窘迫的、被侮辱与损害的、粗暴却善良的、堕落而放纵的、邪恶和变态的、绝望或挣扎的、隐忍同坚强的生命的痛苦。再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来描写现实,把自己的灵魂彻底地交付与他们。

  超越时空和多维度,互相冲突的思想体系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他所认识到的人类正是以这种矛盾的方式存在着。他把这些复杂的混合体,称之为穷其一生而描述的“迷”。

  一、苦难挣扎的生存困境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史诗般描述这一人性“迷”面的画卷。在名为“畜栏”的小城里,荒淫无耻、狡猾贪婪的费多尔•••卡拉马佐夫与自己的长子——粗暴热情、坦率耿直的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米卡是他的昵称),同时着魔般地爱上了一个女人——格鲁申卡,引发了灭顶的嫉妒和疯狂的流血冲突。在一个夜晚,次子伊凡•卡拉马佐夫被魔鬼引诱,而纯洁的天使小儿子阿辽沙•卡拉马佐夫重新从他上帝那里获得了力量而相继离开了家里主屋的时刻,罪恶发生了:费多尔•卡拉马佐夫被谋杀了。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了曾怀着愤怒激情去家里追堵自己爱着的女人的德米特里。他在因流了老管家格里戈里的血又变成了偷自己未婚妻卡捷琳娜钱的贼的强烈内疚中,在终于获得了格鲁申卡爱情的喜悦中,以及这两种交织的痛苦中被逮捕。坚信自己的行为是受到伊凡默许且鼓励的真正的凶手——费多尔的私生子、厨子斯麦尔佳科夫在失去了自以为是的支撑后,面对伊凡对他的盘诘与指证,绝望地自杀。他的死象征着伊凡终于驱走了自己的魔鬼,但另一面也意味着彻底地失去了证明德米特里的清白无辜的证据。伊凡为心灵的救赎而出示的事实真相,被高傲的“女王”卡捷琳娜以爱的名义轻而易举地粉碎。这才是米卡真正的灾难:真相揭露之后却被否定。在人们迷恋科学公式“二加二等于四”的时代,理性导向了新的偏执,几乎没有人愿意从感性的人文角度去相信阿辽沙代“上帝”而言的话。德米特里被判到西伯利亚。

  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是一位引导人们人生之路的精神导师。他更倾向于描述没有答案的“未解之谜”,这些本身只以“谜面”方式存在的谜。读者绝不允许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他被迫不断参与其中,并肩负着作者扔过来的作出决定的责任。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创造的不是默不作声的奴隶或者任人摆布的棋子,而是自由的人们,以“自由”的生存方式“存在”的人们,他们能够和自己的创造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拥有独立的思想,甚至起而反抗作者。这许多不相混同的声音,各种完整的价值意识通过戏剧性的对话和敏锐的独白,精确的描绘伴随着大胆的解释,抒情诗般的热情携带着分析的冷静,即一种无所不包的辩证法和无处不在的怀疑风格表现出来。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里,人物思考有时即存在辩证法,又存在二律背反……一切逻辑联系都存留在各个意识的范围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有深刻的个性特征,他把任何思想都理解并表现为个性的立场。因此,在各个意识的范围里,辩证或是二律背反的成熟甚至只是抽象的因素,它和每一完整的具体意识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所描写情节的逻辑的次序是通过一个完整的人物的声音所体现的具体意识来获得的。” 而正是许多价值相等的意识和它们各自的世界在这里不相混同地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的这种对话式的特点,巴赫金称之为“复调小说”。即一种全新的用多重视角,使自己的人物在创作中不仅是作者所议论的客体,而且成为直抒己意的主体,并对作家的意识,观念产生怀疑,进而反抗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学作品作家像上帝在云端俯视人物的全能的视角,和作品通篇回响作家本人意识的文学创作方式,如同,不同的声音以各自的调子唱同一个题目,(一个开放性的随着参与和介入不断发展变化着形式的题目。)参与演奏的各种独立的声音,本质表现为“信念”或者“对世界的看法”。这些信念或者看法是多维度的、冲突的、辩证又二律背反的。不仅使思想体系拥有者们互相作用、影响,同时在个体的思想体系中不断地相互作用。造成这种复杂矛盾的根源,或者说是每个声音所演奏的“同一个题目”,也许是人类永远的困惑:上帝的存在;上帝是否需要存在;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超越时空和多维度在这个是他一生都有意识和无意地为之痛苦的问题上体现了出来。“理解世界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把它的内容理解为同时存在的现象,”并且在同一时刻的横剖面上推测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恺廓尔的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界的存在主义哲学,而克尔恺廓尔与同时代的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些思想不谋而合。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提出人在信仰坍塌时代存在的“自由观”,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是否存在的困惑,人类的焦虑是相互印证的。

