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8|回复: 2

《红楼梦》 握红小札:斯人亦有斯疾也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971
      积分
1025
      回帖
51
      主题
228
      发书数
0
      威望
885
      铜币
3592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5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拿一本《红楼梦》来说,林妹妹有先天不足之症,宝姐姐就有胎里带来的热毒,而宝玉呢,按照某人实打实的说法,衔着一块石头下世,那也必定是有了的。诸君如若不信,那块石头可以为证,而善考证的诸公,倒是从别人家的后墙沿将曹雪芹的墓碑给隆重地抬了出来。不过要说起那块石头,的的算得上宝玉一生的病,虽然那块石头,在现实中并不曾见有过。

  《红楼梦》中最令人费解的莫过于秦可卿之病了。要说是心病吧,确实开了那么长的一个药单;要说是身病吧,到底是弄到两府上下无不疑心;而这个花朵一般的人儿,到底还是等不及病魔的最后宣判而自行终结了,其中固然有警幻仙子的殷殷盛情在前,而对于病者自身来说,死了无疑一了百了,而成真正大解脱也。不过作出这样的选择还是有欠考虑,你看,公公哭得像一个泪人似的,婆婆犯胃疼病躺在床上,而那个有些摸三不着两的宝玉,更是无端地讲一口血喷在床上。而其父“情业”,其弟“情钟”,更是随着这么一“倾”而消亡殆尽了。虽然后来倒是白白地赚了一口好棺材,灵位上更是凭空多长了两个级别的称呼,但对于死者来说,这一猛鼓捣,却将公府豪门的窗户纸给捅开了。

  而将“反封建”甚或是一部半部阶级斗争学说植于该书中的老夫子们也颇喜欢在这上面留眼,历史上也从来不缺少这样的关目,甚至还可以从时下温饱以后的中产阶级中着手,除了“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或者至少看起来是“一片大好”不应该有所遗漏之外,虽然在我写这篇文字的同时,山西矿难又死了不少人,而死人这种事,有如生病一样,归之于天灾,归之于人祸,都无不恰当,自家点背的事情,又何必对社会有所怨恚呢?更何况人人都是迟早要死的呢!这正如病一样,不光是局限于某一类人,某一些特定的阶层,而病的形形色色,有药医的无药医的,已发现的不曾发现的,也都和这个世界所赋予的特色一样,光怪陆离,千奇百幻。即使是那不长眼的运数,瞎猫咬到死耗子般临到自己头上,或许会一味固执,或许也会暗生侥幸,但久了习惯了,渐渐地也就把病认同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如把我们自身认同为这个世界的某一部分一样,甚至发觉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其实并没有多少不同。而在这里我们要提起的秦可卿,其实也和当初在学校里提起的某位漂亮女生一样。

  我想读史的人,通常都很悲观。同时,也容易达观,因为他看的多,一切也就无所谓有还是无了。有人把二十四史看成一部《相斫录》,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而一时间很是煞有其事地“相斫”过来“相斫”过去,在他人的眼里,也不过像一副对联说的那样,“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支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谈,此外咬文嚼字,大都缘街乞食闹莲花。”虽然有时也颇为惊心的从历史的夹缝中看到“人相食”仅仅的几个字,血痕淡了久了的时候,玩笑也就出来了。甚或是有时来不及等到血迹风干的时候,自然有人帮他们来擦抹,来清洗,让一切恢复原样。而女人的小脚传到后来,后来不是还有人细细地做出一本叫做《金莲品藻》的书么?这可以说是一种永久的和谐的艺术。

  所以我说,历史就是玩意,就是摆设,就是趣味。以前有人曾把经看成一部准提咒,把历史看成一座孽镜台。我很佩服这种对世道人心不无补益的见解,但一座孽镜台固执地要照出前因后果又有什么用呢,到头来还不是一样成了哈哈镜。当然哈哈镜也不是不好,又会夸张,又会变形,而且所有人都以为那是自己,却又不是自己,这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部意义。记得曾看到过这么一个小段子:后蜀灭亡,花蕊夫人随宫车北上时,在某馆驿曾题上半阙这样的新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后有好事者续上这么几句:“三千宫女如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这种距离,古人与今人自是如此,历史与现实自是如此,自己与他人更是如此。在这里我很是同情那些为《红楼梦》细细作注的那些学者,虽然他们有着十分的喜闻乐见和兴致勃勃,但不明白就中道理,终于为人作文的境界,是要隔上那么一层。当然,我是很佩服他们太多别样的想象力,即使有时会阿Q一点,会那么不老实一点,不过在熙来攘往的长安途中,也算是名利两无妨碍,足够春风得意了。

  他们说我嫉妒。而这种嫉妒,我想也是有缘由的,我嫉妒上面所说的那位漂亮女生,嫉妒她身边的影,翻飞的尘,有时也会奇怪地嫉妒她早上的牙刷,有时也会解气地这样去想。当然,男人的回头率未必就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有时也包含着许多别有用心的牵缠,心事重重的拒绝,随着午夜梦魇所泛起的,想必也有着和秦可卿一样的羞耻和恐惧。我很嫉妒秦可卿,为什么一部《红楼梦》单单地挑中她去解释那一个“淫”字,而让珍大爷蓉小子那样混天黑日的人,活得好好的?所以,我闹不明白的,除了嫉妒,又有什么好法子呢?

