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8|回复: 0

《蛇结》:典型有毒的亲密关系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085
      积分
1002
      回帖
126
      主题
219
      发书数
0
      威望
829
      铜币
219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4
发表于 2025-3-24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象中,大概是从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我第一次接触到「毒」这个概念。

  故事里有一位善妒的皇后,为了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她不惜化身成丑村妇,跑去白雪公主跟前,掏出浸满毒液的苹果。那位傻乎乎的白雪公主,看到通红的苹果竟不知道拒绝,「啊呜」就是一口......还好,多亏王子及时赶到,救出了没心眼儿的公主,两人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也不知道公主身体内还有没有残留的毒呢?如果有毒,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生活会变什么样呢?

  在莫里亚克的小说《蛇结》中,就有这么一对儿有毒的夫妻——路易和伊莎。

  路易,一位大写的富人,他继承了父母留下的大笔财富,衣食无忧,还成为了名门贵族的女婿。他从小就极其不近人情,路易自己也乐得被所有人远离,因为他痛恨所有人,包括母亲、妻子、儿女,路易甚至称呼自己的儿女为「敌军」。

  路易究竟为何到了这步田地呢?暮年的他也思考着这个问题,路易在生日这天开始写一封信,在剩下的日子里不停延续着信的长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封长信就是成了这本《蛇结》。

  从一开始,路易就大方承认这是封「报复性的信件」,是他酝酿了半个世纪的复仇计划的一部分。他对自己的子女毫无感情,甚至享受着报复子女带来的快感。

  信的第一部分,收信人是路易的妻子伊莎。他用文字向伊莎倾诉,路易回忆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母亲,以及自己和伊莎相识以及之后的婚姻生活,他希望伊莎在看到这封自白信后,可以理解自己。

  还没等信写完,路易的生活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故。变故之后,他不再回忆,转而重点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些内容构成了信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没有具体的收信人,是更加纯粹的日记。

  作为读者,我只能从路易第一人称的叙述中慢慢了解他的故事。说实话,还没读几页,我就讨厌这个人了,「这个男人怎么会这么幼稚」的想法一直伴随着我,不知道有没有让和我一样,一边皱眉一边啧啧啧地在心里大骂路易。

  这个令我频频皱眉的男人,在23岁的时候,找到了伴侣伊莎。从路易描述的婚姻生活中,我看到了典型的「有毒亲密关系」。

  路易对伊莎充满了鄙夷,鄙视可能是一切负面情绪都源头,毒害着所有的人际关系。一旦其中一方抱有这样的情感,夫妻之间再想要进行平等的对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路易鄙视伊莎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伊莎的宗教信仰。在路易看来,伊莎的信仰和她实际的行动是背道而驰的。伊莎的整个家族都是忠实的天主教徒,每周天雷打不动去参加弥撒,伊莎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拥有纯洁的思想,拒绝让路易参与孩子的教育中,只因为路易不是天主教徒。

  也许置身事外才能看得更清楚,路易冷眼旁观着这些「虔诚天主教徒」的生活,不断强化着对他们的「虚伪」印象。

  路易在信中细数了伊莎的种种不是:天主教的七宗罪之一为「暴食」,但看到儿子吃光了盘中餐,伊莎总是不断给他再盛满;当面对用人请求涨工资的可怜请求时,伊莎常常极尽所地能回绝,全然不顾《圣经》中对这种行为的控诉。

  伊莎这些行为确实难以被称赞,但路易的行为却过于极端,他「只要抓住一点就会就揭露你同你的信仰之间的相互矛盾之处」。在与爱人的相处中,当然会发现对方的缺点,但一味的指责,尤其是像路易这样拿着放大镜去挑对方的不是,毫无益处。

  另一方面,路易对伊莎的鄙视还源于伊莎整个家族对于权钱的崇拜。也许这门婚事的出发点就是封都代热家族觊觎路易的财产,有了这样的既定印象后,路易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财产落入他人手中,而这个「他人」包含他和伊莎的儿女。

  其次,路易对于伊莎一直怀着不理性的妒忌。得知伊莎的情感经历后,他开始疯狂嫉妒这个素昧谋面的男人,陷入了对妻子的无限猜疑。路易怀疑妻子从来没有爱过自己,「你都没发现,只要提到他的名字,你的声音都变了——变得不再那么尖锐,还带着些颤抖,带着些呜咽,就好像昔日的叹息一直悬挂在你的胸中。」