  在经院哲学和上帝统治的时代,人们自有上帝的训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而在信仰坍塌的时代,随着上帝的消失,“一切在理性的天堂内找到价值的可能性都消失了”,①我们再也不能在世界上找到先天的价值标准。萨特把上帝不存在当作他哲学的前提,他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有一次写道‘上帝如果不存在,什么事情将是容许的’,这对存在主义哲学来说就是起点”。②那些固定的价值标准,那些来自上帝的理性光辉,行动命令等等一起归于毁灭,世界没有了先天的价值,人只能靠自己,使人类与上帝彼此结束了契约而使人归向自由。

  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规定性,是通过不断地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造就而成的。人的形象和品格,都是在自我谋划、自我奋斗的行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条原理”,③萨特把这个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思想称之为“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认为,意识作为“自为的存在”,是一种纯粹的虚无、空缺,具有“否定”的作用。它不受“自在的存在”的束缚,不为“自在”所决定,它能打破因果的锁链。意识的这种特性,就判定了人是“绝对自由”的,自由不是意识的一种属性,而是属于意识存在的结构,自由与人的结构联系在一起,与人的存在不可分。人作为人,他永远是,完全是自由的,否则就不存在。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在20世纪产生的迥异于以前纯粹在理论里打转的思想流派,它比较恰当地表达出了人们对于生命存在的体验和态度,它似乎也能较为妥帖地揭示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考夫曼认为:存在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明显不满意传统哲学的肤浅、学院化和脱离生活”,相对于以前的那些哲学思想而言,它可能更无愧于“人”的真正的“生活”哲学,无论如何,萨特的自由观,始终是以个体的人的自由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肯定了人的价值,是对渐渐“异化”的一种反抗。

  三、人类的自由和选择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维方式也被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在时空中,三点可以确定一个横切面。所以德米特里、伊凡、阿辽沙便作为我们分析主体的天然三点。通过他们三人及所代表的力量的同时共存及相互作用来探讨“上帝的存在”这个主题。

  无论是检察官还是辩护律师都承认“卡拉马佐夫”式的性格:兼容并蓄各式各样的矛盾,同时体味两个深渊,一个在我们的头顶上,是高尚的理想的深渊,一个在我们脚底下,使极为卑鄙丑恶的堕落的深渊。在这两种张力的作用下,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主导那方面的思想,也包含着另一方面。

  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为代表的人们每时每刻都会受到这两极的力量的作用;体现在每个个体当下共时的横切面则是善的自我与恶的自我的冲突;当下群体之间关系的横切面是善的自我主导的人与恶的自我占主导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创世纪》里人类的始祖偷吃了智慧的果实,开始了对“相信”的思考,于是被从无忧幸福的花园里面驱逐了出来,这种原始的意象代代承传。“上帝存在”时,或者说是拥有“上帝存在”的这种观念时,人们心里就有了善与恶的标准,而这个标准用于检验人类的智慧:善与恶、爱与罪、惩罚与宽恕。《圣经》有云:“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没有看见便相信的人,有福了。”然而当对“上帝存在”的观念抱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时,难免就会被痛苦的潮水湮灭。人类与上帝彼此结束了契约,放弃了对方。人类被抛弃在大地之上,不知何去何从。上帝不再作为一个标准出现,善和恶的界限被模糊,人类就此跌进了一种比恶还要堕落的深渊。这种“一切都可以,都杯允许”的放纵,本能和欲望毫无节制的扩张,引导了最后无法拯救的毁灭,这种事比上帝存在时恶行还深的罪孽,使真正的“魔鬼”,真正的“罪恶”,是死寂的虚无。

  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是多数“自然的人”的代表,充满快乐和激情,坦率而天真,也有着不容侮辱的尊严和挥霍名节的任性。他身上时刻体现着由这种对上帝存在与否定的冲突而导致着善与恶的矛盾,集“圣母玛利亚和所多玛”于一身。因为他没有明确的方向。面对他的事无限的自由和必须的选择。杂乱无章不加节制,享受着未知的明天带来的希冀和恐惧。放纵使他陷入迷惘:即害怕通向根本不存在的彼岸的过程中无尽的苦难;又在心灵中渴望在这过程中体味到“救赎”的幸福。他更象征着从伊甸园被逐出的纯粹的人类。并存着亚伯和该隐的性情。在伊凡、阿辽及他自身善恶斗争矛盾激化的影响下,德米特里注定要新再生,他在痛苦中被净化;刚刚开始准备在接受痛苦的他在自身中感觉到一个“新人”。“宰万般痛苦之中存在;在痉挛中忍受折磨——但他存在,”在这强烈的对存在的渴望之中,善的光明占据了他的心灵。