  女人祸国,女人救国那样样的老话算是不说了。而这里的秦可卿,倒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位绽放着一对大奶的玛丽莲梦露,二者不一样的死,确实是能看出许多相同的联系来。当然,在东方西方的世界里,也并不仅仅只是这两个女人,救国者如圣女贞德,祸国者如美人杨贵妃,所以,也就不胜枚举了。但我还是很震惊秦可卿的死,倒不是去考证她上吊的那根绳子,和杨贵妃的白绫又有什么细小差微的不同,而是这根绳子,却把书里书外心底里的那些大好或是小好的宝贝,都给抖露了出来。至于秦可卿的的那具听说出自于“辽宁铁岭”的樯木棺材,总算把人世间一切的惶惑,疑问,流言都给装了进去,像荣宁二府那样的家私,银子花得似水淌的,钉棺材的钉子想必是用金子做的吧,当然也会多用上几个,那会是几个呢?我倒是很关心这个问题。

  接下来,自然就是掩埋了。有时也不尽然,像我对棺材钉子那样用心思的人,似乎还有人在,免不了隔三五时发起来再细细地寻找,探究。如此弄去,固然有对死者的不敬,既然是情之所至,爱之所钟,我们大可如黄健翔一般疯狂地嘶咬:“伟大的秦可卿!她继承了中国旧有女性光荣的传统。西施、关盼盼、陈圆圆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秦可卿一个人他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这一刻她不是一个人去死,她不是一个人!……” 一门秦学的横空出世,这固然可以说是好事者的功劳,其中也不乏夹杂着焦大赖二的功劳,同样也包括街头巷尾张家长李家短的功劳,也可以说成是畸笏叟一个人的功劳,因为他老的黑眼珠偶尔在那里转动并停了半秒,便给后来的许多人乃至于我都可以鼓捣出许多题目,连绵江水滔滔不绝得去做。所以,她的死亡向来不是属于一个人的。

  其中应该还有兰陵笑笑生的功劳。因为他的《金瓶 梅》毕竟是作在前面的。而那个哭起来恍如“一枝梨花春带雨”的珍大爷,确实是保留并继承了西门大官人的许多风流意绪的,当然也有不同。红楼梦有时太温婉太含蓄,公府豪门的生活,或许就像厦门的另一座“红楼”,更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所以难免有踮起脚来对着高墙望过去,一笼烟水的朦胧和遗憾。《金瓶 梅》的文字上就很生活化一些,所以也就完全横陈出那个世俗生活的全部成色来。这书我爱读,更何况关于性的故事,天生就是有趣的呢!我有时想,无论是“风流绝似隋炀帝”,还是“奇淫不减武则天”的题目,或者有时竟不要这么直接,换一个“郎为才子,卿为佳人”的包装,在文人的口中笔下,也总是特别牵缠的有味。而我有时不光是嫉妒,也会欣羡珍大爷“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的神勇,虽然在实际上,往往不尽于此——比如说还有“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凡此种种,铺设之余,仍然视女人为玩物,女人为器皿罢了。这点很像那些喜欢关心则天皇后的人,其目的在于她究竟偷了几个野和尚而已。

  还好可以做梦。梦见“西子浣过的纱衾”,梦见“红娘抱过的鸳枕”,在梦中玛丽莲梦露说了这样一句话:“咬我的从来不是狗,是人。”

  梦就醒了。

  总字数:2822
  作者:刀叢中的小詩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24082/

[发帖际遇]: 鸿田 前世一辈子没有讨到老婆,今世终成女儿国主,奖励 5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秀才

      UID
12133
      积分
969
      回帖
1530
      主题
6
      发书数
0
      威望
201
      铜币
4028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22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毕竟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904
      积分
365
      回帖
376
      主题
2
      发书数
0
      威望
176
      铜币
27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5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4-6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读了瑞根和林悦南兮的红楼同文,两位大佬写的都很赞,兼祧二房,荣宁重光,千红不哭!甚是酣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23:01 , Processed in 0.0619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