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67|回复: 0

《红楼梦》 握红小札:“情榜”小议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971
      积分
1025
      回帖
51
      主题
228
      发书数
0
      威望
885
      铜币
3592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6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脂砚斋在《红楼梦》批及“至末回见情榜……”一语,这个“情榜”算是不多不少的给我们的头脑种下了;而高鹗所补的后四十回,有人常常感到愤懑,说是没有见得这个“情榜”的缘故;后来又有人终于鼓足勇气仿照《水浒》的石碣也造了这样的一块大石头,但还是有人不满意,因为那不是曹雪芹的“情榜”,只能算做他自各儿的“情榜”——

  总之,人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块“情榜”,就像人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宝玉”,而把这些“宝玉”聚在一起,总是会要打架的,所以,还是不要聚在一起的为好。然而这个“情榜”,到底又是个什么样的东东呢?

  依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大概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回事儿吧,凡是从太虚幻境“情”字流落出来的一干儿人物,迟迟早早都要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回到这个“情”字上去。但是太虚幻境有那么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又有那么多个册页,而这册页又得按照“金陵”、“长安”这样的字眼区分出“某籍”,而这造册子的人又得根据某人的生平给出“情情”、“情不情”这样的评语,然后再刻在某省某籍的那块大石头上,这样繁琐细致的工作,真亏那位警幻仙姑想得出。由此可以想象,这神仙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不但不能逍遥自在,还得被那厚厚的册页和那重重的石头将手脚困住,岂不悲夫!

  当然,这样说未免打趣了一些,毕竟这文人的笔墨和神仙的法宝一样,如果实实地考据出来,不但无稽,而且还无趣。如果用这样的眼光去看一部《红楼》,不但使自己陶醉,也必然使一些喜欢猜谜的人陶醉。清人不是说《红楼梦》写得是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吗?从《影梅庵忆语》我们可以知道,董小宛死的时候,顺治皇帝还是个不曾长大的孩童,而这样的“风马牛”一联系起来,那《红楼梦》也就有滋有味许多。而曹雪芹的“真味”呢?若是果能象眼下的红学家那样去破解,这样的《红楼梦》或许就不是一部《红楼梦》了,用某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说:那是一部百科全书。

  还是说说这“情榜”罢,如果这真是曹雪芹老先生的创意,而我只想说的是这样的创意并不见得十分高明,如果是有幸地流传到今天,也会落得和《儒林外史》的“幽榜”一样,被一些老先生“删去”,悲剧是把人生那些有意义的东西粉碎给人们看,真要是多了这样一条齐全的小尾巴,读者的心情或许会好受些,但还是很容易地让人想到传奇戏曲里几乎同出一辙的类似于“仙圆”、“礼佛”的关目。宝玉看了这个“情榜”,“然后”又怎么样呢?这很少让人想得起。而那些觉得高鹗续作不甚快意的人,仍然要添出几生几世的公案,而作书人篇首道出的那段文字:“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其目的也很明白,就是要为“闺阁昭传”,而这“闺阁”两个字,也就是让我们想到那些消逝了的人和物,这正如所有活得足够长的人们所能够深深体会的悲哀,那就是一切都在消逝,一切还在继续……

  直到呈现出那一块完整的雪地,这就是红楼唯一的结局。

  这就是“然后”。昨日的昨日今日还在重复,今日的今日明日还在继续;阳光下面,一些还在生长,一些已渐渐死亡……难道这就是人生所能得到的全部问题和答案吗?我们的古圣先贤关于“然后……”给了我们那么多天真动听的格言甚至是诺言,我们不必读什么经典都是可以细细领会的。然而掏出并知道最后的这一张底牌又能怎么样呢?知道并不等于永远活着,迟早我们也要带着满肚皮的知道和不知道在另一代人的目光里急急地往那里赶,直到他们的记忆也消逝在又一代人的记忆里。这就是雪落着的声音,开始是一点点,很轻很轻地落着,渐渐地,雪越来越大了,直到把整个世界和着欢笑和着泪水一同在雪地里深深地埋葬。在下一个冰河世纪来临的时候,世界还是世界,只是我们不成其我们了,而大荒山青梗峰无稽崖下的那块好大的石头,依然是一块好大的石头,这就是他不同于我们的所在了。

  因为他只是一块石头,也不同于那些企图要留下一些什么的“情榜”们,他的无知无觉,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中最生动的一个寓言。

  记忆是可以消除的,身体是可以腐朽的,刻在石头上的字最终也因为时代的久远而渐渐难以辨认了。实际上的这块情榜,又何必需要从冯梦龙的《情史》中去挪用一些古怪的谥号呢?如果真要搞出什么名堂,那就象则天皇帝立上一块无字碑,寄深寓于无穷焉!那是不是要比《儒林外史》中自然就“皇恩浩荡”de“幽榜”,《镜花缘》泣红亭外那块百花仙子的“女儿碑”,以及《红楼梦》里这块无处拘实的“情榜”来得更为有趣。

  说到最后,我倒是喜欢林妹妹一把眼泪一把泥土抷出来的那个小小花冢,再加上《葬花辞》那篇可以“动天地之哀”的歌哭,对于太虚幻境里的这些人儿,到暂时可以做一番永久的消歇。

  总字数:1749
  作者:刀叢中的小詩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70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5 03:59 , Processed in 0.1092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