  二人有了孩子之后,嫉妒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路易开始嫉妒自己的孩子,在他看来,妻子对自己漠不关心,从来没有夸赞过他在事业上的成功,因为妻子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只有孩子才能激起妻子的感情。如果妻子对自己展示出好意,那只可能是为了让孩子多分些遗产。路易从未想过另一个可能性,也许是因为自己对于妻子的无视、对工作的狂热、对家庭的逃离,让妻子只能与孩子为伴。

  鄙视、妒忌为代表的情感造成了路易和伊莎二人之间的「零沟通」,路易戏称这是「四十年来几乎从未中断过的大沉默时代」。其实,二人曾经有过幸福的时光,那时,年轻的路易和伊莎整天没完没了的聊天并陶醉于其中。然而,在二人的关系沾染了毒液后,路易再也没有向伊莎敞开心扉了,更糟的是,路易觉得伊莎也在逃避与自己深入交谈,她「并非出于恐惧,而是出于厌烦」。

  在亲密关系中,沟通是不可缺少的。科技发展到今天,也没有人能获得「读心术」的本领,所以和爱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深入让彼此了解对方的喜好,寻找二人的契合点,关系从而可以达到不断螺旋上升的状态。

  除了主动的自我表露,善于倾听也是同样重要。爱人倾诉内心的深层思考是信任另一方的表现,倾诉背后还传达出的信息就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听到」。但在有毒的亲密关系中,双方往往都不懂得倾听,路易就是个极佳的例子。他自以为天赋异禀,好像会「读心术」一般,别人话还没说完,他就已经怀着恶意揣测出了对方的用意。

  在那个本应该是和解的夜晚,伊莎小心翼翼地向丈夫表露自己的感情,有那么一瞬间,路易被打动了,但立刻,毒性发作的他又习惯性地用最消极的方式得出了结论 —— 伊莎肯定是有所图的,她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拿下我」,为了贪图钱财。最终,路易怒气冲冲地离开了绝望的妻子。

  伊莎的真实想法我们无从而知,但从后来路易在炉灰中发现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出,伊莎一直都很痛苦。她肯定是深深爱着路易,才会对和丈夫关系好的小男孩儿都心生嫉妒。

  在不幸福的婚姻中,路易心中的恨越积越多,他的心像是被毒蛇浸染着。「我的心在一团蝰蛇下窒息,饱浸它们的毒液,在它们的蠕动下苟且地继续跳动着。」在仇恨的驱使下,路易默默准备着最后最华丽的复仇大戏。

  作者莫里亚克想批判的正是路易所鄙视的。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法国资本主义盛行,「拜金主义」渐渐变得流行了起来。同时,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大大动摇了人民长久以来对上帝的信仰,认知被颠覆后到来的的是全社会的信仰危机。

  莫里亚克是个忠实的天主教信徒,他始终怀着宗教信仰去观察社会。虽然他笔下的路易自私、贪婪,但「救赎」最终会来临。所以在《蛇结》的尾声,路易终于醒悟,「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所见到的自己,其实绝非我的本来面目。不仅如此,我还以同样武断的方式去揣测他人。孩子们脸上那一抹可怜的贪婪成了永远盘踞于我脑海里的印象。愚蠢是罗伯特给我留下的印象,我便永远拘囿于这一成见。我向来不会想到,若要认识别人,就必须突破别人向我呈现的表象,必须跨越这一表象,这是一个我原本在三四十岁就应该体悟的道理。」

  想明白这些后,路易的「蛇结终于斩断了」,在最后他应该是体会到了安宁和平静吧。

  莫里亚克一方面残忍揭露着人世间的丑陋和罪恶,一方面在大力赞扬真善美,向读者传达着罪恶之然最终会得以救赎的信息,强调着爱和信仰的力量。

  虽然故事最后,救赎的阳光撒在了路易身上,但我还是会替路易可惜,如果能早点从有毒的关系中醒悟该多好。

  毒奶、毒酒、毒舌,世界上的「毒」太多,防不胜防,那起码和最亲近的人之间,还是少点儿毒吧,别像《蛇结》里的路易和伊莎一样,现实里有毒的结局只会比路易更惨,毕竟不是所有人的故事都有莫里亚克这样好心的作者。

字数:2700
原作者:野生盆栽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536336/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wenxin + 1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丑土妹 积极锻炼身体,奖励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4 19:37 , Processed in 0.1352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