  伊凡•卡拉马佐夫思想中最为代表的,要数他为了否认上帝存在而给阿辽沙讲的《宗教大法官》的故事。他质疑基督;他既然创造了世界为什么还放弃了魔鬼给他统治人类的三项建议:面包——世俗的幸福;奇迹——信仰的幸福;权利——将自由交付给睿智领袖的幸福,上帝给了人绝对的自由。他要极力告诉阿辽沙:上帝抛弃了他创造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只剩下对偶像崇拜的秩序,这是一种理性偏执到疯狂到异化的秩序,“欧几里德”的秩序。在否认上帝存在的同时,伊凡也陷入了对自身的否。因为他爱着“虚无”,笃信世界依赖于虚无,也为虚无所驱动。这种自我毁灭的辩证法导致了伊凡自身分裂出来的一个魔鬼。凶手斯麦尔佳科夫是伊凡魔鬼本质的现实投射。如果他承认这个魔鬼是自我,那么他就具有恶魔的本质,是弑父的元凶;如果他承认自己之外还有实实在在的魔鬼,那么这又使得他精密的理性体系崩溃,他就会疯掉。这可怕而聪明的自我毁灭却非实在的魔鬼,引导着伊凡在精神上“自杀”了,斯麦尔佳科夫则在现实中自杀,从而跌进了无法救赎的虚无。魔鬼是相对上帝而存在的,上帝被否定,魔鬼亦同时被摧毁,结局只能是“杀死自己”。在伊凡理性王国里得出的竟是“存在”其实是不存在的,那么他的存在也只能是幻觉,这种悖谬的境地是无信仰的痛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与理性不同的神秘,科学的探索和威力所不及的东西,宗教却可以到达。

  这就是阿辽沙•卡拉马佐夫坚持的道路。最小的儿子,对母亲还有圣母般回忆的阿辽沙是作者的理想,他是以上帝的代言而存在的,许多次他被称之为天使。他的行动证明了,要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方式。阿辽沙的信仰经过了一个短暂的困惑,便坚定的向着理想的天堂进发了。这个短暂的困惑,恰恰是他坚定地理由。阿辽沙的精神支柱佐西马长老逝世之后,作为一个被人敬仰的圣僧竟然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他的尸体发臭了。这让阿辽沙极度的痛苦,这痛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净化心灵的体验。这个事件恰恰是阿辽沙认知里面的上帝被感觉中的上帝取代的关键,这个细节其实回答了伊凡《宗教大法官》故事中,世人的信仰需要奇迹、神秘和权威的观点。只有使期待奇迹落空,阿辽沙对信仰的坚定才不会仅仅停留在模糊的神秘和奇迹中,从而证明信仰可以是人的自由选择,内心的驱动力量比屈服于奇迹随波逐流更有意义。在基督教的思想中,理性不能与追求精神同行,不能升到天国,只有理性精神退位后,信仰精神才能使人触及最后的真理,终极的关怀。阿辽沙的内心重建了信仰的逻格斯中心主义,他领悟到了具体的精神都是来自最高的精神,都在白己的斗争中不断克服自己身上的恶,向着最高的本原回归,或者不知不觉地靠向了这条复归的道路。在通向光明的旅途中,人类始终要在善与恶的斗争中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克服着本能与欲望的无节制扩张,并且不被理性偏执到异化,才能复归到爱的世界,上帝的天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充分体现在他的文学之中,他的著作总是被看作——如果本身不是存在主义的话,至少是存在主义的先驱。瓦尔特•考夫曼在《存在主义——从陀斯妥耶夫斯基到沙特》一书中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为已有的关于存在主义的最好的序曲。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调自由、自由引起的焦虑,并且把哲学引入生活的思考,探索人的困境、存在方式、价值,都体现出了浓厚的存在主义意味。《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伟大的小说,展示给我们新的生命从行将死去的旧生命里再生。在这个过程,我们每一个人如何生存,则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面对这样的情况,萨特强调,存在主义的目的一点也不是要把人推入绝望之中。人所需要的是去重新发现他自己,是去了解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从他的自身中拯救他,在这个意义上说,存在主义是乐观的。这是一个关于行动的学说,一个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规定性,是通过不断地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造就而成的。在永恒的堕落和提升中,我们的心仍然是以谜的方式出现:时而是放纵任性对生活迷茫的德米特里;时而似决绝否定的伊凡:时而也会如阿辽沙一样坚定地迈着信仰的步伐,在未知的下一秒上演着无数的可能。而选择有意义与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的责任。

  总字数:4969
  作者:xxxHoLic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43051/

[发帖际遇]: ThomasVan 向地震灾区捐款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19:50 , Processed in 0.0935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