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7|回复: 0

《素食者》:结合《月之暗面》与《素食者》意象深度解析——当世间只剩下“吃”与“被吃”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谙于世事,不愿世故。

      UID
868
      积分
1048
      回帖
328
      主题
179
      发书数
0
      威望
794
      铜币
182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10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就会把你吃掉。”

  在飞机上难以呼吸的霉菌、剩饭与咸肉的气味中,《素食者》看得我难免有些反胃,但这不代表我对小说本身持有负面评价。相反,这部小说在情节紧凑、引人入胜的同时运用多种象征描绘出了超于常人体验的深刻与复杂性。一口气看完后,种种意象的画面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从脑袋里冒出来,即独立又拥挤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小块独属于韩江的魔幻现实空间。

  韩江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吃”与“被吃”,“血肉”与“杀戮”之间的象征。就如《狂人日记》里鲁迅从“仁义道德”的字眼中看出满页的“吃人”,英惠在丈夫笔下“坚韧不拔的母爱”中感受到母亲“要一口把我吃掉似的盯着我”。讽刺的是,在被仁义礼智信说辞层层包装的东亚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却只剩下最原始、野蛮的丛林法则——“吃”与“被吃”。母亲的羊肉汤,父亲的道歉与亲人间的关照都成为了压迫、剥削与权威的糖衣。在这样的语境下,“吃素”不仅是英惠对于韩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规训与准则的厌恶,更是她不愿去依赖吞噬与剥削其他个体以生存的决心。

  这一切都始于一个梦。一个血腥的,关于杀戮的梦。这个梦境的巧妙之处在于文中通篇没有指出被害者与杀人犯的身份——只有死亡,模糊的脸和沾满鲜血的自己。在人吃人的社会中,人人都是共犯。如果双手早已沾满肮脏的血,为什么还要崛起反抗?如果这里没有明确的敌人,她又是在为谁而战?英惠那一声声迷茫的“不可以这样吗?”不仅是对社会荒谬规章的质疑,也是一种反复的自省。真的不可以“吃人”吗?最想“吃肉”的何尝不是她自己呢?反复关于杀戮的梦境,故意留在饭菜里的刀齿,用虎口掐死的飞鸟——在多年的压迫下,英慧的“杀意”如一块水泥堵在胸口,顺着口水从喉咙逆流,都快从唇缝中溢出来了。但是她无法看清这种尚存的隐忍和压在最心底的欲望,所以也无法分辨自己在梦中的角色。她的迷惘,无力与极度的痛楚塑造了最让她反胃的杀心,一种“吃人”的欲望,就如她吃下的狗肉汤饭中那股刺鼻的膻味。英惠,你以为不吃肉就能逃离梦里那些模糊的面庞。但它们是你肚子里的脸,是从你肚子里浮现出来的。你已经吃过太多肉,已经躲不掉萦绕在毛孔中的那股腥味,那些生命原封不动的留在你的心里,吸收后顺着血液流向了身体的每一处角落,排泄到体外的只剩残渣。

  英惠是去社会化的。她是一个长满汗毛的孩子,一头被逼进绝境的野兽,一株燃烧的植物。她臀部的胎记是野性的象征——明明这是应该随着成长而消除的,而她却保留了下来。姐夫对她产生的强烈欲望也始于这个胎记。姐夫是一位艺术家,他渴望自由,脱离世俗,却憎恨自己的秃顶,啤酒肚,和因欲望而嘟起的丑陋嘴唇。英惠在他面前赤身裸体所呈现的坦然反而使他不只所措。诡异的是,他龌龊的欲望在为英惠裸体彩绘时全然消散,就连他们的缠绵也有一种“非人类”的,如藤曼缠绕般的陌生感。仿佛伊甸园中还未偷吃禁果的夏娃,裸体没有让英惠感到羞耻,因为这是她被创造以来最自然的样子。在彩绘中,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化身为一株植物——她不再吃肉,吃人,沾染鲜血——梦魇也因此停止。植物拥有一种是静谧的力量。它们的用坚硬的藤曼在土地里扎下深根,一排排“倒立”着,散发出诡异的绿光。植物象征着群体女性的力量。犹如在人类城市化的电锯下皮开肉绽的树木,女性在“社会化”系统下被牺牲,被边缘化,但仍然高大的耸立着。而“如野兽般”的森林暗喻了妇女们长久以来所积累的愤怒、执着、与怨恨所形成的一声极具攻击性的怒吼。它们“熊熊燃烧”,燃起了女性权益的崛起与反抗。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Pink Floyd《Dark Side of the Moon》专辑中的一段歌词:

  The lunatic is in my head,

  You raise the blade, you make the change,

  You re-arrange me 'till I'm sane,

  There's someone in my head but it's not me.

  And if the cloud bursts, thunder in your ear,

  You shout and no one seems to hear,

  And if the band you're in starts playing different tunes,

  I'll see you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在耳机循环播放的音乐中,我意识到这段对话或许可以理解为英惠与姐姐对对方的独白。有意思的是,无论说话者是谁都成立。“月之暗面”不是面对地球的那一面:它是普世,社会准则与世俗的反面;它是被边缘化的,是不被看见的,也是月球的整整一半——就如女性占据全人口的一半一样。而最后一句“我愿在月之暗面与你相遇”代表了英惠与姐姐,乃至于整个女性群体意识觉醒后的互相的理解与释怀。它是一句邀请,一句原谅,更是一句我愿意与你一起与社会抗争的美好愿景——我们是屹立不倒、熊熊燃烧的树林;英惠,你在反抗的路上,不再孤单。

  (小说中对于鸟和翅膀的意象也很值得探讨。简单来说它们是自由与释怀的象征,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英惠的故事。)

  总字数:1572
  作者:小莱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418061/
[发帖际遇]: lsp2170607 闲逛长安街,因容貌扰民,被城管处罚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3:39 , Processed in 0.1121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