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12|回复: 0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读《德育鉴》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410
      积分
655
      回帖
47
      主题
113
      发书数
0
      威望
575
      铜币
3609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育鉴》是梁启超先生的作品,其扉页上是曾文正的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意思是你要不追求高尚做一名圣贤,那么那你就是在做禽兽,人活着要有追求。不要在乎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只要用心做好自己就行了。这句话也可视为梁先生的修身箴言。虽然追求成为圣贤,但梁先生却不建议把将本书当做教科书,“惟有志之士,欲从事修养以成伟大之人格者,日置坐右,可以当一良友。”
那么如何追求成为圣贤呢?本书分为“辩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篇,按照“成为圣贤”的方法和步骤,摘录编排先秦至明清的儒者的相关言论,以心学为主,给出了自己的“修身之道”。其中前五篇分量很大,是“内圣”,最后一篇分量较小,可属“外王”。
第一、辩术
本篇讲为什么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追求,“为诚为伪”,倒是“成己之学”。
第二、立志
既然明确了为什么要修身,“学或进或不进”就看接下来的“立志”了。梁先生说立志,“然后能自拔于俗流”、“然后他事不足以相夺”、“然后进学无间断”。可见先立志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真正的好学和悦学的人来说,这是是不断攀缘的上提过程,尽管充满紧张与疼痛,却充满了享受与兴奋。
第三、知本
“既辩术而立志”后,“只学路而恣情纵欲不肯为”和“畏其事大且难而不为”可以避免,但是“求而不得其路”和“未知路而自谓能知”可避免不了,所以要“知本”。顾名思义,就是为成为圣贤指明道路和方向。本篇多为心学,简言之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
第四、存养
“致良知”较为简捷,但为免对“有良知却无待修正”的自欺,遂“存养”,存养是积极的学问。梁先生认为有存养之功要“常莹明、常强立、常整暇、能虚受、常坚定”。存养分为主敬说和主静说。孔子言存养,以敬为主,孟子、荀子言存养以静为主。后世诸儒对其思想各有发展。
第五、省克
省克即省察克治,意思是反省检查自己,克服去掉自己的坏毛病。存养之后,亦要时常省克,发现一些自己的问题而改善之,则“辑熙光明已”。而省克的方法,梁先生略分普通的省克法和特别的省克法,普通的省克法分为根本和枝叶两种省克法,而枝叶省克法又分为随时省克法和定期省克法等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大抵就是定期省克法了。从分类方法来看,我们可以得知梁先生对省克有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第六、应用
前五篇用大量的篇幅讲了内圣,即如何成为圣贤,最后一篇应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外王”。简言之就是做到“知行合一”。那么怎样才算是“知行合一”呢?要明确自己读书就是为了“做人”,也同样是为了“做事”。
《德育鉴》是中国古人学问的启蒙读物,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圣贤”,于我们而言,我们一定要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心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字数:928
转自:
小赵会有狗的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445721/?dcs=ebo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22:51 , Processed in 0.1040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